1 概述
1.1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背景
1.1.1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1.1.2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1.1.3 关于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
1.1.4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1.1.5 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1.2 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2.1 “预控为主”的思想,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
1.2.2 主动安全控制的思想,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1.3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程序
1.3.1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基本程序
1.3.2 非煤矿山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
2 双重预防机制理论研究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2.1 国内外矿山安全管理理论研究
2.1.1 国内矿山安全管理理论
2.1.2 国外矿山安全管理理论及典型
2.1.3 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对比
2.2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理论研究
2.2.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理论
2.2.2 隐患治理理论与分级闭环管理模型
2.3 非煤矿山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
2.3.1 国外非煤矿山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
2.3.2 国内非煤矿山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
3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
3.1 基本概念
3.1.1 风险管理
3.1.2 金属非全属矿山风险管理的内涵
3.2 安全风险辨识
3.2.1 危险、有害因素
3.2.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3.2.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
3.2.4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内容
3.2.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3.2.6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3.3 安全风险评估单元
3.3.1 评估单元的划分
3.3.2 评估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
3.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4.1 安全检查表方法(SCL)
3.4.2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4.3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法)
3.4.4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法)
3.4.5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估法(MES法)
3.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5.1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与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3.5.2 风险分级控制
3.5.3 风险控制措施
3.5.4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4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
4.1 基本概念
4.1.1 隐患排查治理
4.1.2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成
4.1.3 与其他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关系
4.2 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2.1 与隐患排查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4.2.2 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
4.3 企业隐患自查自报
4.3.1 初期自查
4.3.2 日常自查
4.3.3 企业隐患自报
4.4 企业隐患治理及效果评估
4.4.1 隐患分级
4.4.2 一般隐患治理
4.4.3 重大隐患治理
4.4.4 隐患治理措施
4.4.5 闭环管理
4.4.6 隐患治理效果评估
5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企业级信息化平台实现
5.1 总体设计方案
5.1.1 建设目标与原则
5.1.2 软硬件说明
5.1.3 逻辑结构与功能架构
5.2 风险分级管控子系统
5.2.1 风险管理
5.2.2 风险管控
5.2.3 风险动态展示
5.3 隐患排查治理子系统
5.3.1 安全检查
5.3.2 隐患填报
5.3.3 隐患治理
5.4 宣传教育管理子系统
5.4.1 宣传管理
5.4.2 教育管理
5.4.3 绩效管理
5.5 系统运行保障子系统
5.5.1 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门户
5.5.2 系统管理
5.6 系统移动客户端
6 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改进
6.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估概述
6.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概念
6.1.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过程控制原则和意义
6.1.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效果评估的原则与意义
6.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过程控制体系
6.2.1 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
6.2.2 过程控制体系的运行
6.2.3 持续改进
6.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内容
6.3.1 过程控制方针和目标
6.3.2 机构职责与培训交流
6.3.3 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编制
6.3.4 持续改进和档案管理
6.4 效果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6.4.1 评估概述及程序
6.4.2 及时纠正偏差
6.4.3 动态评估风险
6.4.4 体系间的融合
7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大数据平台综合应用
7.1 平台组成
7.1.1 基础支撑系统
7.1.2 数据库系统
7.1.3 数据共享系统
7.1.4 安全支撑系统
7.1.5 标准规范
7.2 平台方案
7.2.1 概述
7.2.2 业务应用
7.2.3 平台相关模型算法
7.2.4 平台性能技术指标
7.3 综合研判
7.3.1 风险一张图
7.3.2 安全生产事故的立体化
7.3.3 有故事有情节的综合研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