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范成大在《梅谱》中写道:“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自古人们画梅以神韵为欣赏准绳,其韵常以画疏不画密,画老不画嫩,画瘦不画肥,画含不画开为佳。梅花的俯、仰、背、侧,梅干的曲直、疏密等,变化中而有规律,其色有白梅、黄梅、绿梅、红梅、粉梅、紫梅、墨梅等。古人观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白墙之上,有感而发即创墨梅之法。诗云:“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梅花淡墨痕”,墨梅是画家的意境所造,情感的表达。如画梅再配以白雪、晓月、博古、金石等,画面更富有诗意。另外,社会上还有不画倒梅之说,说什么“倒梅”与“倒霉”谐音,纯属无稽之谈。绘画与诗词一样都有“缘物寄情”的主观诉求,梅花让艺术家赋予了新的审美内涵,画出梅花的高贵品质,画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伟大的中国魂。《怎样画梅花》由邢立青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