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航(插图典藏本时代经典)(精)》是郁达夫的一部散文精选集,收录包括《南行杂记》、《故都的秋》、《春愁》、《江南的冬景》、《雁荡山的秋月》等。
浪漫、天真的脾性;坦诚、深刻的强烈情感;激扬恣肆、荡气回肠的纵情呼号。
带有强烈个性的声音,震撼“五四”时代文坛的声音,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乱世的苦闷与呐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归航(插图典藏本时代经典)(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郁达夫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归航(插图典藏本时代经典)(精)》是郁达夫的一部散文精选集,收录包括《南行杂记》、《故都的秋》、《春愁》、《江南的冬景》、《雁荡山的秋月》等。 浪漫、天真的脾性;坦诚、深刻的强烈情感;激扬恣肆、荡气回肠的纵情呼号。 带有强烈个性的声音,震撼“五四”时代文坛的声音,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乱世的苦闷与呐喊。 内容推荐 《归航(插图典藏本时代经典)(精)》选录了郁达夫一系列的散文佳作,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郁达夫的散文的最大特点——“自我的表现”,而且这种自我表现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目录 归航 南行杂记 故都的秋 寂寞的春朝 春愁 住所的话 雨 江南的冬景 记风雨茅庐 日本的文化生活 苏州烟雨记 玉皇山 福州的西湖 感伤的行旅 钓台的春昼 杭江小历纪程 浙东景物纪略 杭州 南游日记 雁荡山的秋月 超山的梅花 花坞 皋亭山 西溪的睛雨 槟城三宿记 覆车小记 马六甲游记 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 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 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 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 远一程,再远一程!(自传之五) 大风圈外(自传之七) 雪夜 记耀春之殇 怀四十岁的志摩 回忆鲁迅 试读章节 归航 微寒刺骨的初冬晚上,若在清冷同中世似的故乡小市镇中,吃了晚饭,于未敲二更之先,便与家中的老幼上了楼,将你的身体躺人温暖的被里,呆呆的隔着帐子,注视着你的低小的木桌上的灯光,你必要因听了窗外冷清的街上过路人的歌音和足声而泪落。你因了这灰暗的街上的行人,必要追想到你孩提时候的景象上去。这微寒静寂的晚间的空气,这幽闲落寞的夜行者的哀歌,与你儿童时代所经历的一样,但是睡在楼上薄棉被里,听这哀歌的人的变化却如何了?一想到这里谁“能不生起伤感的情来呢?——但是我的此言,是为像我一样的无能力的将近中年的人而说的—— 我在日本的郊外夕阳畹晚的山野田间散步的时候,也忽而起了一种同这情怀相像的怀乡的悲感;看看几个日夕谈心的朋友,一个一个的减少下去的时候,我也想把我的迷游生活结束了。 十年久住的这海东的岛国,把我那同玫瑰露似的青春消磨了的这异乡的天地,我虽受了她的凌辱不少,我虽不愿第二次再使她来吻我的脚底,但是因为这厌恶的情太深了,到了将离的时候,倒反而生出了一种不忍与她诀别的心来。啊啊,这柔情一脉,便是千古的伤心种子,人生的悲剧,大约是发芽在此地的吧? 我于未去日本之先,我的高等学校时代的生活背景,也想再去探看一回。我于永久离开这强暴的小国之先,我的迭次失败了的浪漫史的血迹,也想再去揩拭一回。 “轻薄淫荡的异性者呀,你们用了种种柔术想把来弄杀了的他,现在已经化作了仙人,想回到他的须弥故国去了。请你们尽在这里试用你们的手段吧,他将要骑了白鹤,回到他的母亲怀里去了。他回去之后,定将拥挟了霓裳仙子,舞几夜通宵的歌舞,他是再也不来向你们乞怜的了。” 我也想用了微笑,代替了这一段言语,向那些愚弄过我的妇人,告个长别,用以泄泄我的一段幽恨。为了这种种琐碎的原因,我的回国日期竟一天一天的延长了许多的时日。 从家里寄来的款也到了,几个留在东京过夏的朋友为我饯行的席也设了,想去的地方,也差不多去过了,几册爱读的书也买好了,但是要上船的第一天(七月的十五)我又忽而跑上日本邮船公司去,把我的船票改迟了一班,我虽知道在黄海的这面有几个一一我只说几个一一与我意气相合的朋友在那里等我,但是我这莫名其妙的离情,我这像将死时一样的哀感,究竟教我如何处置呢?我到七月十九的晚上,喝醉了酒,才上了东京的火车,上神户去趁翌日出发的归舟。 二十的早晨从车上走下来的时候,赤色的太阳光线已经将神户市的一大半房屋烧热了。神户市的附近,须磨是风光明媚的海滨村,是三伏中地上避暑的快乐园,当前年须磨寺大祭的晚上,是我与一个不相识的妇人共宿过的地方。依我目下的情怀说来,是不得不再去留一宵宿,叹几声别的,但是回故国的轮船将于午前十点钟开行,我只能在海上与她遥别了。 “妇人呀妇人,但愿你健在,但愿你荣华,我今天是不能来看你了。再会——不……不……永别了……” 须磨的西边是明石,紫式部的同画卷似的文章,蓝苍的海浪,洁白的沙滨,参差雅淡的别庄,别庄内的美人,美人的幽梦,…… “明石呀明石!我只能在游仙枕上,远梦到你的青松影里,再来和你的儿女谈多情的韵事了。” 八点半钟上了船,照管行李,整理舱位,足足忙了两个钟头;船的前后铁索响的时候,铜锣报知将开船的时候,我的十年中积下来的对日本的愤恨与悲哀,不由得化作了数行冰冷的清泪,把海湾一带的风景,染成了模糊像梦里的江山。 “啊啊,日本呀!世界一等强国的日本呀!国民比我们矮小,野心比我们强烈的日本呀!我去之后,你的海岸大约依旧是风光明媚,你的儿女大约依旧是荒淫无忌地过去的。天色的苍茫,海洋的浩荡,大约总不至因我之去而稍生变更的。我的同胞的青年,大约仍旧要上你这里来,继续了我的运命,受你的欺辱的。但是我的青春,我的在你这无情的地上化费了的青春!啊啊,枯死的青春呀,你大约总再也不能回复到我的身上来了吧!” P1-3 序言 郁达夫是一个传奇。 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像郁达夫这样,既留下大量极富才华与个性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传诵,同时又因其特殊复杂的人生经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扼腕叹息的作家,实属少数。他有传奇般的文学成就、传奇般的个人经历、传奇般的爱情生活,甚至神秘而悲壮的死亡……郁达夫的传奇,表现了一种最独特、最真率、最复杂的人格;同时,他一生的传奇也是现代中国那样一个大动荡时代中的一个最为真切的人生缩影。 郁达夫生于1896年。1945年9月,从事地下抗日活动的他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他的一生只度过了不足五十载光阴,但他却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而重要的遗产。郁达夫的一生充实而动荡,同时也备受争议。他曾因小说中惊世骇俗的取材和描写,被指责为“色情狂”和“颓废派”;他的婚姻生活复杂坎坷,登报离婚的举动也曾令舆论大哗。他的性格冲动真率,他的文学作品正是其独特性格的真切反映。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当我们重读郁达夫的时候,不仅要读他的“文”,同时也要从文中感受他为“人”的魅力。 郁达夫一向认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说法,在他的手里,开创了中国现代“自叙传抒情体小说”的传统。他的小说也以大胆直率的自我暴露著称。而在更见性情的散文中,郁达夫将自己的个性抒发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他的散文视野阔大、风格多样,题材上多有个人成长、情感历程、风物游记、历史文化、时事观察、社会批判等等,写法上也兼具抒情、叙事、议论等多种方式,形成了时而优雅、时而锋利、时而深沉、时而峻急的多样风格。在多种题材和风格中,郁达夫下笔自如、出入灵活,他所依仗的,正是其内在的真性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散文的心”。 1935年,郁达夫应邀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在该书《导言》中,他说:“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在外国修辞学里,或称作主题(Subject)或叫它要旨(Theme)的,大约就是这t散文的心’了。”①在他看来,“五四”之后的现代散文不再继续传统文学中“尊君、卫道、孝亲”的主题,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特征,即“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说:“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②郁达夫的看法,代表了一批“五四”作家对散文的认识和追求。事实上,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写作实践中,他们都将张扬个性的散文看作新文化运动“人的发现”与思想觉醒之后的最佳表现形态。 郁达夫所说的“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个人性与人格的两者合一”,而他理想中的现代散文也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这种“调和”,在郁达夫自己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堪称名篇的《故都的秋》中,他传神地写出了“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北国的秋”,通过它阴晴冷暖的感觉和一草一木的神情,写出它是如何的清静悲凉,并由此体现出时代的萧索、故都的落寞、古城的悲凉、心境的颓唐……。这是欧阳子和苏东坡笔下的“秋”,这是“中国文人的秋的深味”。粗粗看去,读者已经可以领略到文中的风景之秀与自然之美,进一步深味下去,则又能品出现实的涩与历史的苦,品出一份情同古今却又有现代意味的“悲秋”之叹。这样的佳作在郁达夫散文中俯拾皆是,集“才”、“情”、“识”于一体,在抒情和描写中包含艺术与思想,彼此辉映,不仅表现作者的个性与人格,同时还将时代图景、社会境遇都不露声色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郁达夫性格鲜明立体,写作行笔自由,因而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艺术风格。若不能全面地阅读他的作品,就很难完整地把握他的文学世界与精神世界。就像郁达夫的小说大多具有散文化特征一样,他的散文也常常“跨界”,兼具小说、诗歌或杂文的笔调。其实,他自己是并不特别在意“规矩”和“章法”的,自编文集时也常常不分文体。这也就要求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同样敢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心无成见地全面认识和接受他。 总之,重个性、重性情的散文观成就了郁达夫的散文,也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美学基础。作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无论从艺术之“美”的角度还是时代之“真”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隽永的价值。本书所选,只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小部分,甚至还不能说全面代表了他的风格和成就,但是,我们希望有心的读者能够循此路径,真正进入到郁达夫宽阔的文学天地之中,去领略那“美的文”与“真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即吹醒了当时的无数读者的心。 ——郭沫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