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和女婿都属牛,他们生下的小宝贝取名叫“犊犊”。今年两岁半,浓眉大眼,圆圆的脸蛋,活泼可爱,一眼看去,便是一个小男子汉。
从我升格为外公那天起,我便与犊犊形影不离,祖孙俩一起玩乐,一起欢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成了孩子心目中的玩伴。在孩子的周围,他的爸妈和亲朋好友经常会给他买好多玩具:汽车、火车、飞机、手枪、积木、皮球、飞碟、玩偶、图书……但一个人玩没有意思,时间一长,也就玩腻了。
在犊犊的心目中,我既是他的玩伴,也是他的朋友;在犊犊的眼睛里,我不是64岁,也许只有4岁。是他,使我的童心得以重新萌发;是他,使我重新回到自己的童年。
我是犊犊手中的“画笔”
在我家的小区里,有一条弯弯的月形小湖,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面养着各种颜色的小金鱼,有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和金黄色的,也有全身都是花色的,湖中小小的生灵总会吸引不少小朋友,他们总会带来自己爱吃的饼干、面包给小金鱼喂食。
犊犊与这些小金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早上或傍晚总不忘拉着我的手,手里捧着饭桌上吃剩的馒头,来到小湖边,一边往水中扔食,一边与小金鱼说话:“小金鱼,馒头好吃吗?晚饭吃饱了吗?你的妈妈呢?你的爸爸是谁?你们排着队去哪里?你们的家离这里有多远?你的家有多大……”虽然小金鱼只顾争先恐后抢食,谁也没有“回答”犊犊的话,但犊犊的心里却很满足,因为每一条小金鱼在犊犊眼前游过,总摇摇尾巴,吐着泡泡,这一系列的身体语言,他都能听懂,都能理解。
有一天,他郑重其事地向我提出要求:把水中的金鱼画在纸上。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奉命”买来了各种颜色的彩笔,我便成了犊犊手中的“彩笔”。于是,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红的鱼、黄的鱼、蓝的鱼、大的鱼、小的鱼都游进了我们的家。画在白纸上,贴在白墙上,家中客厅的整块墙面上慢慢地成了海洋世界。有的鱼是我画的,有的鱼是我把着他的手画的,他喜欢看小金鱼吹泡泡。于是,他试着用自己的小手拿起彩笔,让每一条金鱼都吹起泡泡,有红泡泡、蓝泡泡、黄泡泡、各种颜色的泡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的画墙上经常更换主题。一天雨过天晴,天空中腾起一条彩虹,弯弯的,像一座黄浦江大桥。“快来看呀!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带着犊犊观赏着美丽的彩虹,十分钟后,彩虹消失了,但在犊犊的画墙上,彩虹却永远定格了。一个星期天,我们全家去登东方明珠,回家后,犊犊一进门便将自己全部的积木倒在地板上,垒起了心中的“东方明珠”。后来,他又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了三个圆圈,虽然并不是很圆,他说:“那是东方明珠的三个球……”
我给犊犊一个“生物角” 在春天的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是“春之歌”的第一个音符。那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短尾巴,引起了犊犊的兴趣:“那是小鱼吗?”“不是。”“那是什么呢?”“青蛙的小宝宝。”“他怎么没有腿呢?”“慢慢地会长出来的。”于是《小蝌蚪找妈妈》成了犊犊每日睡前必听的故事。“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成了犊犊口中经常念叨的儿歌。
大自然如此美妙,而且充满奇特的魅力。如何让孩子了解从蝌蚪到青蛙的演变过程?如何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中了解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读懂自然这本书呢?
P2-4
乐菩耀,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五角场亲子进修学校校长。近十年来,全身心投入祖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家庭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20多万字,在全国各地为学校、社区作讲座1000多讲。主要著作有《学习型家庭》《教师与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全人格》《乐爷爷的孙子新兵法》《乐爷爷的家庭微教育》等。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辆列车,我已驰过了72个车站;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我已写完了72章。今年我已经72岁了。
回顾我的人生:28岁结婚成家,29岁开始学着做爸爸。那时,邻居阿姨说:“看你模样还一脸孩子气,一眨眼,当爸爸了。”记得,那时接到杨浦产科医院电话:“你妻子分娩了,生了一个女儿!”我急不可待地赶到产房,难以控制内心的喜悦与兴奋,把正在熟睡的女儿抱在怀里,真不知两只手该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爸爸怀抱的温暖。我当爸爸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当时我工作的“上海市中小学俄语教材编写组”,大家分享我当爸爸的快乐,经过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智慧火花的聚焦,为我的女儿取了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乐萄萄,(乐陶陶的谐音)祝愿她的一生快乐幸福。
我50岁那年,女儿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了,有了理想的职业,找到了终身的伴侣,结婚成家了。第二年10月,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石跃天(十月天的谐音),她也学着做妈妈了。我,作为女儿的父亲,面对我的第三代,我升格了,角色也变了,这是人生道路上从爸爸到外公一次角色的飞跃!
生儿育女,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又是社会责任所在。每个家庭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家庭的传统美德得以继承,人类社会不断繁衍。孩子,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家庭希望所在。43年前,我当爸爸,我用自己的整个心,培养自己的下一代;43年后,我仍然用自己的整个心,培养着自己的第三代。如果把家庭比作一个舞台,我们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演绎的是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剧目——让下一代健康成长,让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我经常和妻子回顾我们所走过的43年的路程,共同讨论一个问题:43年之前我们组织了家庭,我们有了自己的女儿,我们作为她的爸爸妈妈,为她的成长而操劳;今天,我们退休了,我们为了自己的第三代责无旁贷,其辛苦程度,也不亚于当年。两种角色,同一个目标。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差异?我说:家庭是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而且我们演的是连续剧,剧名:《幸福生活万年长》。43年前,我和你演的是这个连续剧的第一集,今天,你的女儿和女婿演绎的是她的续集,同一主题,但剧情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续集应该比第一集更精彩,更引人入胜。在这个连续剧中,今天,我们所担当的角色不一样了,我们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过去,我们当了43年主角,演得也很出色,也许可以评上一个什么“最佳主角奖”或者“黄金拍档”。但过去能当一个好主角的未必今天能当好一个配角。这里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里有一个痛苦的角色转换的过程,这里有一个适应新剧情新要求的过程。
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摸索、新的实践、新的学习、新的体验。其目的是当一名有智慧的祖辈,写好人生新的一章。2010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乐爷爷的“孙子兵法”》便是我和我的妻子进入外公外婆角色5年来的感悟与体验:“开心、开明、开窍”当好一名阳光老人,才能让自己的第三代“开心、开口、开窍”,开发其潜能,增强其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5年来,我的外孙犊犊一天天长大,从这一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轨迹。他的成长也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与他一起游戏玩耍,我的童心得以萌发;在与他交流、沟通、分享中,我逐步读懂了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写给祖辈们看的,同时也是给孩子的父母们看的。今天,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鼓动下,有多少家长已按捺不住一颗平常心的宁静,纷纷把0~3岁的孩子拖上了“背唐诗、弹钢琴”的“战车”,过早参与社会人才的竞争。因此,早期智力开发被异化为“拔苗助长”,“学前教育”背离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我对小外孙养育实践的体会,我要呼吁我们的家长,特别是0~6岁小朋友的家长:让孩子玩在起跑线上,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玩是孩子不可剥夺的权利,让孩子会玩、爱玩,小伙伴大家一起玩,玩出质量、玩出水平,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其兴趣,培养其习惯,播撒聪明的种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与发展,对孩子的终身负责。它比分数、名次重要一千倍一万倍!我相信:只要我们天天浇水,在每一块和谐家庭的土壤里,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的外孙犊犊从2005年10月15日出生,至今已11足岁了。
自2005年至2012年犊犊幼儿园毕业,正处在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也是我涉足祖辈教育全身心投入期。在这个阶段,我是他的玩伴,他是我研究跟踪的个案。《乐爷爷的孙子新兵法》便是在《乐爷爷的孙子兵法》基础上修改充实和再思考。
2012年,我的外孙犊犊进入小学。这五年,是我外孙学习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也是我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祖辈教育与亲子教育不断磨合,形成教育合力的五年,更是我不断转换角色,逐步淡出,最终得体退出祖辈教育的五年。
在文汇出版社编辑黄勇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乐老师的家庭微教育》出版了。在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里,我关注的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祖辈教育与亲子教育力量的整合,家庭人际关系的协调及祖辈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多元与转换,在这十年时间里,我已完成了祖辈教育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可以这么说:进入祖辈教育角色是为了孙辈成长的需要,退出更是为了孙辈早日独立于社会的时代呼唤。
《乐爷爷孙子新兵法》和《乐老师家庭微教育》两本书同时出版,是我外孙犊犊成长的轨迹的见证,更是我对祖辈教育研究实践的十年总结和回顾。
我的育孙梦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梦”。孩子的未来就是每个父母的“梦”,也是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梦”,从“育儿”到“育孙”,是我们全家共同的“梦”。
我常在想:再过20年,我该90岁了。我的外孙犊犊呢,该大学毕业了吧,该从世界名牌大学中完成了他最高的学业,得到了博士学位。为了圆这个“梦”,我们全家从孩子降生那天起,就设定了这个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又可分解出许多小目标,这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了孩子早日独立,孩子从2岁学会走路,3岁独立吃饭,4岁学会自己穿衣服,5岁自己向老师请假……在期待中,我们一天比一天淡化家庭对他的“保护”,在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成长的足迹中,从老师手中得到五角星孩子脸上露出的欢笑中,我们看到孩子一天天在长高,一天天在长大。
为了追求这个美丽的“梦”,我们全家趁去美国自助游之际,专程拜访了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他是我朋友骆老师之子。那天,在骆利群带领下,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斯坦福大学,走进了骆利群实验室,我的外孙端坐在他实验桌前,用电子显微镜去发现每个生物细胞中的“微观世界”。
我们对孩子的“梦”,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孩子能达到什么学历,能进什么样的名牌大学,能否出国留学。难道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唯学历社会吗?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站在孩子“美好未来”高度,高学历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幸福吗?未必!如果有了高学历,却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身心,他会幸福吗?如果他有了高学历,他难以与人沟通,难以与人合作,不懂与人分享,不能适应社会,孤家寡人,以我为中心,没有朋友,没有友谊,他会幸福吗?如果我们把幸福分解为一个算式的话,那么,幸福一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知识学历+对社会奉献。
明天的“梦”是立足于今天现实,今天是为明天的“梦”奠基的。如果我们急功近利,只图眼前,不顾将来,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分数,为了考试第一名,为了能进一所好学校,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把孩子束缚在题海之中,放弃一切社会实践,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孩子的未来会幸福吗?
家家都有“育儿梦”,户户都有“育孙梦”。若要“梦想成真”,必须站在孩子“美好未来”和“终身幸福”的高度,对孩子将来负责,终身负责。如果没有这个高度,看不到二十年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不到孩子终将离开父母,独立于社会这一不可抗拒的成长规律。今日之教育与明日之美梦必然背道而驰,其结果可能是“白日梦”——一场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实现我们的“育儿梦”和“育孙梦”,我们要把教育目标贴近生活,贴近孩子的实际,真正把关梦从“天上”落到“地上”,因为孩子二十年以后的幸福要靠他自己双手去创造的。我们期望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但应“先成人,后成才”,成为堂堂正正大写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一个适应社会取得进入社会“通行证”的人。
其实,很多父母所做的“梦”,并非孩子自己的“梦”;很多祖辈所做的“梦”,也非孩子父母之“梦”。我们称之为“同床异梦”“同家异梦”。为人父母者,应当明白:一个孩子一个样,每个孩子兴趣、特长、潜能各不相同,有其长必有其短。何必都去做共同的梦?何必代替孩子去做梦?如果只有父母的梦,而没有孩子自己的梦,这个梦难以“梦想成真”。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这就是学校教育的艺术,也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10年来,作者的外孙一天天长大,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成长轨迹。他的成长也伴随着作者的成长,作者与他一起游戏玩耍,作者的童心再度萌发;在与他交流、沟通、分享中,作者读懂了这本“书”。
乐善耀所著的《乐爷爷的孙子新兵法》是作者们当上外公外婆10年来的感悟和体验。这本书是写给作者们的同辈们看的,也是给年轻的父母们看的。
《乐爷爷的孙子新兵法》的作者乐善耀原为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员,60岁退休后一心一意带教外孙,化理论为实践,用10年时间与外孙一起成长,在实践中总结出祖辈教育应有的54条法则。本书设有在孙辈教育中找到规矩,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智商,建设生态的家庭环境等五个部分,一层一层深入浅出地讲述他的感受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