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来,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青年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新世纪很好人才计划入选者,湖北省“七个一百”宣传文化人才入选者,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审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组长。
大学教育与人生塑造
大学教育与经过检视的人生
——《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读后
健康的心理促就成功的学业与人生
——OSU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
政治哲学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理论、测量及实证研究
大学教育与能力培植
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培育
从广义问题解决谈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
通识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通识教育的理念及其实现:基于理想人格的思考
通识教育与知行合一
一门逻辑学通识课程的规划
通识教育视角下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探论
武汉大学国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历史与反思
四书导读课程教学探索
关于中国哲学原著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对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逻辑教学的若干反思
如何在哲学专业的“心理学导论”教学中展开讨论
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初步探索
艺术哲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我对自己20年伦理学教学与研究之思考
实践教学散论
高师公共心理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
怎样在国学班讲“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本科生开展科研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
大学生反邪教教育中应普及的两条策略
团体辅导:学生干部培训的新方法
——2016年哲学学院研究生干部培训案例分析
人文学科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探析
——以武汉大学哲学专业为例
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论会读法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哲学原典教学方式的反思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爱情心理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以纵向社会调查方法对“心理学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课程的分析
浅析“慕课”的价值及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比较视域中的哲学教育
中美哲学高等教育的比较
李佃来主编的《哲学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职员工对哲学人才教育,特别是哲学本科人才教育所作的一个总结、提炼、反思和展望,由论题各异、视角不同的论文集合而成,主要包含了通识教育的反思与展望,大学教育与人生塑造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不论是对学生还是相关领域教师都有不错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