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知行合一,执行要从领导开始
我发现不少管理者都有这样一种观念:
身为领导者,我只需将上级的决策和部门、团队决策,分解规划为可供下属执行的具体任务,然后将任务下达到个人即可,执行是下面员工的事,作为领导,我要发挥的主要还是领导职能。
这当然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执行力”一词,在国内流行的时间不过十余年,它广为人知是由于2003年由美国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一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
或许很多人没有看过这本书,看过此书的人可能也没注意到此书扉页上的一句话:“献给杰克·韦尔奇,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执行者。”
注意!该书作者给韦尔奇的称谓——执行者!如果连全球第一CEO韦尔奇都是一名执行者的话,那么你还敢自称自己只是领导者吗?
管理者,亦是执行者。
管理者身为组织、团队的带头人,理应身先士卒地带领大家去执行,去面对难关,强化团队执行意识。员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领导者行为的影响,他们会以领导者的行为风格作为自己的榜样。
通常,雷厉风行的领导者,其下属的做事风格也是快捷和高效的;注重实际的领导者,其下属的行为方式也通常是老练沉稳的。相反,如果领导者的行事风格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那么其下属也必然会在工作中养
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执行者,要让自己的领导力来驱使组织、团队的执行力,达成组织目标,做到知行合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明朝大儒王阳明临终前留下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我说到并做到了,问心无愧”,这才是核心,王阳明一生倡导“知行合一”,说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知”与“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它们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各行其是,永不相交,很多人从来都不缺乏鸿鹄之志,但就是无法将之转化为行动,理论不能结合实际是一大硬伤。
做管理,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就称不上是领悟了管理的真谛。以我做的培训为例,当让某些学员就曾经学过的某个具体的管理知识(工具或方法)与自己的管理实践谈谈心得体会,大部分学员的回答是“还没实践过”。
管理是讲究成本的,一味求多,学到那么多知识却不用,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对公司而言,是浪费,对领导者本人而言也是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与体力,是在原地踏步。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是对执行力重要性的最好诠释。执行,是每一个企业组织在一年365天里的一个最基本的常态。执行力,是技术,更是文化,是企业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没有执行力,拥有再多的资源也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只是在“纸上谈兵”!
领导力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知行合一的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P2-4
姬剑晶,轩辕靠前产业集团董事长、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创就业指导专家、国家银河培训工程项目讲师、左岸博雅靠前壁纸连锁集团副总裁,现任世界华人优选俱乐部首席讲师,同时还是“非买不可”服务成交系统创始人、亚洲不错演说家、亿万富翁服务机,著有畅销书《感恩的力量》《人际关系销售学》《人性的六大需求》《保证信任》《为什么不是你》。
张成,香港轩辕靠前产业集团首席讲师、轩辕靠前哈尔滨公司总经理、轩辕靠前产业集团首席讲师、沈阳长春四平维美集团培训顾问、世界华人优选俱乐部品牌讲师。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执行力是所有那些实现了跨越的公司获得成功的共同秘诀。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
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环节都在一丝不苟地执行。
——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前IBM公司总裁鲁易斯·郭士纳
一个管理者的执行力,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执行力,而一个人的执行力可以决定自己的成功。
——原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
“一张地图,无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这段话出自奥格·曼迪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对企业而言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再美好的愿景与决策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行动,没有执行力,任何伟大的目标和计划也都只是零。
只有行动,只有去执行,才能得到积极的结果,才能达成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创造业绩。
何谓执行力呢?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是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成果、效益的一个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在《执行》一书中,西方管理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对执行力的定义为: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一个企业的各个流程,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文化等各个方面。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是区别企业、管理者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真正的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结果。我的理解是: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战斗力、生产力和生命力。
从企业组织层面来说,执行力是一种文化,是企业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没有执行力,再多的资源也是浪费;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只是一张画出的“饼”,无法用来“充饥”。因此,执行力不强往往会成为企业管理中无形的“短板”和“软肋”,使得管理者的所有宏图大略最终都流于形式与空谈。就连比尔·盖茨都曾坦言:“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纵观那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一流企业,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具备从上到下的执行意志及卓越的执行能力。
IBM首席执行官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思科的全球副总裁林正刚也认为,思科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
在20世纪末异军突起的戴尔电脑公司,一个公认的成功秘诀就是一流的执行能力。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曾说过:“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环节都在一丝不苟地执行。” 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更是视执行力为生命一般,该公司有一个口号:“一个GE,从上到下,从企业总部到子公司,都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一个目标。”
一份科学的调查更是显示: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执行力,20%是靠环境等其他因素。
因为,战略出现失误将会导致企业的失败,但反过来,战略的成功却未必会保证企业能够走向成功。因为,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同时到位的。一个事实是,因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企业并不多,更多的企业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因执行力的欠缺而在竞争中落马。可见,战略一定时,执行力的强弱到位与否,将会决定企业组织的成败生死。
请记住,“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是对企业组织执行力重要性的最好诠释。执行,是每一个企业组织在一年365天里的一个最基本的常态。
姬剑晶
2016年12月
现代企业的成功,20%靠战略,20%是靠环境等其他因素,另外60%则依赖于企业各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执行力。纵观那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一流企业,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具备从上到下的执行意识、卓越的执行能力以及上升到了企业价值观层面的执行文化。
姬剑晶、张成著的《执行这样抓就对了(世界500强正能量管理笔记)》从文化、理念层面谈起,详细解读了被世界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执行准则、执行方法,书中有案例、有实操步骤、有细节,具有极强的实战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参考价值。
对企业而言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再美好的愿景与决策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行动,没有执行力,任何伟大的目标和计划也都只是零。
只有行动,只有去执行,才能得到积极的结果,才能达成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创造业绩。
何谓执行力呢?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是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成果、效益的一个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姬剑晶、张成著的《执行这样抓就对了(世界500强正能量管理笔记)》从文化、理念层面谈起,详细解读了被世界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执行准则、执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