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教授(1956生),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85)、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1993)。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2002年起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3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责任教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比较古典学会会长。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古希腊-罗马文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主要著作:《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圣灵降临的叙事》、《现代人及其敌人》、《凯若斯:古希腊文教程》、《拣尽寒枝》、《儒教与民族国家》、《重启古典诗学》、《施特劳斯的路标》、《共和与经纶》、《设计共和》、《百年共和之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古典学与古今之争》等。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古典研究》(靠前学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获奖:“正则学者奖”(1998年),广东省高校很好教师奖(1987、1988、2006),“桐山学者奖”(2007),“吴玉章很好学者奖”(2012)。
由刘小枫所著的《圣灵降临的叙事(增订本)(精)》一书是著名学者刘小枫关于神学思想的论文集。全书包括四大篇文章:《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旨在探讨现代性问题中汉语神学的可能性,尤其尝试重新理解汉语思想界过去对基督教与中国之关系的理解。《圣灵降临的叙事》的主题是论俄国思想家梅烈日柯夫斯基的象征主义。《“浪漫的”福音书中的“我口渴”》和《现代语境中的信仰辩难》篇幅相对较小,也都是关于基督教神学的相关论述。
何为圣灵降临的叙事,梅烈日柯夫斯基的诸多小说已经清楚地呈现出来。但圣灵降临的叙事之所以可能,乃是基于基督事件的发生。如果汉语思想在历史哲学问题面前必得重新考虑自己的精神抉择,在虚无主义时代走出精神的低度状态,是不是也该首先直接面对基督事件?
从整体上讲,由刘小枫所著的《圣灵降临的叙事(增订本)(精)》一书仍然是为基督教学术经典翻译规划作的一个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