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鲁定公说:“为什么叫做郊祭?”孔子说:“在南面郊区的地方,建筑一个圆丘,因为在阳火的位置,就在郊外地区举行,因此叫做郊祭了。”定公说:“所用的祭牲和礼器,会是什么呢?”孔子说:“用来祭祀上帝的小牛,牛角有如蚕茧和栗子一样细小,必定要隔离饲养三个月。祭祀后稷的牛,随便就可以,由此分别出事奉天神和人鬼的不同。牲畜可用红色的马,以红色为主;用小牛祭祀,是表达真诚的意义。打扫清洁地方,才进行祭祀,是要质朴自然的环境。礼器的餐具和酒瓶,用陶土和葫芦做成,象征天地自然的性能。万物没有可以与这些物品相称的,所以用这些物品表达祭礼的感恩。”
译文
鲁定公说:“天子的郊祭,其中的礼仪,可否告诉我呢?”孔子回答说:“我听闻天子先行占卜,才举行郊祭,在祖先的庙堂接受祭天的使命,于父亲的庙堂灼龟壳占卜,是尊敬祖先爱戴父亲的孝义。占卜的当日,天子亲自站立,在射箭选士的泽宫里,听取宣誓使命的内容,是接受教育和劝谏的忠义。占卜完毕,在库门内重申告诫和使命,用以做戒百官。将要郊祭的时候,天子穿礼服和冠冕,听取有关祭祀的详细安排报告,表示人民对天子非常敬重。郊祭的当日,有丧事的人也不敢哭,穿着丧服的人不敢进入国家首都的大门,全面打扫清洁道路,封路禁止行人通过,其实没有正式下命令,人民已经听从,因为恭敬到了极点。天子穿的大礼服,绣有黑白相间的花纹,礼服有日、月、星辰等图案,取法于天;乘坐朴素的车辆,是看重它的质朴。旗杆上有小铃,下面系着十二种饰物,有龙形的图案花纹、日月等等,都是效法上天。到达祭坛,天子脱下大礼服的外衣,穿着衮服,走到摆放祭牲和礼品的柴草旁,戴上礼帽,帽前垂着十二串玉饰,便是天的数目。我听闻:吟诵《诗经》三百篇,不如一献礼的隆重细致;一献礼的细致,不如合祭祖先的尊贵;合祭祖先的尊贵,不如祭祀五帝的大礼;祭祀五帝的大礼,不如祭祀上帝的礼仪。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不敢随便议论礼仪。”
译文
冉有问孔子:“古代的三皇五帝不用五刑,是真的吗?”孔子说:“圣王预设防止犯罪的措施,贵在让人不去犯罪;制定五刑而不使用,就是最好的管治结果。一般民众作奸犯罪,盗窃和做出违法的行为,最大的原因是生活物质不充足,不充足的原因,便是无节制的浪费。无节制的浪费,下层人便去偷窃,上层人便奢侈糜烂,尽情花费。所以君主有了节约的制度,使民众知道有所遏制,民众知道有所遏制,便不会犯罪。虽然仍旧有作奸犯罪、盗贼偷窃的法律条文,却没有人陷入法网而受刑。不孝的人是因为没有仁爱,没有仁爱是不明了丧祭礼义的内涵,明了丧祭礼义的内涵,是用以教育民众仁爱的道德行为。能够达到仁爱,便会在穿丧服时思念和仰慕死者,祭祀父母时就不会松懈,仍像父母生前,向他们馈赠和奉养。丧祭的礼仪被充分了解,并且加以推行,民众便会孝敬父母。虽然有不孝的法律条文,却没有人陷入法网而受刑。谋杀上司的人,胡乱妄为,因为没有忠义。义,是用来分别贵贱,使人明白尊卑的秩序。贵贱是有分别的,尊卑是有秩序的,清楚之后,民众自然尊重上司,恭敬长辈。诸侯朝见天子,薄来而厚往,天子厚礼回赠,得到爱护,因而明白忠义的道理。忠义的道理,必定要使人明白,人民就不会犯这个罪。虽然有谋杀上司的法律条文,却没有人陷入法网而受刑。争斗作乱要改变现状的人,产生于恃强凌弱;恃强凌弱的人,产生于长幼没有秩序,忘记恭敬礼让。乡饮的礼仪,就是教育民众长幼要有秩序,崇尚恭敬礼让。长幼有秩序,民众便会心怀恭敬礼让。虽然有争斗作乱的法律条文,却没有人陷入法网而受刑。淫乱产生于男女没有分别;男女没有分别,夫妇之间便会失去恩义。婚姻聘享的礼节,可以分别男女的地位,明白夫妇的区别。男女既然有了分别,夫妇有了明确的地位,虽然有淫乱的法律条文,却没有人陷入法网而受刑。这五个方面,是刑罚产生的原因,各有本源。
译文
冉有问于孔子说:“从前的帝王制定法律,使刑罚不加在大夫身上,礼仪不要求平民去实行。这样大夫犯了罪,不可以用刑罚判决,平民做事,不可以讲究礼仪吗?”孔子说:“不是这样。一般要管治有修养道德的人,要用礼节驾驭他的心境,所以要培养他注意廉耻操守,令他可以自我节制。因此古代的大夫犯有不廉洁而贪污的罪行,而被罢退或流放时,不会说他不廉洁而贪污所以被罢退或流放,只会说他在祭祀中礼品没有安排妥善。有乱搞男女关系、犯了淫乱罪的人,不说他淫乱堕落,男女混乱,只会说他修理帷幕不妥当。有欺骗上司、不忠诚的人,不说他欺骗上司、不忠诚,只会说他礼节品德没有完善。有软弱无能、不能胜任工作职务的人,不说他软弱不能胜任职务,只会说他的属下工作不称职。有犯了国家法纪的人,不说他犯了国家法纪,只会说他做事前不向上司请示,擅自做主。这五个方面,大夫既然自定罪名,君主仍然不忍心当面斥责他有罪。”
P2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