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国成立,战
争的硝烟逐渐散去,但围
绕着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不见硝烟的舆论战从未
停止,甚至伴随着共和国
的壮大而日趋激烈。
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
中美舆论战、20世纪60年
代的中苏大论战,到改革
开放前后“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再到姓“资”姓“社”、思
想大解放、香港回归、中
美贸易战直至当下围绕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展开的
“唇枪舌剑”,舆论斗争从
来就没有消停,跌宕起伏
,云谲波诡,一波接着一
波,一浪高过一浪,惊心
动魄。
“舆论战”的惨烈,一点
不亚于“贸易战”“金融战”“
科技战”,有时甚至不只
是媒体间的你来我往。在
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在人
人都是媒体的当下,更不
时激起、动员全民参与,
甚至情急之下,一国的元
首都亲自赤膊上阵,如美
国总统特朗普眼看中国抗
疫取得重大成果和美国的
疫情由于自己的失误大有
蔓延失控之势,便不顾世
界卫生组织的明示和外交
礼仪,在Twitter和记者会
上连番“甩锅”中国,声称
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
试图嫁祸中国、转移视线
。美国的一些媒体和官员
更是火力全开,大肆污名
化、抹黑中国,来势汹汹
,用心险恶。
正是基于唤醒我们的
警觉,更清醒地认识“舆
论战”的表现和本质,为
国家崛起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更好地在大国博弈
中争夺舆论的话语权、主
导权,扭转被动挨骂的局
面,打好主动仗,讲好中
国故事,尽笔者一己绵薄
之力,这是本书写作初衷
。
全书共六章三十八节
,由“共产党宣传起家”写
起,从成立之初的“唤起
工农千百万”到抗日战争
的“去‘污名化’”、解放战争
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到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别了
,司徒雷登”“中苏论战”,
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讨论、姓“资”还是姓“社
”的思想大解放(第一章
),一路写来,写到今天
中国崛起面临的舆论尴尬
和困惑(第二章,共五节
:面对西方的无端抹黑,
浑身是嘴说不清;西强我
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并未根
本改变;苏东剧变中新闻
舆论工作的教训;灭人之
国,必先去其史;还原新
闻舆论的本质),总结概
括现代舆论战的十大表现
(第三章,共十节:假作
真来真亦假;移花接木颠
黑白;换个角度大不同;
只许州官放火;强词夺理
理何在;鲜花下的陷阱;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欲
加之罪,何患无辞;以偏
概全管窥豹;风起互联网
),探讨中国道路自信的
历史、体制、文化渊源(
第四章,共六节:从新冠
肺炎疫情说起;“治水社
会”的集权管理;家国天
下,选贤任能;中国知识
分子的最高追求;复古还
是扬弃;中国梦,人民的
梦),进而提出打赢“舆
论战”的制胜之道和具体
的途径、措施(第五章,
共五节:狭路相逢勇者胜
;主战场要有主力军;打
造新型主流媒体;坚持移
动优先策略;画好最大同
心圆。第六章,共五节:
榜样的力量;牵住“牛鼻
子”;有粉擦在脸上;善
于借力打力;书到用时方
恨少)。如同前本热销的
拙作《舆论引导艺术:领
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一
样,本书列举了大量鲜活
案例,采用了最新的数据
和资料,另做了大量插图
。
讲大国崛起的热战、
冷战、核大战、贸易战、
金融战、科技战等的有关
著作、论述比比皆是,而
从舆论战的角度讲大国博
弈似乎还不多见,故此大
胆献丑,期望抛砖引玉,
共同探讨。
任贤良
2020.3
任贤良,男,汉族,1957年1月生,河北平山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曾担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西安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广电局局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现任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求是》《红旗文稿》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出版的专著《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新华出版社)多次再版重印,深受读者好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目。
全书共六章三十八节,由“共产党宣传起家”写起,从成立之初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到抗日战争的“去‘污名化’”、解放战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别了,司徒雷登”“中苏论战”,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思想大解放(第一章),一路写来,写到今天中国崛起面临的舆论尴尬和困惑(第二章,共五节:面对西方的无端抹黑,浑身是嘴说不清;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苏东剧变中新闻舆论工作的教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还原新闻舆论的本质),总结概括现代舆论战的十大表现(第三章,共十节:假作真来真亦假;移花接木颠黑白;换个角度大不同;只许州官放火;强词夺理理何在;鲜花下的陷阱;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偏概全管窥豹;风起互联网),探讨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体制、文化渊源(第四章,共六节:从新冠肺炎疫情说起;“治水社会”的集权管理;家国天下,选贤任能;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复古还是扬弃;中国梦,人民的梦),进而提出打赢“舆论战”的制胜之道和具体的途径、措施(第五章,共五节:狭路相逢勇者胜;主战场要有主力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画好最大同心圆。第六章,共五节:榜样的力量;牵住“牛鼻子”;有粉擦在脸上;善于借力打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如同前本热销的拙作《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一样,本书列举了大量鲜活案例,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和资料,另做了大量插图。
前言
第一章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一节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中共成立之初的舆论宣传
一、中共领袖几乎都是文章大家
二、宣传起家
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第二节 今日长缨在手,他日缚住苍龙——抗日战争时期的舆论宣传
一、烽火中的“呐喊”
二、去“污名化”
三、不同阶段不同策略
第三节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解放战争时期的舆论宣传
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抉择
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四、兵临城下,攻心为上
五、宜将剩勇追穷寇
【典型案例】解放战争时期我党“舆论战”策略的有效运用
第四节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舆论较量
一、“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二、别了,司徒雷登
三、给“相信美国什么都好”的人“浇了一瓢冷水”
第五节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中苏论战:舆论斗争的尺度
一、从论战爆发到分歧恶化
二、“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三、中苏论战的启示
第六节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改革开放之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一、时代的呼唤:转轨变型
二、思想解放的里程碑
三、进一步补课
【典型案例】《黑龙江日报》在“真理标准”讨论中求深求活
第七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舆论引导
一、姓“资”还是姓“社”
二、“皇甫平”四论改革开放
三、东方风来满眼春
第二章 新时代,新课题,新挑战——中国崛起与舆论宣传工作的尴尬
第一节 少年不识愁滋味——面对西方的无端抹黑,浑身是嘴说不清
一、量小声微
二、不善表达的苦恼
三、软实力
【典型案例】新疆反恐报道折射出西方媒体报道的固有模式
第二节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一、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二、互联网霸权
三、西方媒体骨子里的偏见
四、失语就要挨骂
【典型案例】中美关注的女主播辩论,显示出美国对中国有多不了解
第三节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苏东剧变中新闻舆论工作的教训
一、思想武装的解除
二、西方反共思潮的涌入
三、本国媒体的助力
第四节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暗流涌动,一个时期舆论宣传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何谓“历史虚无主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典型案例】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领域的沉渣泛起,有识之士撰文疾呼:警惕美国文化冷战八招
【典型案例】大吃一惊!美国针对中国制造新型精神毒品!!!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第五节 还原新闻舆论的本质——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赞起来
一、理直气壮地唱响主旋律——中国之治,来自贵州的实践
二、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三、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
第三章 兵不厌诈,操纵策划——现代“舆论战”之种种表现
第一节 假作真来真亦假
【典型案例】星球大战计划:战略欺骗还是政治“阳谋”?
第二节 移花接木颠黑白
【典型案例】伊拉克战争:一瓶“大杀器”,何以服天下?
【典型案例】叙利亚“白头盔”:演技惊动奥斯卡
第三节 换个角度大不同
【典型案例】穿汉服竟被解读为停止开放
第四节 只许州官放火
【典型案例】不问是非,只问立场
【典型案例】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典型案例】推卸责任,按头道歉
第五节 强词夺理理何在
【典型案例】美国“棱镜门”:帷幕背后窥视的眼睛
第六节 鲜花下的陷阱
【典型案例】夏令营中的较量
【典型案例】油纸包裹的良心
【典型案例】贴在墙上的咖啡
第七节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典型案例】委内瑞拉:天堂太远,美国太近
第八节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典型案例】“最懂经济”的特朗普
【典型案例】“无中生友”的纳瓦罗
第九节 以偏概全管窥豹
【典型案例】民国范儿的“悖论”
第十节 风起互联网
【典型案例】“阿拉伯之春”:社交媒体的胜利
【典型案例】香港“修例风波”:帷幕背后的黑手
第四章 信者,心也!——中国道路自信的渊源探讨
第一节 从新冠肺炎疫情说起
一、武汉封城
【典型案例】火神山建设不完全手册
二、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
【典型案例】制度优势是我们必定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三、历史性时刻
第二节 “治水社会”的集权管理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
二、中国是“治水社会”的典范
三、制度自信
第三节 家国天下,选贤任能
一、家天下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二、国运
第一节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中共成立之初的舆论宣传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靠宣传起家”,这并非一句言过其实之辞。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舆论宣传工作是我们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笔杆子”和“枪杆子”,是我们党由弱到强直至赢得最后胜利的“两杆子”。一、中共领袖几乎都是文章大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就曾涌现出无数宣传大家。无论最初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还是后来的瞿秋白、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无不都是文章大家、宣传鼓动的高手。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初期就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919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自任文牍股干事。《湘江评论》出版后他又亲任主编,连续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长文,后又接手《新湖南》主编工作,还在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中成立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由于其出色的宣传鼓动才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一支纤纤细笔可挡千军万马。每每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总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拨乱反正,拨云见日,为革命和建设指明方向。还有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亲自在浙报开辟《之江新语》专栏,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整整4年时间,共写了232篇观点鲜明、文风鲜活、思考性针对性极强的短论,有力地指导了全省各方面工作。在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舆论宣传工作之所以十分重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革命基础,而非依靠与各派政治势力相勾连,这就要求通过舆论宣传工作去组织群众,动员群众认同革命的目标和理念,拥护和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中。正如1925年10月的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明确指出的那样,“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二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忽视向基层士兵与民众宣传的教训。革命党士兵“及到看见挂起‘民国’招牌的时候,还不知道‘民国’为何物”,这正是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积极学习“俄罗斯革命……用宣传手段,完全破坏旧军事组织和纪律”,并在舆论宣传工作上很大程度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启示。 二、宣传起家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就认识到,只有建立起高效的舆论宣传工作体系,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革命工作。因此,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若干具体措施,加强革命舆论宣传工作。在组织结构上,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便有人专门负责舆论宣传工作。1924年5月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开始注意健全党的宣传组织。党还要求中央工农部指导各地方组织工会小组,重视在工人群众中的舆论宣传工作。另外,创办党校也是党注意加强党内教育问题、培养“鼓动员”与舆论宣传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舆论阵地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各种“新阵地”,利用报刊、小册子、工人俱乐部、学校等不同渠道相互配合: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新青年》《共产党》之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中华妇女界联合会主办的《妇女声》等报刊相继创刊出版;中央编译委员会选择了大量关于列宁主义、国际政策、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工人常识的材料,编译后制成小册子和传单发行;党通过改造和利用工人俱乐部,使之成为舆论宣传的有力工具和工人团体生活的革命中心。在宣传策略上,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宣传工作讲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在革命舆论宣传工作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中共逐渐意识到,要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政治,才能训练群众的政治意识,使群众把他们切身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这些总的政治要求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促进革命的势力。在工作纪律上,中共从开展舆论宣传工作起就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严明的宣传纪律是中共早期就形成的优良传统,一方面体现在党对出版物的定期审查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中央要求各区委及地委每月必须按期报告宣传成绩和反映问题上。
P5-7
本书共六章三十八节, 由“共产党宣传起家”写起, 从成立之初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到抗日战争的“去‘污名化’”、解放战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 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别了, 司徒雷登”“中苏论战”, 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思想大解放, 一路写来, 写到今天中国崛起面临的舆论尴尬和困惑, 总结概括现代舆论战的十大表现, 探讨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体制、文化渊源, 进而提出打赢“舆论战”的制胜之道和具体的途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