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宏伟,1980年7月生,辽宁昌图人,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分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瓦斯灾害防治、通风防灭火、微震监测、注浆加固等。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973课题、集团创新基金等共十余项,主持并完成横向企业课题100余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在《煤炭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煤矿安全》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目录 1 绪论 1.1 采动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的研究现状 1.2 采动裂隙场演化规律的研究现状 1.3 瓦斯解吸运移理论的研究现状 1.4 瓦斯抽采研究现状 1.5 微震监测研究现状 2 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形成机理研究 2.1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的演化机理 2.2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空间组成特征 2.3 “O”形圈理论发展的“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观点 2.4 微震揭示的“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分布特征 3 深部煤层开采“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及理论基础 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3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的形态特征 3.4 采动覆岩应力场和位移场演化规律分析 3.5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新老采空区覆岩沟通例证 4 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定量描述研究 4.1 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覆岩裂隙场演化的相似模拟 4.2 现场实测与相似模拟对比分析 4.3 3322工作面“S”形覆岩空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 4.4 相邻及上覆采空区的沟通方式 4.5 覆岩采动裂隙场力学角度定量描述探讨 4.6 覆岩采动裂隙场垂直位移角度定量描述探讨 4.7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的瓦斯抽采验证 5 深部煤层开采“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内卸压瓦斯流动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5.1 多孔连续介质流动理论 5.2 “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中瓦斯运移模型数值解法 5.3 卸压瓦斯运移CFD模型建立 5.4 模型主要参数设定 5.5 瓦斯抽采CFD数值模拟 5.6 采空区束管浓度监测验证 6 深部煤层开采“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内瓦斯涌出及抽采工程实践 6.1 五龙矿“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内瓦斯涌出规律及抽采工程实践 6.2 天安十矿“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内瓦斯涌出及抽采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深部开采上覆岩层运动、覆岩空间结构、关键层等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微震监测、现场观测等为手段,对“S”形覆岩空间裂隙场(新老采空区覆岩裂隙形成的类似于“S”形的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瓦斯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分时分区治理的瓦斯抽采优化措施,其研究成果对深部开采具有“S”形覆岩空间结构的工作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作为从事岩层控制、瓦斯治理等工作的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煤矿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瓦斯治理工作时的参考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