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时,最精彩的瞬间总是在你去上厕所时出现;
出门之前,越是祈祷不要碰见某人,偏偏就越是会遇到;
排队结账,排的队伍永远是动得最慢的,但只要一换排,原先排的这队立刻就动起来了;
在车站等公交车,怎么等都不来,刚把烟一点上,车立刻就来了;
今天刚洗完车,明天就能碰上下雨;
上车刚找到座位,下一站就会上来老人家…
生活似乎永远都这样,怕什么就来什么,想什么就没什么。为什么事情总会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为什么总是存在这么多的事与愿违?为什么命运总喜欢捉弄我们,在最关键之际丢下致命一击?
尽管我们一直竭尽全力地在避免犯错,但错误却总能接踵而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尽管我们以为情况已经不会更糟糕,但事实上它却依旧可以变得更糟;尽管我们不断安慰自己,幸运女神总会眷顾一次,但事实上好运气却依旧不曾与我们为伍……
终于有一天,一个名叫爱德华·墨菲的人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话听上去可实在不怎么美妙,然而,无数的事实却都争先恐后地在向人们证明:在生活中,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都总会发生。
于是,这句听上去如此不美妙的话,摇身一变,成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们将其称为“墨菲定律”,也有不少人诙谐地将它称为“倒霉定律”。毕竟,它毫不留情,同时也不容反驳地向我们揭露了一个现实: “倒霉”绝对是生活的常态之一。
没人喜欢墨菲定律,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幽灵,潜伏在我们周围,不时跳出来捉弄一下我们,再狠狠将我们心中涌上的侥幸全部敲碎。它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狂妄自大,因为它一直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
这就是墨菲定律,残酷却真实。
它不是悲观者的宣言,而是睿智者的警示。它向我们揭示了生活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一面,同时也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学会小心谨慎,学会努力生活,学会放下侥幸——它在我们耳旁警钟长鸣,带我们抓住了人生与命运的真相,教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生活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