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向远,生于196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著书20余种计600万字,译作20册约400万字。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论文结集有《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2017年)。 治学成果为“七史五论三学”。“七史”即《东方文学史通论》《东方文学译介研究史》《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日本文学汉译史》《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笔部队”及日本侵华文化史》,皆为填补空白的首部史著;“五论”即《日本右翼历史观驳论》《翻译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学科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见新论;“三学”即《宏观比较文学》《译文学》《东方学》(即出),建构了三个学科范型与理论体系。 目录 章比较文学与宏观比较文学 讲什么是比较文学 第二讲宏观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功能 第二章从宏观比较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特性 第三讲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第四讲中闰文学的审美特性 第三章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上) 第五讲印度文学的特性 第六讲犹太-希伯来文学的特性 第七讲阿拉伯文学的特性 第八讲伊朗(波斯)文学的特性 第九讲日本文学的特性 第四章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下) 第十讲英国文学的特性 第十一讲法国文学的特性 第十二讲德国文学的特性 第十二讲俄国文学的特性 第十四讲美国文学的特性 第五章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文学的区域性与世界性 第十五讲亚洲文学的区域性 第十六讲欧洲文学的区域性 第十七讲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 第十八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学的区域性 第十九讲从东西方文学到世界文学 内容推荐 《宏观比较文学导论》是王向远教授的本科生基础课讲义的精炼稿,以“宏观比较文学”的学科概念,对以往的本科生基础课的内容与体系作了大幅度的改造与更新。 “宏观比较文学”是对各民族文学、各区域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概括性、理论性、前沿性的课程,其基本宗旨是引领、帮助本科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已经修过的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含东方文学、西方文学)的课程知识加以整合和提升。这个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和步骤:第一,在平行比较中提炼、概括有代表性的国别文学的民族特性;第二,在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的横向联系与历史交流中,弄清各国文学逐渐发展为“区域文学”的方式、途径与特征;第三,在了解民族文学特性、区域文学共性的基础上,把握全球化的“世界文学”的形成趋势。全书一改普通教科书的面目,以富有个性、逻辑张力与学术浓度的、要言不烦的讲演风格写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