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维敢编著的《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以冷战思维为主线,把众多冷战遗留问题串接成有机整体。首先,把冷战概念界定为三个层级;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提出应该把冷战结束分为两种模式,即冷战结束的欧洲模式和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其次,对具体的冷战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再次,朝鲜半岛问题、冷战遗留的美日同盟、台湾问题,等等,是显形的冷战遗留,而在其他领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思维和冷战外交,是冷战遗留问题的隐形表现;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冷战遗留问题的建议。
钮维敢编著的《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探讨东亚冷战遗留问题,《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认为冷战思维是东亚冷战遗留问题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机轴;东亚冷战遗留问题是冷战思维的现实基础和表现。
(1)冷战的相关主体不仅仅是美苏,许多国家都深陷其中。冷战结束不代表美国完成了冷战任务。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全球消失,并替之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国冷战任务完成的标志。美国在全球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具有不同特点,还没有彻底完成其冷战任务。
(2)认识冷战概念是理解冷战思维的前提。把冷战概念分成三个层级,有利于认识冷战结束在欧洲和亚洲的不同特征,也有利于认清“中国威胁”论的机理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3)朝鲜半岛是冷战核心区域之一。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朝核危机为焦点的“危机一谈判”频繁交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后的朝鲜半岛对抗更多地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其中,美韩同盟在朝鲜半岛对峙中的冷战倾向,具有不稳定性。
(4)美日同盟之所以能在冷战后继续加强。一是因为日本外交政治传统中同时具有欺弱的侵略性和仰强的依附性;二是日本国民性中的神皇文化积淀;三是西方民主和平论的链接性因素使得美日彼此认同为同质国家。当代美日同盟是重要的冷战遗留问题,是冷战结束亚洲模式的重要体现,也是其他东亚冷战遗留问题存续的重要支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美日同盟政策反映了美国对其在亚洲的冷战任务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5)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当代美国和日本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调整,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都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
(6)新中国建立前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因为歧视中国或为了侵略中国而形成的;冷战时期的“中国威胁”论是由冷战态势和中美对抗决定的。美国比较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不仅带有冷战思维,而且在理论及其论证方法上是荒谬的,即在历史经验主义哲学指导下,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来代替完全归纳推理。它的前提是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设定为民主国家,把社会主义中国看成非民主国家,刻意抹杀资本主义所谓民主国家的对外侵略性。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外交出现不少冷战现象,中美关系还没走出冷战阴影。
(7)冷战在全球的开始和结束不都是一样的。美国利用多极化力量成分复杂与总体离散的弱点,借助同盟力量,在东亚保持霸权。冷战在欧洲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体制内进行的;而在亚洲,冷战是由欧洲扩展而来的,并且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相互斗争和牵制中运行的。冷战在欧洲和亚洲的结束不同,也与冷战在这两个地区肇始与运行的不同机制有关。同时,不仅仅是美国,中国、日本等因素也影响亚洲冷战遗留问题。
(8)建议对东亚冷战遗留问题首先要采取相容的态度,创造相容条件;其次是要进行应对准备,加强“硬”实力准备,同时准备好“软”实力。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关键概念的说明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说明
第二章 美国全球冷战任务的完成状况
第一节 美国的冷战任务
第二节 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三章 冷战遗留问题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冷战概念与冷战结束
第二节 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第三节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冷战思维
第四节 冷战思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第四章 冷战遗留下的朝鲜半岛问题
第一节 朝鲜半岛曾经是冷战的焦点地区之一
第二节 苏联解体后朝鲜半岛没有走出冷战的阴影
第三节 美韩同盟的蜕变
第五章 冷战遗留的美日同盟
第一节 冷战与美日同盟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的美日同盟发展
第六章 冷战遗留下的台湾问题与美日合流
第一节 冷战是台湾问题的重要源头
第二节 从“台湾地位未定论”到“台湾前途未定论”——美国与日本逐渐合流
第七章 “中国威胁”论和美国对华外交中的冷战现象
第一节 “中国威胁”论的由来和本质
第二节 当代美国对华外交的冷战思维表现
第八章 东亚冷战遗留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东亚冷战遗留问题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的特点与联系
第三节 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的影响
第九章 出路何在
第一节 关于解决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应对东亚冷战遗留问题中国需要做的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