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存在与超越——海德格尔与西哲汉译问题》的增补版,分两编,计八篇文章。增补的两篇文章均为作者近年来有关“汉语哲学”问题的思考。作者基于自身的翻译经验,特别是从对海德格尔著作如《哲学论稿》的翻译实践而来,将以关于“存在”(Sein)和“超越”(Transzendenz)之译名争论为代表的西哲汉译诸问题,置于中西哲学和文化相互沟通的语境中予以充分阐发。此外,作者还从自身的西方哲学研究和西哲汉译的经验出发,提出了“汉语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认为汉语哲学的“时机”已经到了,也许正蓄势待发。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欧洲人文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平庸》《一只革命的手》等。主编有:“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欧洲文化丛书”、“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选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 一 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 二 基础存在学的先验哲学性质——从《存在与时间》的一处译文谈起 三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关节和脉络 四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 附录一 《哲学论稿》德一英一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失败的西哲汉译?——在《哲学论稿》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二编 西哲汉译与汉语哲学 一 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由安乐哲的汉英翻译经验引发的若干思考 二 存在与超越——西哲汉译的困境及其语言哲学意蕴 三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四 汉语哲学的时与势——再论汉语关联性思维及其效应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导语 所谓“存在”与“超越”,并不是说我们要活着、要存在,我们要力争上游、要奋勇前进。 本书作者用“存在与超越”这样一个高大无比的题目,来标识自己关于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西哲汉译的具体讨论。 欧洲传统主流哲学是一种强论证——强推论的哲学,而汉语哲学却是弱论证——弱推论的哲学或者观念构成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