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黛安娜·唐纳利(Dianne Donnelly),创意写作博士,创意写作理论与教育学家。许道军,上海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文学博士,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导师。汪雨萌,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 目录 前言 创意写作研究的兴起 一、创意写作/创意写作研究的学科地位 二、创意写作研究——从哪里开始? 三、作为学术科目的创意写作研究的创建 第一部分 创意写作教学法的分类 一、意义的定位——多方面的方法 二、批评理论的定位 三、客观理论:新批评 (一)历史溯源 (二)教学实践 (三)文本作为语言形式 (四)新批评方法在教学上的简便性 (五)将文本作为最高权威进行评价 (六)社会学视角:通过拉康的镜头 (七)新批评理论:最终结论 四、表现主义理论 (一)历史溯源 (二)教学实践 (三)发现与灵感 (四)表现主义工坊 (五)如何处理浪漫迷思 (六)社会学视角:通过拉康的镜头 (七)表现主义教学法:最终结论 五、摹仿论的模仿功能 (一)历史溯源 (二)教学实践 (三)社会学视角:通过拉康的镜头 (四)摹仿论:最终结论 六、实用主义读者反应理论 (一)历史溯源 (二)教学实践 (三)如何将读者反应理论带入创意写作课堂 (四)读者反应意识教学 (五)读者反应策略教学 (六)社会学视角:通过拉康的镜头 (七)读者反应理论:最终结论 第二部分 写作工坊模式 一、一份工坊调查 二、工坊模式界定 三、工坊模式研究 四、工坊的历史如何影响我们的实践 五、认知与实践 (一)我们的学生 (二)对我们的批评 (三)我们的教师 (四)工坊教学法 (五)灵活的工坊模式或开放的选择空间 (六)我们的传承或传说 六、建立专业的独特标志 (一)阅读案例和工坊独特标志 (二)写作案例及其独特标志 (三)反馈案例及其独特标志 七、创意写作研究作为知识的案例 (一)创意写作研究和知识的已知部分 (二)创意写作研究与知识的未知/求知部分 八、工坊模式:最终结论 第三部分 创意写作学的学术起源 一、对空间、区域以及权力的控制 二、创意写作研究的学术起源 (一)创意写作研究与文学研究 (二)创意写作研究和文化研究 (三)创意写作研究和独立写作项目 (四)创意写作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 (五)创意写作研究的学术起源 结论 创意写作研究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了创意写作由写作专业向学术科目转变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作者黛安娜·唐纳利系创意写作专业的资深教师及创意写作教学理论方面的权威学者,她试图对创意写作的学科历史进行溯源,并对创意写作标志教学法进行梳理,以期由此寻找出创意写作作为学术科目的理论依据及理论发展路线图。本书史料广博、观点富有开创性,对世界范围内的创意写作专业教师及理论研究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