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么远那么近(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但及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散文集,共23篇。既有童年视角对往昔的追忆,又有海内外的游历和沉思。作者从琐碎的时光里品味岁月,勘察时间的脚步;童年趣味的生活、小镇弥漫的风情以及故土炽热的情怀,都一一流露于笔端。作者又从文化的差异里感受人文的魅力,从高山、大海到各种文明,作者进行了近距离观察与思考。《那么远,那么近》看似记得很杂,其实却有清晰路径,书稿中的远与近,既指时间,也指地理,更指情感。作者通过文字串起村庄与世界,在过去与现实的交织中,玩味世界的丰富与奇丽。
作者简介
但及,1965年生,浙江桐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上海文学》《钟山》《作家》《大家》《山花》《江南》《莽原》等刊物发表作品,已刊发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二十余部,短篇小说一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选载,并入选多种年度最佳小说选本。现居嘉兴。
目录
上辑
空城记
我的小学
公社大院
捉捕记
湖地寻根记
雁山学堂
草木居
双山白鹭飞
与车子对话
下辑
康堤湖畔
空中之城
高棉的微笑
鸡场街
米诺克斯迷路记
一个人的高雄
我的冰雪之旅
龙泉山的夜晚和白天
云和观日
去昌溪
紫草村的一个中午
婉约的海
东极那一晚
白象塔上
后记
导语
本散文集中真实记录了作者年少时的人生经历,与中年时的旅途见闻,能够引起具有相似生活背景的60年代生人的共鸣。书中多数散文都描写了作者家乡浙江一带的风土民俗。这其中,作者又侧重于追溯、记录小镇、乡村的风光与生活,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变革中南方村镇的种种变化与现状,具有知识性与美学性。在文字之外,本稿配有十余幅手绘插图,清新雅致,与文字风格相配,富有生活趣味。
后记
这些年,我的生活有了些变化。
我没微信,手机也常关机。我这样做,并不是代表我
与这个世界没关系,网络时代的好处,我还是常享用,比
如网购,比如电子订票,平时消费也都用支付宝。尽管如
此,我还是存心与现实保持若即若离,不想走得太近。有
时,甚至倒退些,逆向时光,反倒会自在些。
过了五十岁后,有点舍不得时间了。觉得时间最好,
时间总是不够。
有时,一整天呆着,没写作,也没看书。也就是说,
我发呆了一天。我觉得这样挺好,陪着时间,与时间说话
。有时,甚至觉得比一些无聊的聊天更好。生活中,那些
无聊的聊天太多了,耍嘴皮子,听到的都是抱怨与愤怒。
每当这时,我都会适度疏远,我不会离这些负能量太近。
我现在的生活日趋简单,更多时候是在写作和阅读,
有时喝喝茶,听听音乐。当然,也旅行。行走是走入空间
,或上山,或下海。最喜欢文化差异大的地方。文化的迥
异,会带来全新的体验,也给世界观以滋润和养分。
这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二是行走
。其实,回忆也是一种行走,它行走到时间的密林里,对
记忆里留存的那部分重新挖掘和整理。有时,它比直接的
行走更有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的沉淀,有了空间的距离,
在记忆深处的行走就有了一份别样的意境。
用河流作比方的话,我觉得小说是激流,散文更像是
宽阔的河面。河面是平缓的,与小说中的惊险、暗礁与汹
涌不同。有时,小说写累了,就会拿起笔来,操作散文。
我在小说与散文之间穿梭。一个像莽撞的青年,一个像平
和的中年。一个让我心力憔悴,一个让我心灵松弛。一个
笑里藏刀,一个花开世间……总之,这也是一种节奏吧。
激流之下,来到一处平和的大河里,读风景,想回忆
,看人,看物,看自己,更看时光。我喜欢这样的节奏。
散文需要真实。我不能容忍散文的虚构,事物的真实
和情感的真实支撑起散文的天空。如果散文里掺杂了虚构
,势必大打折扣。一个真实的场景,其内在蕴含的力量也
是巨大的。它在常识之中提供新鲜,营造氛围和气质,搭
建起一个情感的磁场。一缕阳光,一片叶子,一滴水,自
有风情和能量。
时间是个巨大的容器,把万事万物都装入其中。
猴年冬日的最后一天里,我来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小镇
——濮院,因为改造,一个曾经活生生的镇子,沦为一片
废墟,残墙破瓦,万户萧条。顿觉时间的残酷与无情。多
少人与事都化为了灰烬,不复存在,又有多少话想说,却
又难以表达。
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经历的只是过程。
《那么远,那么近》中的远近,既指年代与地理,也
指情感与人文。远与近是相对的,最终,还是归一。从这
个意义上说,生命总是炽热的,丰富的,是需要感恩的。
2019年溽暑,作者记于若素楼
精彩页
空城记
1
小年夜,天晴,多灰,我驱车前往老家五泾。
去的路上,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濮院。听说古镇已改造许久,里面的人都将搬走,要彻底清空,然后老店新开。一直想去看看,但一直起不了一个兴。车头方向一变,瞄向濮院方向。我想,还是去看看吧。毕竟,我在那里生活过六年。那是一段青春岁月。
濮院与我在时的那个濮院完全不同。老镇外又新建了一个镇,镇子热闹非凡,是中国羊毛衫之乡。有几回,我路经此地,没有下车,看到的都是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车。拉毛衫的,运货的,载人的,摆小摊的,红绿灯前挤满了横穿马路的行人。320国道像肠子一样穿镇而过,高大的集装箱车发出粗重的刹车声,还有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总之,会听到很多嘈杂的声音,伴着灰尘的飞扬,一起一伏。那里生机盎然,又充斥着混乱和拥挤。这天却不一样,或许是过年了,镇上没有原先这般闹腾,但车很多,豪车也不时从旁擦过。
靠近老镇,我把车停下。老镇已躲在角落里,在一群高楼的后面。一条弄堂直直地通向前方,前方拆得只剩一地瓦砾了,碎砖和断瓦一片凋闭。我踩着零乱的砖堆和尘土,朝老镇走去。弄已经不认识,即使以前熟悉,现在也是满眼陌生。墙倒了,电杆上只有断的电线在风里飘荡。一个妇女走在我前面,低着头,帽子罩住整个脸。她脚步匆匆,好像有什么急事。镇子像是清空了,外圈也被围住,此时,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她。她走在前面,瞬间就消失。现在老镇上只剩我一个孤独的影子。
走了几十米,满眼更荒凉。人走房空,窗户大开,门也不见踪影。垃圾就在脚边,塑料袋红的,白的,还散出臭味。旧的方型灯箱,露出里面扭曲的钢丝,瘫在地上,像个垂死的老人。一只红色的破沙发,异常夺目。地上还有药瓶、树叶、烧过的木头、废的水瓶、马桶垫盖、饼干罐子,还有许多扔弃的木材、木框。一块蓝色的彩钢板在路口斜着,仿佛随时会倾倒下来。我问自己,这是我以前待过的镇吗?地上已长起了芦花,在废墟里顽强地生长,它们在屋边,墙角,甚至垃圾堆的缝隙里破土而出,在风里摇着、晃着,好像在酸楚地欢迎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
一块路牌倾斜着,像受了伤一样。我走到跟前,看到“大有桥街”几个字。现在,记忆里的街景在一点点复活,它们与眼前这条破街,对比着、参照着、重叠着。在我面前是一个十字路口,电线零乱地垂着,与冬日里枯败的树枝缠绕在了一起。阳光是惨白的,无力地伏在路上。这块三角地是老镇以前的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对面是一幢20世纪6、70年代造的楼房,灰暗的青色水泥墙面,底下是店面,一扇扇木框做的玻璃门,现在有的玻璃还在,有的则只剩下一个空框。楼上还有两层,靠外是水泥栏杆,栏杆完好,泛着旧杂色,斑驳里长了好多青苔。栏杆外,有竹竿零星地绑着,还有广告喷绘布无奈地塌落在一旁。
不远处,就是我表姑妈工作的小百货店。当年,我常会走到这里,有事没事会和表姑妈说话。她是店里的营业员。我表姑夫工作的店就在对面,是家五金店,卖自行车,卖电线、锤子、插头、磁带和收录机。现在,街上一片空旷,没有一个行人,连风也感受不到。一切仿佛静止了,那些半开的门窗,一直敞露着,主人走的时候是什么样,现在也是什么样。
街面灰暗,梧桐树的枝丫无力地伸在半空,没有灯泡的路灯直挺挺地瞧着我。表姑妈的店前是厚厚的尘土,能踩出脚印子来,还有很高的枯树叶堆成一团。但我的眼前却又分明回到了以前,回到了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这里是何等热闹啊……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