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踪侠影--金庸的30个人生片断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应忠良//卢敦基//何春晖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笔法,两百余幅珍贵图片,30个小故事,呈现一个立体丰富的金庸先生,比如捐赠云松书舍,西湖论剑等社会活动,以及对整个浙江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中间穿插一些逸闻趣事、闪光的生活点滴,金庸本人以及陪同秘书的手记等。他的桑梓情,他的侠客行,他的公益心,他的爱国爱乡爱学生的情操。本书只作叙述,事实呈现,不作评价,留下对家乡的一份文化馈赠。
目录
序 悠悠故园心 张浚生
一 朝花夕拾赫山房
二 诗人表兄徐志摩
三 金嗓表姐俏蒋英
四 烽烟千里求学路
五 叩见老师章克标
六 难忘恩情老校长
七 大江东去潮复回
八 同学少年会衢州
九 情系桑梓游子心
十 金庸书院矗古镇
十一 《东南日报》报人始
十二 最爱钱塘行不足
十三 新建书舍赠杭州
十四 寻味江南杭帮菜
十五 杭州大学初结缘
十六 浙大校徽亮晶晶
十七 四字真言第一课
十八 浙大收徒笑春风
十九 世界客厅迎宾朋
二十 侠骨柔肠共诗心
二十一 君子之交酒一壶
二十二 天上有颗金庸星
二十三 文理碰撞传薪火
二十四 下沙风靡众学子
二十五 西湖对话新网侠
二十六 华山论剑酬襟抱
二十七 龙泉故地得青锋
二十八 剑胆琴心现荧屏
二十九 桃花岛上觅桃花
三十 师兄长驻求是园
后记1 金庸印象 庞学铨
后记2 关于大师兄 徐岱
后记3 追陪杂忆 廖可斌
要感谢的人 编者
序言
悠悠故园心
张浚生
人称金大侠的查良镛先生,因为他的一整套脍炙人口
的武侠小说,人们往往只目之为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其实
综观他迄今为止所从事的事业,他实在是一个思想家、文
学家、新闻专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学而不厌、力学笃
行的文人雅士。
我和他神交是自读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开始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旧小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
找了许多旧小说来看。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封神榜》等较为著名的以外,现在还能记得书名
和主要故事情节的不下四五十部。但在上中学以后,就转
为看近代中国小说和美、俄小说了。
1983年,我从浙江大学教师的岗位上调到杭州市委工
作。市委的图书阅览室有一些金庸、梁羽生先生的小说,
又引起我看武侠小说的兴趣,就取了一本金庸先生的《笑
傲江湖》来看。一看就放不下了,很快就利用余暇时间把
一套几本看完,完全为其中新颖和多姿多彩的情节吸引住
。两年后,我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刚去那半年
,工作还不是特别忙,而分社的图书资料室里金庸其他的
小说都有,我便一部一部借来,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宿舍
里用了几个月时间全部都看了。
看他的小说是一种令人非常愉快的艺术享受,既富情
趣,又有深刻的哲理,经得起反复琢磨咀嚼。富有情趣,
读起来当然兴味盎然,但引不起思考和回味;只是重哲理
,则成为说教,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他的武侠小说,只要
拿出来,看上一段,就难以放下来,因此,有时只能强制
自己不要从书架上取下来看。
我和金庸先生有直接交往是在我到香港工作之后。
1985年夏,我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时任分社宣传部副
部长,其中一部分工作是联系香港的新闻界。因此在分社
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杨奇同志(他也是新闻界老人,曾担任
过《羊城晚报》社长、总编辑)带领下,抵港后一个月便
去拜访时任香港《明报》社长的金庸先生,受到他的热情
接待。很有意思的是,他当时用来招待我的不是一杯清茶
,而是在一宽口大肚的玻璃杯里倒上一小杯白兰地。当时
他还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任为《香港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由于工作关系,加上他祖籍浙江海宁,我虽不是浙江
人,但长期在浙江学习和工作,现在又是从浙江来到香港
工作,和他有乡情之谊,后来的来往就很密切。正如他在
1991年给我的一封信中说:“你我相交多年,时复结伴同
游,情好弥笃。平日交谈,于天下大事,国家政局,以及
文艺书法,港事发展,事事投机,可云知己。”并要我在
信函中以兄弟相称。在长期的交往中,他的思想之明睿,
知识之渊博,对事物分析之深刻,刚正不阿之人格,好学
不倦之精神,莫不令我受教和叹服。
1998年春,国务院决定我的母校与同根同源的杭州大
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并委派我为筹备组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新浙江大
学于1998年9月15日正式成立。金庸先生和夫人应邀前来参
加成立庆典。新浙大的成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
布局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对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的
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有重要的示
范作用,对于把浙江大学办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
义大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规模大并不是学校
合并的目的,只是四个学校合并,规模一定是大的。合并
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科的综合交叉,办成一所能适应人文
和科学发展、适应我国建设发展的高水平的大学。
要办成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首要的是要有高水平的教
师队伍,特别是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因此,我和
潘云鹤校长以及学校领导班子的同志一致的意见,就是要
聘请有高深学术造诣、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来担任新组建的
各个学院的院长。在新浙大的20个学院中,理工农医学科
的学院中我们聘请了多位学术造诣深厚的中国科学院、中
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院长。在社会科学的学科中,我们聘请
了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担任管理学院院长,王洛林担任经
济学院院长。而金庸先生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则是学校最
早外聘的院长。我们之所以这样考虑,其目的就是通过他
们来领导学科建设和提高各学院的学术水平。因为他们本
身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本身的知识能力的层次高,站在学
术的前沿,深知学术的发展方向,和处在国内外学术前沿
的学者互有密切交往,这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提高会起到
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繁重的学术研
究工作,因此在这些学院中又都配备了一位年纪较轻的且
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协助处理日常
行政事务。
早在新浙大成立之前的1994年3月,金庸先生就曾被原
杭州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杭州大学也成立了“金庸研究中
心”。1996年原浙江大学聘金庸先生为名誉教授。也就是
说,金庸先生早已和组成新浙江大学的两所学校结缘。原
浙江大学聘金庸先生为名誉教授的仪式,我也曾陪同前来
出席。新浙大成立后,我得知金庸先生有
导语
金庸是文学大师,更是中国文化的大师,环望当世,真正能传之久远、影响大众心灵的大师,可能只有金庸先生了吧。本书由张浚生主编,应忠良、卢敦基、何春晖3位重量级作者写作,精选200余幅横跨半世纪的罕见的金庸先生照片,专门记录了金庸先生在家乡浙江的活动剪影。本书作为家乡人送给先生的生日纪念,同时也为金庸小说爱好者、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未公开过的、鲜为人知的素材。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先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严家炎先生强力推荐。
后记
2013年,我随同浙江大学的一位老领导去香港,参加
中文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之后去看望了已届90高龄的金庸
先生。一日中午,与先生共进午餐。先生身体尚硬朗,言
语表达已较显迟缓,执笔签名亦不如以前顺畅流利。
我第一次读先生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次
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历史系老师的家里看到书桌上摆着几
本先生写的小说。那个时候,内地还很少见到先生的武侠
小说,借得回家,如获至宝,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地阅读
,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所陶醉,不知不觉见窗外
朦胧的亮光透了进来,方知已是天亮。1999年,四校合并
后的新浙江大学聘请先生来人文学院任职,才有机会与他
见面相识。
初时相识,对先生实在说不上有多少的了解。记得在
他初到人文学院就职的一次仪式上,我作为主持人介绍时
,脱口便说先生“是一位闻名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家”。
当时在场的这位老领导在随后的讲活中特意强调,先生不
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社会活
动家和卓有成就的报人,立时使我内心为在这样的场合对
先生了解很少而未慎言而深感愧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
先生的认识和了解也便渐渐多了一些深了一些。
先生的成就,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他的15部小说
,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
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全部小说除了以各种版
本广为流传外,自从香港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第一次将
《射雕英雄传》搬上银幕以来,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版本
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为文学史上所罕见,相关影视的主
题曲亦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更有广播剧、舞台剧、
漫画、动画、网络游戏等各种形式,使小说的人物、故事
、情节和各种功夫深入全球华人社会。研究金庸小说的论
著同样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只是很多影视剧目和研究评
论,专注和着力于小说的爱情故事、跌宕情节、武打功夫
和人物气概,甚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首次选入王度庐
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小说作为高中
课本内容,也是着眼于此,将两篇小说作为一个单元,取
名为“神奇武侠”,而从《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
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中节选的内容,着意展示的
也是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复、
游坦之三大高手之时表现出来的绝世武功和英雄气概;更
有人将小说中涉及的各类武功做了细致的搜索整理,归纳
为100种剑法,33种刀法,21种掌法,12种指法,11种内
功,9种轻功,4种爪法,1种棒法,还有13种其他武功。这
一切,让人激起对金庸的生花妙笔与丰富想象力的由衷赞
佩,也因为对金庸小说在当代小说史上的贡献和意义所作
的狭窄理解而留下遗憾。
先生的小说形式独特、故事曲折、人物鲜活、语言细
腻,想象力极其丰富。然而,小说颂英雄、扬美善,鞭丑
恶,直入人性,其成就绝非仅武侠小说范畴所能容纳,诚
如严家炎教授指出的: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娱乐,而是“
有思想的娱乐”,与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具有真正的现代
精神,是用精英文化对通俗小说的成功改造,具有丰厚文
化内涵和很高文化品位;相比长于精神分析的古龙,有丰
厚文学气息和古诗词运用功力的梁羽生,金庸的成就是全
面的,是一个全能冠军;金庸小说的出现是一场静悄悄地
进行着的文学革命。
我自然也对金庸先生的小说爱不释手,对以之为题材
的电影、电视剧百看不厌。随着了解的增多,更对他的独
立品格和谦虚精神无限钦佩。
1940年上半年,先生正读高一年级,因为了写了一篇
讽刺学校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丝漫游记》,被学校
以“亵渎师长,败坏学风”之名而勒令退学。这篇文章显
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
理与正义的勇气与精神。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
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进行投诉又被革出校门
。这种独立的品格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功成名就时,依
然保持并大放异彩。他创办的《明报》在20世纪六七十年
代以反对“文化大革命”而著称,他执笔写的《明报》社
论,为邓小平被打倒而鸣不平,强烈抨击“文化大革命”
中的种种悖逆和胡作非为,不断地赞扬和支持彭德怀、邓
小平等人,赞扬周恩来大力提倡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蓝
图,因此被香港的极左派攻击为“反共分子”、“崇美亲
英”,并被列入暗杀名单。1976年春天,在所谓“反击右
倾翻案风”中,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金庸在社论中不仅
坚定地支持邓小平,而且预言邓小平不久就会东山再起。
一年后此预测得到验证。事后在一次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做
出这一预测的问题时,他淡然地说:“我的想法就是实际
上代表多数中国人民的愿望,既然是众望,大概事情就可
以做到。”“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面对“四人帮”对
他的围攻,不动声色,不予理睬,使他们一次次气急败坏
、无可奈何,这让金庸感叹不已,说:“邓小平如此刚强
不屈,又有着如此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驾驭能力,真令人敬
佩!
书评(媒体评论)
小时候常跟父母去听大书,尤其喜欢听侠义故事
。金庸先生的小说尤其让我痴迷,我对他的崇拜,如
韦小宝常说的一句话: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
本《乡踪侠影》介绍金庸讲学、游历、参会的种种经
历,图文并茂,对武侠迷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亲近大
师、了解大师的机会。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
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金庸
作品中的现代意识,是作者对传统武!侠小说一系列
观念实行变革、改造的体现,也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所
以为“新”的重要:标志。除了金庸的系列武侠,坊
间有关金庸个人经历的书廖廖,近些年90多岁的金;
庸先生鲜少露面,这本《乡踪侠影》是一册收集了他
较多生活照片的个人图传,可以一解粉丝的相思之苦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家炎
精彩页
朝花夕拾赫山房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与杭州接壤、历史上曾归属杭州府的海宁同样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古有干宝、顾况、谈迁、朱淑真、陈奕禧,近有王国维、徐志摩、张宗祥、吴世昌、徐邦达……到了当代,这一方沃土又养育了一代文坛侠圣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出生在钱塘江北岸海宁辖下袁花古镇一个名叫赫山房的大宅子里。
袁花,别称花溪。旧有崇教寺,原为南朝·梁江州刺史戚衮故宅,寺后有山,名龙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袁花之名源于此。明清两代刘基、沈周、文征明、黄宗羲等均就袁花山水人文留下许多诗篇。袁花在唐宣宗年间已有集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称袁花镇。据万历年间里人许敦俅的《敬所笔记》记载,其时袁花之繁荣“与杭嘉无异”,“当铺”亦有“十四五处”之多。清代更为繁盛。20世纪日寇侵华之初,镇上街巷老宅悉数为寇所焚。
查氏大宅赫山房的名号,源自金庸世太公查慎行。大诗人查慎行是清初“国朝六家”之一。康熙四十一年(1702),查慎行被康熙赏识,入翰林院,供职于南书房。金庸曾经述言:“我祖先曾做翰林,后来升上去叫‘侍读学士’,陪皇帝读书的。皇帝念书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所以跟皇帝很亲近。他就求皇帝,家里有一个堂,请皇帝写一个堂名。康熙的字写得很好,就给题了,所以有一块匾,什么堂这样子。他拿到家里挂在大厅上面,三个字旁边有九条镀金的龙。”这三个字叫“敬业堂”。拿到皇帝御赐的金匾,查慎行遂在老家袁花扩建宅院。因其感念早年的发迹肇始于湖南的赫山之行,于是便将其宅命名为赫山房。
查氏乃袁花大族,耕读传家,科甲鼎盛。据《袁花镇志》记载,海宁查氏一族登进士第者20人,举人76人。光有清一代,进士14人,举人59人。康熙年间曾经“一门五进士,叔侄五翰林”。查慎行的侄儿查升亦以其人品、学问和书法深得康熙赏识,入选翰林并供职于南书房。康熙曾御书“澹远堂”三字赐赠查升。
明清以来,袁花查氏家族出了许多的名臣、诗人、书画家、藏书家、文字学家以及实业家等等。比较著名的有查慎行、查嗣庭、查继佐、查升、查济民等。当代名人查良钊、查良鉴、查良铮(穆旦)亦是析居外地的族人。称海宁查家是“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实至名归。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清光绪丙戌年(1886)的进士,曾任江苏丹阳知县,加同知衔。后来发生著名的“丹阳教案”。“我祖父查文清公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金庸对祖父钦佩有加,并自谓祖父对其影响甚大。不过在1924年金庸出生之时,查文清已于上一年的9月去世,享年75岁。
金庸出生之时,查家几经磨难,已显衰落,但仍有良田3600余亩。在镇上还有钱庄、米行、酱园等,在当地仍是大户人家。金庸父亲查枢卿,又名查懋忠,生于1897年,排行老三,与著名作家茅盾是中学同窗。其大哥查铖忠是前清秀才,二哥查钊忠则是北大的高材生,与同为海宁人并有戚谊关系的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是同班同学。
查枢卿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毕业后无意仕途,回到袁花赫山房管理家产,并经营钱庄、蚕场、丝厂、米行等。
旧时的赫山房是一座有着90多间房屋的大宅院,三面临水、粉墙黛瓦。全部建筑采用楠木、樟木、柏木等优质木材以及精细石料,木柱飞檐、墙体门楣,全都油漆彩绘。画栋雕梁。新政既立,土改时候,作为大地主财产的赫山房与查家田亩、农具一样被分割成好多个单元,分给了贫苦的农民。历经风雨沧桑加之人为的拆建,旧时的赫山房已不复存在。
也是—种机缘,笔者1994年4月得识金庸,时隔数载,本人竟去到他的家乡海宁。做起他家乡的父母官来。其时金庸与他的武侠小说风靡神州大地,“金庸热”方兴未艾。由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拍了播,播了又拍,观者如潮。我预感若干年后金庸研究必将成为一门显学,作为其家乡该当未雨绸缪,做点什么。基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遂有复建金庸旧居之念想。1997年趁先生返乡之际与其作了初步沟通。1998年的4月25日,本人趁赴香港参加“香港中国亚太地区皮革展销会”之隙,与同事一道,带上旧居草图,拜会金庸先生于其办公室,一同研究探讨赫山房修复方案,先生欣然。对于家乡的老宅,尽管已时隔数十载,金庸先生的记忆依旧分明:“我家的祖居是座大宅院,共有五进。第一进叫‘澹远堂’,匾额系当年康熙皇帝为我祖上御题。庭院中有桂花树和芭蕉……另一进叫‘敬业堂’,也是皇帝所赐。”金庸先生如是对我说。赫山房分东西两座排列。“我曾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祖父是大儿子,住在一座大宅子的东半部,我叔祖父住在大宅子的西半部”。金庸出生在东座第三进的一个屋子里。同胞当中,他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哥哥良铿,下有良浩、良栋(早天)、良钰三个弟弟和良琇、良璇两个妹妹。
如今的赫山房正是我和有关部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