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期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诸说纷纭,约在1689年前后。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高、曾、祖三代皆为进士,博学多才,藏书甚丰,尤长于治史。在家庭熏陶下,他自幼聪慧,并爱好史学。由于当时家业殷实,生活优越,他兴趣广泛,喜游历,常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自云:“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西湖梦寻·大佛头》)。又好美食,坦言口腹之欲:“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陶庵梦忆·方物》)。早年的奢靡生活从其《自为墓志铭》中亦可见一斑。然而,前事伶俜皆梦痕。明亡以后,张岱家由豪门骤然沦为寒户,旧衣捉襟见肘,饭食常至断炊。然其志节未衰,笔耕不辍,其间著述颇丰。 目录 自序 译文/原文 卷一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西湖北路 玉莲亭 昭庆寺 哇哇宕 大佛头 保做塔 玛瑙寺 智果寺 六贤祠 西冷桥 岳王坟 紫云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庆寺 飞来峰 冷泉亭 灵隐寺 北高峰 韬光庵 响喽山房 青莲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楼 片石居 十锦塘 孤山 关王庙 苏小小墓 陆宣公祠 六一泉 葛岭 苏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楼 小青佛舍 卷四 西湖南路 柳州亭 灵芝寺 钱王祠 净慈寺 小蓬莱 雷峰塔 包衙庄 南高峰 烟霞石屋 高丽寺 法相寺 于坟 风缠岭 龙井 一片云 九溪十八润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 凤凰山 宋大内 梵天寺 胜果寺 五云山 云栖 六和塔 镇海楼 伍公祠 城隍庙 火德庙 芙蓉石 云居庵 施公庙 三茅观 紫阳庵 精彩页 明圣二湖 自从东汉马臻开凿鉴湖以来,由汉到唐,鉴湖最早取得名声。到了北宋,西湖才开始兴盛,并取代鉴湖的地位,从此,西湖岸边游人如织,而鉴湖淡远的景色,自然比不上西湖艳丽的风光。至于湘湖则地处偏远,车船不容易到达,所以湘湖的风景很少被高人文士所提及。 我的族弟张弘曾将西湖比作美人,将湘湖比作隐士,将鉴湖比作神仙。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湘湖就似未出阁的少女,腼腆而羞涩,尚能看到她未嫁时的风姿。而鉴湖就像是名门闺秀,可以欣赏倾慕,但却不能猬玩。而西湖可看作是会唱曲的名妓,歌声和容貌俱佳,又靠在门口献笑,人人都有机会猬玩,正因为人人都有机会猬玩,所以人人都有机会欣赏西湖冶艳的景色。正因为人人都有机会欣赏,所以大家就对她有所轻慢。 西湖在春夏时热闹至极,到了秋冬时节则又被冷落;在花朝节时人们喧哄而至,到了中秋月圆之后又各自星散;在天朗气清时游人如浮萍一般集聚,等到雨雪纷飞则又寂寥安静下来。所以我曾经说:“善于读书的人,无非是像董遇一样善于利用闲暇时光,而懂得游湖的人,也不过是会趁着西湖清净之时前来观赏。董遇说:‘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峰古梅的景致,又怎么会逊色于烟笼长堤、柳树低垂的风姿;皓月高悬的夜晚,又怎么会逊色于花姿绰约的清晨;细雨纷飞的迷蒙,又怎么会逊色于天朗气清时的艳丽。只有真正理解西湖的人,才能领略它不同时节的美。” 至于曾在西湖生活的四位先贤,我曾经说:“白居易的乐观旷达,当然和林道的沉静深邃有所不同;李泌的荒诞,自然也和苏轼的灵敏有所不同。”其他的比如贾似道的骄奢淫逸,孙隆的华美富丽,也各具特色。虽然他们都在西湖居住数十年之久,花钱数十万之多,但对西湖的性情、西湖的风致,却有做梦都没领略到的。世间穷酸的读书人,又怎么能轻易地谈游览西湖呢? 玉莲亭 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为政清明,诉讼稀少。如果有穷人犯了法,就让他在西湖边种几棵树;如果有富人想出钱赎罪,就令他在西湖开垦几亩封田。白居易在杭州任职多年,湖里的封田都被尽数开垦,湖岸边树木也葱茏成荫。他常常在玉莲亭这里,与歌伎一起乘船,欣赏山水,随意漫游。当地居民在玉莲亭塑雕像来祀奉他。玉莲亭临着湖岸,湖里又种着许多青莲,用来象征白居易的高洁清白。向右转再往北,便是缆舟亭,楼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旁边是高大的柳树,漫长的湖堤。游人来到这里,雇船到湖里游览的人非常多,那里热闹得像个集市。向东去是玉凫园,它是湖面的一角,位于偏僻的角落,少有游船往来。寓居西湖的人,如果他们想避开喧嚣烦杂,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园子里有一座阁楼,倚着阁楼上的窗户向南望去,沙洲旁的湖水泛起点点亮光,时常可以看到数百只鸭子出没于湖中,这种景致幽雅恬淡,令人神往。 昭庆寺 昭庆寺从狮子峰、屯霞石发端,因屯霞石赭红如云霞,风水先生就把它叫作火龙。后晋元年寺庙开始兴建,在吴越国乾德五年时毁于大火。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重建,并设立戒坛。北宋真宗天禧初年,改名为昭庆寺。这一年又毁于大火。 P5-8 导语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 序言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别号蝶庵居士、会稽外史等,晚年又自号“六休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州,故其大多数著作 均署“古剑陶庵老人”或“蜀人张岱”。张岱出生于累世 显官之家。高祖张天复,嘉靖廿六年(1547)进士,官至 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卡,隆庆五年 (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 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同时,张氏家族又 是书香门第。张天复、张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 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 子”。张汝霖潜心古学,并与黄汝亨等人结“史社”,其 学术人品为当时学界所推崇。他曾花费三十余年来撰修《 韵山》,后因其与《永乐大典》类似而辍笔。张耀芳自幼 聪颖,平生只读古书,不看时艺。 张岱幼年体弱多病,寄养在外祖父陶允嘉家,得到外 祖母马太夫人悉心照顾。他自幼聪颖,六七岁时就善于作 对,被誉为“神童”。十岁后归家,在张汝霖的教导下系 统研读文史。长大后更是博览群书,才艺丰富,兴趣广泛 。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变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 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 以茶淫橘虐,书靠诗魔。”他纵情游历,长期寓居在江南 繁华之地,并广交才士名流和市井人物。虽然也曾留意科 考,但屡试不中,所以放弃举业,专心著史,意欲继承先 人遗志,编修一部明史。然而不久,在风雨中飘摇的明朝 灭亡,之后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福王、鲁王小朝廷也都很快 崩溃。顺治三年(1646),绍兴沦陷,张岱拒绝降清,举 家避居山中。从此,张家家道中落,困顿异常。张岱感慨 说:“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布衣蔬食,常至 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一生遭逢明清易 代巨变,他本想以死殉国,当因《石匮书》未成,所以才 寄居世间。明亡以后,张岱避世不出,虽然生活穷困,但 却在衣食不继的岁月里编修完成《石匮书》等著作。 张岱著述众多,有《石匮书》《古今义烈传》《琅嬛 文集》《夜航船》《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 文》等行世。在他诸多著述中,尤以散文流传最广,影响 最大,人称“绝世散文家”。黄裳先生称赞:“宗子散文 第一,《梦忆》《梦寻》,天下无与抗手。”(《来燕榭书 跋·琅嬛文集》)张岱散文题材广泛,凡风景名胜、世情 风俗、戏剧曲艺、古董器物都有所涉及。他的散文感情真 挚自然,描掌真切动人,语言流丽清新,同时充满浓郁的 诗情画意。张岱散文艺术之所以具有特殊成就,是由于他 开拓了明代散文的新境界,将视角由仕宦转到市井,更为 接近生活,充盈着烟火气息。又因其遭逢家国巨变,所以 他的散文充满了对故国家园的追忆,充溢着浓厚的麦秀黍 离之悲。《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 故国之思和易代之悲,必须把握这条主线,才能真正理解 独抒性灵背后的斑斑血泪。 《西湖梦寻》五卷,成于康熙十年(1671),为张岱 七十五岁时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于史部地理类 ,称“是编乃于杭州兵婺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 、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 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张岱一生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 缘,他曾说:“西湖无日不人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 未尝一日别余也。”又因西湖历经战火,早已残破不堪, 园亭桃柳、箫鼓楼船,都残缺无序,于是张岱想要在梦中 寻找当日西湖的繁华胜景,留之后世。所以西湖之于张岱 ,即是他昔日衣锦繁华的象征,又是他今日国破家亡的见 证,更是他梦中的精神家园。与其他地理类著述单纯介绍 地理掌故不同,张岱的《西湖梦寻》更多的是记述前尘旧 影,在追抚繁华往事之中,蕴含着无限的家国之痛。他在 《西湖寻梦·柳州亭》里写道:“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 》,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 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 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些翁之游茗溪,夜必哭 而返。”这是张岱写作《西湖梦寻》深层次的原因。当然 ,《西湖梦寻》中更多的是对西湖山水林壑、亭台楼阁、 寺庙祠堂等景观的描摹,是对杭州历史掌故、风情民俗、 日常生活的记述。全书层次清楚,笔墨简练,记人跃然纸 上,绘景如在目前,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长卷。有些篇章 甚至杂采神鬼故事(如《城隍庙》等),有小说家笔法,使 得全书不仅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也有很强的可读性,为历 代记述西湖游记散文之最。 《西湖梦寻》有凤嬉堂、嘉惠堂等多种刻本。本次注 译以《武林掌故丛编》本为底本,参校他本,不出校记。 同时参考了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林邦钧注评《西湖梦寻》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西湖梦寻》版本众多, 流布广 内容推荐 《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系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张岱。全书共五卷,通过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