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包拯传/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许高彬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以史实为依据,以流畅的文笔,翔实的史料,记录了包拯的一生经历,尤其对他的下列行为,进行了褒奖:一是不畏权贵,廉洁奉公,为民请命,秉公断案。二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三是注重民生,多为百姓谋事。另外,书中还加入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故事,使包拯的形象更加可亲可敬。 作者简介 许高彬,1968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研究生学历。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肥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一直热爱文艺,对家乡始终饱含着拳拳赤子之情,在各类报刊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随笔、书法等众多作品,多是描写家乡的地理、风俗、人情、美景、历史、人物等。著有反映新时期农村一线情况的《守望黑土地》,人物传记《走近李鸿章》,地方史《肥东史考》等。 目录 第一章 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一、故里与家世 二、少年游学 三、考取进士 四、辞官尽孝 第二章 清心治本兴利除弊 一、包拯在天长 二、包拯在岭南 三、端州留名 四、凿井治瘴疠 五、端州留诗 六、不持一砚归 第三章 犯颜直谏疾恶如仇 一、任监察御史 二、与庆历新政 三、不涉朝野党争 四、出使辽国 五、执意抗辽 六、七斗王逵 第四章 身体力行为民请命 一、任转运使 二、陈州放粮 三、任户部副使 四、三弹国戚 五、参掉宰相 六、对策及七事 七、外任地方 第五章 肃正吏制威震天下 一、坐镇开封 二、京都“阎罗包老” 三、假皇子诈骗案 四、议用窜逐之臣 五、劝立太子 第六章 勤于政事鞠躬尽瘁 一、任御史中丞 二、四弹郭承祐 三、论李昭亮 四、三弹李淑 五、扳倒财神爷 六、任三司使 七、任枢密副使 八、魂归故里 附录 《孝肃包拯墓志铭》 序言 安徽是古皖国所在地,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将原 江南省一分为二,设立江苏、安徽两省。省名乃是取所辖 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 是省域内两大名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 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虽然安徽建省较晚,但这块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十 分厚重,有“人文渊薮”之称。 安徽因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各具特色,形成淮河文 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等三大文化圈。淮河跨河南、安 徽、江苏三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之融合中 原文化、吴楚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的 区域文化,孕育出了中华文化奠基人的老子、庄子、管子 等先哲,以及“三曹父子”等文学艺术的巨擘。皖江区域 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人类古文明遗址如繁昌“人字洞”、 和县猿人、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分布在这一地区;另外,诞 生于该地区的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其流布全国 、影响百年。徽州文化立足于徽州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 和经济基础与人文风俗。魏晋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 重心的南移,中原文化也随之南下,徽州便成为安徽文化 最发达地区,也是此后我国学术文化的重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 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构筑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精 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意义,而构筑主流价值观和 国家精神的重要基础,就是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 经验和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道,并以浓缩的形式集中体 现在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之中,这是领导干部执政值 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读者接受 传统文化熏陶的基本途径。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灿烂的安徽文化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安徽发展 潜力巨大。2016年10月18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 国英在专题听取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汇报时便指出, 要深入谋划、积极打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工程,大力 弘扬安徽红色文化、优秀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并提 出了建设徽文化、红色文化、遗产文化“三大出版工程” 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加快建设文 化强省,2017年8月,安徽省也制定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工作方案》,要求站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大格局下,紧紧围绕“安徽历史文化”这条主线, 全面研究和梳理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 、重要地位和独特风貌。这对于加强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 深入研究、生动阐释、传承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 实意义。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安徽出现了一大批令人高山仰止 的历史名人,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清代为例:过去默 默无闻的桐城竟搅动了一个中国,奇迹般地诞生出一个主 导天下文章二百年的学派,出现了戴名世、方苞、刘大槐 、姚鼐、姚莹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五四时期,安 徽文化再次放射出异彩,胡适、陈独秀等引领了时代发展 的潮流。创作出版“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从安徽历 代名人中遴选出100位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为 他们树碑立传,系统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 这在安徽历史上尚属首次。 “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的出版,一方面,有利于 汇聚各地专家学者参加安徽省的文化建设,适应了建设创 新型文化强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从一个侧面系统 呈现安徽发展脉络,展示安徽悠久、深厚、丰富的人文底 蕴和文明成就,对提升安徽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安徽人民的文化素质、道德风尚、 精神境界,进一步激发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自豪 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导语 《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从安徽历代名人中遴选出100位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为他们树碑立传,系统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本套书的出版,一方面,有利于汇聚各地专家学者参加安徽省的文化建设,适应了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从一个侧面系统呈现安徽发展脉络,展示安徽悠久、深厚、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明成就,对提升安徽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安徽人民的文化素质、道德风尚、精神境界,进一步激发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其中一本,讲述了包拯的一生。 精彩页 第一章 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一、故里与家世 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四月十一日,包拯诞生于今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父母为他取单名叫拯,字希仁。 肥东自古钟灵毓秀、人文厚重;傍山依水,景色秀丽。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烟波浩渺,景色如画,肥东有其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蓝天碧水,仙鸟浮波。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云烟缭绕、奇石密布。 肥东历史悠久。在远古及夏商时期属于有巢氏族部落。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土建国,“南巢”地域析“巢”、“庐”两个诸侯国,肥东地域属于“庐国”。“春秋时期,先后为舒、巢等国领地或分领。后为吴、楚争雄角逐的场所。战国时期,属楚国。”(《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三十六郡,其中九江郡因此地多水而得名,东汉·应劭《汉书地理志注》说,“江自庐江、寻阳分为九”而名,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秦朝时期,九江郡设可考县io个。除安丰县治设于今河南省,潘阳故治在今江西省外,在今安徽境内设曲阳、钟离、阴陵、东城、寿春、六安、历阳、居巢8个县,相当于今安徽江淮地区和皖南的西部地区及河南、江西省东部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合肥地区包括肥东当时应属九江郡,但尚无任何文献记载合肥置县、肥东已属之。根据古巢国为游牧部落的历史,以及居巢县故址位于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当时肥东地区应属于居巢势力范围,人口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汉高祖元年(前Z06年)四月,九江郡属英布(因受秦律被黥,又名“黥布”)九江国管辖,都六(今六安市城北乡张巷村白沙城)。高祖四年(前203年)七月,英布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先后诛杀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淮南王英布恐被诛杀,于十一年(前196年)七月起兵反汉,后兵败身亡。十月庚午,刘邦改封其年仅3岁的幼子刘长为淮南国淮南王,立都寿春邑(今寿县城关镇)。从汉高祖决定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动机分析,以及《汉书.地理志》载“九江郡,汉县十五:寿春邑、浚道、成德、橐皋、阴陵、历阳、当涂、钟离、合肥、东城、博乡、曲阳、建阳、全椒、阜陵”,浚遒与都寿春邑并列,本人推测浚道县应在汉高祖十一年左右置县。县名浚遒,意为水大。 对于浚道县城故址,古今史志学者一直存在分歧。但大体上认为在今肥东龙城一带。主要依据有: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逡遒故城在慎县(今梁园)南二十五里,魏武伐吴修此城以屯守,呼日曹城”。明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所修《江南通志》载“在城东旧梁县南三十里,汉浚道县故城也。曹操伐吴重修,亦曰‘曹城”’。清’嘉庆《合肥县志·古迹志》云:“逡道故城在梁县南三十里,今龙城寺北有古城遗址,在龙城集,去城(合肥)东偏北五十余里。”在龙城一带先后考古发掘出龙城遗址、大陈墩遗址、古城墙及护城河遗址,也有力地证明了史书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汉高祖置县的浚遒古城县治应在今肥东龙城一带。 汉文帝后,浚道时属淮南国,时改九江郡,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王莽篡政时期,改九江郡为延平郡,浚遒仍属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延平郡复九江郡,属扬州(初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后改治寿春)。九江郡改治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浚遒县属扬州九江郡,橐皋(今巢湖柘皋)作为镇邑并入浚遒县。清·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云:“橐皋,汉县,属九江郡;后汉,省人浚遒。” 三国魏嘉平初,改九江郡为淮南郡,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属扬州。浚遒县属魏国扬州淮南郡。 西晋初,撤浚道县,并人合肥县。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浚遒县,改“浚”为“逡”,与合肥县同属扬州淮南郡,郡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并立有“浚遒县”、“逡遒县”、“逡道县”,于后二者目下俱注“见浚遒县条”,其解云:“浚遒县:汉置,晋改‘浚’为‘逡’,南朝宋废。故城在今安徽合肥县东。”南朝梁沈约《宋书》云:“武帝太康元年,复立历阳、当涂、逡道诸县。”《晋书》和《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淮南郡下均有载,且写为“逡道”。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江淮地区成为南北政权反复拉锯的战场,军政区划设置和管理体制最为混乱,侨置的各级区划与原有区划相杂,逡道县作为兵道战场,也在战乱中荒废。 ……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