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叶德辉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文鸣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叶德辉(1864—1927)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风云人物,曾多次站到历史舞台中央,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叶一生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政治上的守旧派,又是文化上的传统学者。叶德辉是一个有思想的学问家,叶德辉的思想反映的是时代的“一般”水平,而不是最高水平。恰恰正是因为这种“一般”性,反而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借叶德辉之眼观察近代一般传统学者的思想状况。同时,叶德辉又绝不是一个埋首学问、不问时政的遁世者,在他的行事当中、学术活动当中,无不贯穿着深切的文化关怀,曲折地表达着思想诉求。本书立足于近代湖湘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通过严格的史料梳理,研究他的重大活动、思想逻辑,总结其学术成就及局限,探讨其内心世界,对叶德辉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目录
第一章 半吴半楚(1864—1897)
1 先祖石林,吴县迁湘
2 入籍湘潭,少年科第
3 藏书起步,收卧雪庐藏
4 辞官归湘:“宦情本闲淡,归卧湘江东”
5 “名山之约”:长沙王、叶结知交
6 热衷刻书,公私兼顾
7 “还朝”未果,官梦终结
第二章 名动天下(1897—1900)
1 甲午湘人求变自强,江、叶变脸
2 皮、叶之争,公开辩难
3 第一次杀身之祸:反康梁变法
4 旧党魁首:《翼教丛编》之影响
5 百咏昆仑,痴迷戏曲
第三章 尊经卫道(1900—1909)
1 编《觉迷要录》,参与湘政
2 助日清轮船通航,与赵抚暗中较劲
3 抵制新学,与端抚保持距离
4 粤汉铁路建言,阻止英商入城
5 频繁与日人交流,收徒盐谷温
第四章 “权绅”“劣绅”(1910—1916)
1 长沙饥民暴动:囤米除功名
2 表彰忠节,欲归原籍
3 辛亥避乱,退守学术
4 忧时《三恨》,黄兴归湘、叶父驾鹤喜丧相撞
5 富强女校地产之争:新任团总显威
6 第二次杀身之祸:大闹坡子街
7 第三次杀身之祸:诋毁汤芗铭苛政
8 自况祢衡,再上京都
9 任湖南教育、筹安两会长:回光返照的坚守
第五章 还吴著书(1916—1922)
1 避乱还吴:“频年粤湘构兵衅,翻喜桃源在吴郡”
2 《观古堂藏书目》面世
3 葵园驾鹤:接手长沙书局
4 力助《四部丛刊》:精心策划,功在千秋
5 为张辩护,自作生诔,京都算命
6 六十自叙,《四部丛刊》出版获誉
第六章 挝鼓殉道(1922一1938)
1 六旬归湘,口述学行
2 公开毁宪:“如此好学问,甘作谯周”
3 为撰《诗征》,再赴京都
4 谶语成真:“乱世人才刀俎物”
5 众说纷纭:“文妖”之死,茶坊谈资
6 蝴蝶效应:马日兵变,国维之死
7 入土为安:“九死关头来去惯,一生箕口是非多”
第七章 传古自任
1 藏书:远承先祖,湖湘浸润
2 出版:刊布古书,嘉惠来学
3 研究:《书林清话》,书史经典
4 湘剧:同春满园,票友之功
5 传播:中日佳话,真传远布
6 传承:古义精髓,学有传人
7 家族:藏书散尽,兄弟可叹
附录一 南阳叶氏茅园派长沙支系表
附录二 叶德辉年表简编
附录三 叶德辉撰辑校勘书目系年(1949年前)
附录四 叶德辉未刊书目
参考文献
导语
叶德辉是个有故事的人,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然而长期以来,他基本上是被定性为一个“反动、荒淫的劣绅”的负面形象。尤其是他的死,有诸多版本,大多认为是因为他惹事生非,写了恶毒辱骂工农的对联而被捕枪毙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书的出发点是写成一本通俗、可读性强的人物传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幅真实的、清晰的叶德辉形象。
后记
民国十一年(1922),胡适在日记中将叶德辉与王国
维、罗振玉、章炳麟并称为旧学代表。这个头衔非同小可
,可谓当时学术地位的象征。然而在那个旧学崩塌、风云
变幻的时代,王国维最终选择了投湖自尽;罗振玉以清代
遗臣自任,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章炳麟参加维新
运动,成为学者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叶德辉因抵制
康梁变法,成为旧党魁首。正是这个生长于长沙入籍湘潭
的叶德辉进入笔者关注的视野,并生发了为其写传的想法
,理由有三:首先,目前缺少一本通俗的叶德辉传记,而
读者在某些书报刊和网络上所了解的叶德辉是不真实准确
的,至少是不全面、客观的;其次,作为近代湖南乃至全
国有影响的文人学者,如何准确认识和评价叶德辉的思想
和生平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三,以叶德辉藏书家和版本
目录学家的身份,我这个图书馆工作者可算作他的同行,
很钦佩他对中华传统经典文献的敬重、执着和贡献。
叶德辉是个有故事的人,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然
而长期以来,他基本上是被定性为一个“反动、荒淫的劣
绅”的负面形象。尤其是他的死,有诸多版本,大多认为
是因为他惹事生非,写了恶毒辱骂工农的对联而被捕枪毙
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对联确是他写的,却是在他被捕后
关在死牢中,得知自己解救无望、申诉无门时写的绝笔。
公审法庭所列五大罪状并无辱骂工农一说。因为叶德辉张
扬的个性,所以他经常成为媒体和茶坊酒肆的新闻人物,
且有关他的传说不少,真假莫辨。笔者以为,我们不能因
为叶德辉的卫道守旧思想、狂妄固执性格,而抹杀他在其
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其近代中国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
和藏书家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为了给叶德辉一个公允的
评价,我想通过本书还原一个真实的叶德辉。
有关叶德辉的生平传记研究著作极少,或许是他的“
劣绅”形象所致。笔者所知仅四种,即1986年由岳麓书社
出版,杜迈之、张承宗著《叶德辉评传》;2008年湖南师
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晶萍著《湖湘文库·叶德辉生平及
学术思想研究》;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晶
萍著《守望斯文:叶德辉的生命历程和思想世界》;2012
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王逸明、李璞编著《叶德辉年谱》。
杜迈之、张承宗的《叶德辉评传》仅9万字,不足以反映叶
德辉丰富的一生。作者把叶德辉的生平分为两部分,上编
政治生涯和下编学术活动,由于时代的局限,上编对叶的
政治生涯作了全面的否定,下编对叶的学术活动进行了相
对客观的评价,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十分难得。但
这种将同一个人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活动分割后分别抑扬的
做法是不严谨、不妥当的。张晶萍的《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思想研究》《守望斯文:叶德辉的生命历程和思想世界》
是两部内容大致相近的学术著作,前者偏通俗,后者学术
性更强。作者将叶德辉的生平及学术思想结合时代背景和
大量文献考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较准确、客观地理清
了叶德辉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活动之间的渊源与联系,为读
者全面系统解读叶德辉提供了较为清晰的线索,同时也是
目前研究叶德辉令人信服的重要成果。王逸明、李璞编著
的《叶德辉年谱》则是一个极耗时间,但极有学术研究价
值的成果。该年谱广泛地搜集了叶德辉本人、家人、弟子
及师友的书信、日记、著述等文献资料,给研究者和读者
提供了一个多视角观察叶德辉的平台。
有关叶德辉的四种生平传记研究著作,《叶德辉评传
》受时代局限,某些观点不敢苟同,且篇幅太小;《叶德
辉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守望斯文:叶德辉的生命历程
和思想世界》二书从时代背景、思想和学术角度旁征博引
,有深度和广度,但不通俗,仍属于学术著作的范畴;《
叶德辉年谱》的体例适合研究者阅读,同样缺乏通俗性、
可读性。因此,笔者的出发点是将《叶德辉传》写成一本
通俗、可读性强的人物传记。正因为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叶
德辉,所以需要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来呈现事情的真相,
且历史文献中亦少不了辨别真伪,希望学者们能够认可笔
者的选择和判断。同时,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大量研究
评判叶德辉思想行为的有用信息。此外,2007年郑伟章、
姜亚沙所著《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中有关叶德辉和叶
启勋、叶启发兄弟的部分资料亦提供了一些独有的线索和
信息。诚然,笔者试图将前述著作的精华,以及王晋卿、
沈俊平、那成英、袁庆述、刘岳兵等众多学者有关叶德辉
的学术论文的研究成果融入本作品中,从而丰富全书的内
容。限于笔者学识水平,书中可能存在不少谬误,还请各
位方家不吝赐教。
1986年,岳麓书社出版了《叶德辉评传》,三十一年
后的今天,同一传主的《叶德辉传》由岳麓书社再次推出
。时光荏苒,希望今天的读者以平静理性的心态来阅读这
本书,解读那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变迁中,一个旧文人固执
坚守的悲剧故事。
本书由湘潭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刘晓霞主席和尹铁凡
秘书长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刘安定先生引荐,岳麓书社社
长易言者先生对本书
精彩页
第一章 半吴半楚(1864—1897)
1
先祖石林,吴县迁湘
叶德耀,牟凤梧,号瑍彬,行一,年二十一岁。湖南长沙府湘潭县学附生,民籍。原籍江苏苏州府吴县洞庭西山,肄业岳麓书院。
以上为光绪十一年(1885)叶德辉参加湖南乡试时填报《家庭成员表》时的文字。叶德辉究竟是长沙人还是湘潭人?且其本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吴县人,曾经还想恢复吴县的县籍。追本溯源,这个半吴半楚之人,还得从其祖籍说起。
按叶德辉主编的《吴中叶氏族谱》,其始祖为春秋末期的楚庄王重孙沈诸梁。因其封地在楚国南阳郡叶邑(今河南省南阳、平顶山叶县一带),故后人称沈诸梁为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的主角,其后代以叶为姓。但因叶氏族谱中多代缺失,其可信度有待考证。叶氏迁吴始祖乃南唐叶逵,其后裔石林公叶梦得移居江苏苏州府吴县洞庭东山,是为东山叶氏之始。梦得次子程,隐居碧螺峰下,被奉为支祖。自叶程以下,子孙繁衍,支系繁多,发展为湖头、后巷、支头岭、茅园、蒋湾等二十四派系。叶德辉乃出自茅园(亦称茆园)支派,世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始迁祖茅园三十二世,叶应凤,字舜仪,由洞庭东山杨湾迁洞庭西山之莘村湾(消夏湾)。娶劳氏,旌表节孝,入祀吴县石公山节孝祠。茅园三十三世,叶芳蓁,字茂宗,应凤长子,德辉太高祖。子三:如松、如柏、允贤。茅园三十四世,叶如松,字万新。生三子:国良、国泰、国明。叶如柏(1728—1763),字廷芳,无子。如松次子国泰过继给如柏为子,故如松为德辉本高祖,如柏为德辉高祖。茅园三十五世,叶国泰(1763—1810),字芳玉,谱名奕泰,德辉曾祖。诰赠资政大夫。娶劳氏(1772—1855),诰赠夫人。子二:绍成、绍业。女二。茅园三十六世,叶绍业(1802—1856),字颐泉,号肯堂。国泰次子,谱名世业。德辉祖。诰赠资政大夫。娶金氏俊章女(1814—1861),诰赠夫人。子二:浚兰、庭兰。
茅园三十七世,叶浚兰(1837—1912),字涤贤,号雨村。太学生,候选州同(均为捐资所得虚衔)。绍业长子,谱名肇浚。德辉父。寿七十六,诰封资政大夫。娶马氏竟臣公长女(1839—1924),寿八十六,诰封夫人。子四:德辉、德耀、德炯、德煌,女四:德贞、德芳、德钰、德宜。次子德耀因叔父庭兰无子,过继庭兰为子。
青年叶德辉参加乡试时,曾把南宋哲学家叶逋当作本族始祖,说明其当时对先祖并不十分了解。不过,叶氏先祖也非等闲之辈。叶逵乃南唐刑部侍郎。叶梦得,号石林居士,乃宋代词人、文学家,翰林学士、户部尚书。但若论叶德辉所在茅园支派,除三十一世的叶廷琯为咸丰、同治年间吴县贡生外,到三十八世的叶德辉考取进士,再无功名显赫之人。并非叶德辉笔下所谓祖上乃“诗书世家,世代管缨”之说。据叶德辉所述,其高祖叶廷芳豪侠好义,喜藏书。其居峻宇雕墙,极宫室之美。所交多名流,轩斋匾额皆沈德潜、王鸣盛、钱大听所题。 道光末年,洞庭山濒湖土匪劫掠,叶德辉曾祖叶国泰挈全部家眷避乱迁湘。“除衣箱外,皆书簏,大抵均江浙乾嘉诸儒先之书。”叶家最早迁往湖南的是叶国泰,但后人奉叶绍业为迁居湖南的支祖。因过去写族谱的规矩,只能以次子作为支系的开支族祖。
曾祖叶国泰由江苏迁长沙,复迁湘潭。祖父叶绍业始居长沙。其时叶家居无定所。这是因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长沙并非繁华都市,远不如湘江上游的湘潭县。当时的湘潭因水运发达,码头林立,成为湘江沿岸最繁华的商贸中心,时有“小南京”之称。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赵尔巽宣布长沙开埠通商,尤其是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其优势直接冲击了水运交通,长沙城的湘江东岸一带逐渐繁华起来,毕竟是州府所在地,不久便取代湘潭,成为湘江沿岸最大的商贸中心。
叶德辉祖父叶绍业小时候随父母生活在湘潭,后来搬迁到了长沙或善化。叶德辉父叶浚兰生于1837年,出生地不详。叶绍业去世时,叶浚兰年始弱冠,只得弃学从商,因不善经营,负债累累。幸得蒋姓乡人资助,得以重振家业。咸丰九年(1859),叶浚兰时年二十三岁,娶马氏为妻。马氏时年二十一岁,与叶氏同为吴县洞庭山人。道光中,因匪乱,马氏父母避地湖湘,生马氏于湘潭县。叶浚兰曾回吴县以“种植枇杷,贩卖水果”为生。咸丰十年(1860),此时吴县战乱不断,太平军攻占苏州。叶浚兰带着妻子马氏和刚生下不久的女儿德贞回到湖南,常往来于长沙、湘潭两地,最终选择在长沙安家落户。
旧时文人耻于言商,叶德辉极少记述父亲从商的此类文字,故只有些简略的轨迹。叶家最初在长沙坡子街开公和染坊,光绪中期在湘潭十六总正街设分店。后在长沙小西门正街与人合伙开设玉和糟坊(酱园)。积资渐丰后,得其同乡姻亲劳家(九芝堂药房老板)资助,与钱姓商人合伙经营黑茶生意。时逢左宗棠平新疆,湘人多运销茶叶至甘肃、新疆一带,数年后所获甚丰。其后,在樊西巷、坡子街开设德昌和钱铺与怡和百货号。以资本和营业税规模而论,叶家的这些作坊、商铺在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