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一点哲学,就从叔本华开始。
本书在分析叔本华哲学观念时做到了叔本华式的明晰,并且传神、幽默地刻画了叔本华的性格。
一本简传,读懂叔本华的人生与哲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悲观的智者(叔本华传)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美)彼得·刘易斯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想学一点哲学,就从叔本华开始。 本书在分析叔本华哲学观念时做到了叔本华式的明晰,并且传神、幽默地刻画了叔本华的性格。 一本简传,读懂叔本华的人生与哲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父之罪 第二章 高山之路 第三章 叔本华博士 第四章 巨著 第五章 艺术天才 第六章 神秘的同情 第七章 法兰克福的哲人 第八章 “后人将为我树立丰碑” 参考书目 致谢 叔本华年表 译后记 序言 亚瑟·叔本华拥有一种决定了他人生的哲学天才,尽 管直到二十岁出头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天赋。一个 世纪以后,相似的模式在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身上得以 展现。然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天才很快得到了他同时代 杰出知识分子的热情推崇,但是叔本华却不得不等到自己 66岁时才获得认可。在其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版和其人声名鹊起之前,叔本华承受了长达35年被人们 忽视的岁月。但是叔本华从不怀疑世界将听到他的声音, 因为他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种哲学,一种 通过解决存在之谜而使人类受益的哲学。叔本华仅有七年 时间享受自己的声誉,而在他去世五十多年之后,他的思 想受到了重要知识分子、作家和艺术家的称颂,他的名字 成为了伟大哲学的代名词。1897年,万尼亚舅舅高声喊道 :“我曾经有可能成为叔本华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叔本华的名字如今已不再有那般声望,“当红哲学家 ”的称号已经转移到了20世纪的海德格尔、萨特或维特根 斯坦身上。然而,作为地位稳固的伟大哲学家,叔本华享 有悖论式的盛名:既是无人超越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又是 少数能让人愉悦地阅读其著作的哲学家。他的明晰、率真 和风趣,特别是他晚年的文笔,使他的思想比其他19世纪 德国哲学家晦涩的阐述更易被人理解。尽管在他的著作中 不乏令专家们感兴趣的专业性探讨,但叔本华主要关注的 始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和道德 的本质。《旧约》之外,对人生的苦难和浮华(无意义) 没有比叔本华的描述更雄辩的了。 将自己视为向人类传播真理的使者(《遗稿》,第4卷 ,第487页),叔本华投身于对自己天赋的运用之中。他最 恐惧的是环境,不管是贫困、战争,还是婚姻,都会妨碍 他进行哲学工作。他过着孤独的生活.活动空间限定在个人 收入的范围内,同家人和朋友保持着距离。除了他天生的 悲观性格外,他又因自己的成就被不断忽视而痛苦,因此 在他同其他人的关系上易有过激的表现。于其工作之外考 量这样一个人的生活时,正如西蒙娜·薇依所理解的那样 ,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其为人缺点的强调。叔本华将自己 最好的一面投入到哲学工作之中,因此他的传记应该在其 思想的观照下看待他的生活。他人生的缺点不应被掩饰, 但应被认为是其“局限,而非其天才的本质因素”。 不可思议的是,虽然英国人对叔本华的热情不小,但 直到2010年才出版了第一部英语的综合性叔本华传记;戴 维·E.卡特赖特详尽的研究恰当地赞扬了许多德国的开创 性著作,其中最具意义的思想传记是吕迪格尔·萨弗朗斯 基和已故的亚瑟·许布舍尔(Anhur Hubscher)——首要 的叔本华研究者——的那些作品。尽管本传记深深受益于 这三位学者,但是它的灵感来自执教于牛津大学道德哲学 怀特教授席位的威廉·华莱士1890年所出版的简明传记, 该传记属于一系列价格适中的伟大人物评传,包括诗人、 小说家、科学家以及哲学家。与Reaction版评传系列的其 他各卷一样,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受过教育的普通大众。 虽然长期以来叔本华的著作可以见到各种英译本,但 第一套统一的学术版英译本的第一卷2009年才出版。此套 书尚未全部完成。本书中有关叔本华著作的译文选自 E.F.J.佩因(E.F.J.Payne)的那些译著(除了一篇随笔 由K.科伦达所译),这些译著出版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是学习叔本华哲学的英国学生所普遍信赖的译文。叔本华 的家书还没有英译本,除了特别说明者之外,其他均由我 自己译出。 导语 叔本华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其思想深受佛教和印度教影响,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并持悲观主义哲学的态度,对尼采等哲学家具有深刻影响,著有《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 本评传生动展现了叔本华作为哲人的一生,深入分析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对其哲学形成的影响,介绍中引用了丰富的哲学家原著内容,使读者能更真切地领略伟大哲学家的思想风采。本评传同时配有多幅叔本华的珍贵照片。 后记 1930年,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引用 了叔本华的一句话:“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 所想要的。”接着爱因斯坦深有感触地写道:“从我青年 时代起,这句话就对我有着非常真实的启示;在我们自己 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 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在我年轻 的时候则直接引起了我对叔本华的敬仰和对他哲学的好奇 。 叔本华哲学的形成与他的出身和经历密不可分,是特 殊的家庭和个人经历造就了这位悲观主义哲学家。他人生 的第一次叛逆就是走上了与商业格格不入的学术之路,结 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在哲学上的叛逆则表 现在他突破黑格尔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创建了自己的生 命意志哲学。他早年崇拜费希特,但因讨厌费希特的“一 味空谈”而与他分道扬镳;后来他在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 中得到了启示,但又以其叛逆的精神对他们的哲学进行了 批判的吸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印度《奥义书》的研究 之中,最后创立了唯意志论哲学,成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 义思潮的先驱。他的哲学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自19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西方 社会的各个领域:哲学、文学、音乐、艺术和心理学。 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在《论叔本华》一文中写道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具有无与伦比的自成 一体的完整性.具有如此包容性的思想的力量,以致人们 在读它时有一种奇怪的体验:一个人若较长时间阅读和思 考这部著作,就觉得他在此期间或者此后立即读的所有其 他东西,甚至所有一切东西似乎都是没有教益的、不正确 的、专断的、不受真理约束的……” 叔本华的叛逆在伦理学上的表现同样突出。叔本华的 母亲在失去丈夫后,纵情于德国当时的文化沙龙,与魏玛 的文人雅士交往甚为频繁,这令叔本华十分痛苦。而这也 是他后来对女性作出有失偏颇的论断的起因之一。叔本华 个人的生活如同康德一样刻板:他每天在法兰克福的英国 饭店吃正餐;傍晚带着他的狗风雨无阻地出去散步;每天 都要吹奏长笛;每天都是在早晨的两个小时写作;他性情 乖戾,生性多疑,睡觉时总是在身旁放上一支手枪;他就 餐时随身带着自己的水杯,从来不用别人的杯子。在政治 上,叔本华是一位革命的反对者,在德国1848年革命中, 他坚决站在政府一边,为镇压革命尽一己之力,他认为热 衷于革命是幻想使然,下层的民众缺乏自己的独立思想。 然而,叔本华的一生,却是一位地道的知识分子的一 生。“他的书斋里藏有1375卷书。他认定:‘世间若是没 有书,我早就绝望了………他忍受着不被承认的痛苦,怀 着坚定的信念,年复一年。他历经各种叛逆,叛逆了父辈 的重托、叛逆了古典哲学、叛逆了人们充满希望的革命、 叛逆了传统的家庭生活,孑然一身,孤寂地迎来一个又一 个黎明,终于迎来了自己成功的日子。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叔本华的著作成为欧洲文 化的热点,他成为众所赞誉的哲学家。著名的哲学家尼采 和维特根斯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他的一些基本观点也成为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这位数十年来无人问津的哲学家,终于用自己的耐心和 勤奋所取得的成就,给自己树立了丰碑。在21世纪的今天 ,叔本华和他的哲学,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知识分子的 良知告诉我们,时代需要叔本华式的学者,人生要对人性 和世界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对人生 目标的执著,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各种障碍,都不时会领 略到悲观主义哲学的色彩,但是个人心灵的纯洁和为世界 做出的贡献,却会令我们信心百倍地面对未来,让我们意 识到人生的价值和快乐。真正幸福的人生如是也。 沈占春 2014年7月于长春师范大学 国外历史文献译介研究所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先驱是叔本华。 ——弗里德里希·尼采 叔本华哲学无与伦比地壮丽而清晰地反映了整个 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 叔本华是一位语言艺术家,只因为他的语言,我 们就应该读他的著作。 ——弗兰兹·卡夫卡 精彩页 第一章 父之罪 1805年4月20日,星期六,这是叔本华人生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的父亲被发现死在了汉堡自家屋后的运河里。他是自杀的。亚瑟·叔本华17岁了,正在履行他父亲的规划,跟着当地的一位商人做学徒,在今后适当的时候接管家庭生意。这是一个让叔本华越来越感到同他渴望的那种学术生涯难以调和的规划。在他父亲死后不到两年,叔本华迈开了成为一位哲学家的第一步。尽管明显违背了父亲的愿望,但他从未停止称道父亲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影响,而这在他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所作的未发表的献词中表现得最为恭敬: 我能够发展和应用我生而具有的能力,这是命中注定的:我能够遵循生来就有的冲动为无数的人去思考、去工作,然而,没有人为我做过什么;为所有这一切,我感谢您,我的父亲。我感谢您的行动,您的明智以及您为未来而持有的节俭和深思熟虑。(《遗稿》,第3卷,第414-415页) 叔本华的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roris Schopenhauer),不仅在试图使儿子成为一位商人的事情上失败,在试图使他成为一个英国人的事情上也同样失败。1787年,海因里希与约翰娜·特罗西纳(Johanna Trosiener)婚后的第三年,在一次终点为伦敦的悠闲欧洲之旅中,约翰娜怀孕了。海因里希决定,他期望中的儿子应该生在英国,以便能够继承有利于一位商人的所有公民权。将在一个陌生国度里.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情况下生育第一个孩子,约翰娜为此心怀焦虑,但这对夫妇在1787年秋末还是在伦敦安顿了下来。由于城里儿童的死亡率很高,海因里希对约翰娜及其胎儿的健康很担心,最后他们决定在11月底踏上归家的漫长而艰难的旅程。旅途存在着风险——他们的马车在威斯特伐利亚原始的小道上经常陷人泥沼甚至翻车——但其间也不乏欢乐:约翰娜特别喜欢杜塞尔多夫及其著名的杜塞尔多夫画廊。1787年新年前夕.他们回到了但泽的家中,“得到母亲、姐妹和亲戚的宠爱”,约翰娜于1788年2月22日“成为了一个健壮男孩的幸福母亲”。3月3日,这个孩子被起名为亚瑟,这个教名是海因里希选的,与他浪漫的亲英倾向有关,因为他相信有一个在许多欧洲语言中保持不变的名字,对一位商人会有好处。 1747年,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出生在自由市但泽(现在波兰的格但斯克),他的祖籍是荷兰,家族有着作为地主、海上商人和银行家的悠久传统。他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教育。在法国和英国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令他产生了对这两个国家文明的羡慕之情。那个时代,在政治和文化上,这两个国家都远远超越了德语国家。海因里希成为了伏尔泰著作的爱好者,受到了伏尔泰热情赞叹的英国的公民自由和文学的影响,而论及海因里希亲英倾向的根源,却归因于他自1773年以来在伦敦七年的居住。除了每天阅读《泰晤士报》——一个他传给其子的习惯——他也以英国式的方式给他在但泽西北奥立瓦(Oliva)的乡村家庭提供了英国式的舒适,如藏书量很大的图书室和英国式设计的花园。海因里希身材矮小但体形健美,同身材相比显得略大的头部有着凸起的下颚和一张大嘴,彰显着他自信强势的个性.整体给人一种强健刚毅的印象。他这些特征大多遗传给了他的儿子,“如果他像他的父亲,他将是一个十分强悍的人”,在听到他的雇主有了儿子的消息后,海因里希的簿记员得出如此的结论。虽然海因里希没有像他的母亲及两个兄弟那样有严重的精神不稳定,但他似乎遗传了抑郁、焦虑和暴躁的倾向。亚瑟也苦恼于这种病症,一种折磨他终生的遗传病。 P7-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