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晓玥,男,1976年生于甘肃徽县,祖籍辽宁;文学博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访问学者、兼职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复调诗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戏剧影视艺术二十讲》等。 目录 第一辑 规训与想象:当代革命历史小说 任务与情感之间:想象新农村 探索生活的“边缘”:“百花”年代的小说 重构“人的文学”:人性、人道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 形式的可能:新时期小说的多重叙述与错位叙述 第二辑 书写心灵无言的痛楚:白先勇的小说 转型期的乡土惶惑:贾平凹《秦腔》 思辨与激情:汪应果《海殇》 反腐叙事的补血:许春樵《放下武器》 是欲望的流泻还是剖白? 生前与死后:潘军《重瞳》 在故乡的写作:畀愚的短篇小说 属于我们的新民谣小说:彭素虹《我们》 第三辑 情感与形式:“配合不上”的《茶馆》 “古为今用”与民族化剧诗的探索:“十七年”的历史剧 从“千万不要忘记”到“样板”时代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柔美秀丽,细腻文雅:越剧的美学 先锋与抒情:新编越剧《玉卿嫂》 儿女情长的民间美学:吴歌的魅力 第四辑 夜与梦:《野草》诗学之一 生与死:《野草》诗学之二 “战士”与“诗人”:郭小川的道路 当代语境中的1950—1960年的新诗道路讨论 “历史结出的果子”:白洋淀诗歌札记 站在最高处的“活泼泼地” 第五辑 少数民族电影叙事的“原生态”与“新生态” “快感的集市”:印度电影的美学个性及其美学传统 纪实与传奇的互文:《孔雀》与《可可西里》比较 人文地理纪录片的“民谣体”:《淮河六章》 “影像苏州”与中国美学:新世纪苏州题材纪录片综论 文化太湖的诗意表现:《烟波太湖》 历史景深与地域广角的会通:《中国文房四宝》 第六辑 思想遮蔽心灵:重估巴赫金 存在现象学与昆德拉的小说诗学 理想焦虑与现实主义的当代建构 现代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再出发 第七辑 探索心灵的诗学:朱栋霖教授访谈 中国原创诗学的“悟”与“通”——杨义教授学术研究管窥 坚持本义,守正创新:温儒敏教授访谈 重估“先锋”的挑战和应答——读南志刚教授《叙事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 后记
内容推荐 该书是作者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合集,其特点是从较高的诗学理论入手,在成熟的文学原理指导之下进行作品解读和研究。其中尤以涉及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的内容较多,学术水平也较高,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文学与当下的新的文学形式,提出了作者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