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后的访谈(1海明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迷茫的一代”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的作品通常情景交融、浓淡适宜、独创一格,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书评(媒体评论) 最勇敢、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坚守原则,精于技 艺,从未偏离他自己对写作的献身之中。对少数几个 真正了解他的人而言,他本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优秀 。他并没有死去。那些尚未出世的有志于写作的年轻 男女将会拒绝宣称他的死亡。 ——威廉·福克纳 目录 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艺术,第21号 海明威在古巴,《大西洋月刊》,1954年12月 顺道拜访海明威,《多伦多星报》,1958年4月 下午的生活:最后的访谈,《时尚先生》,1958年5月 精彩页 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艺术,第21号 海明威 你平常看赛马吗? 采访者 偶尔会去。 海明威 那你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 到真正的小说艺术。 ——于马德里一家咖啡馆中的对话,1954年5月 欧内斯特·海明威总是在他位于哈瓦那郊区——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家中的卧室写作。虽然他在住所西南角的塔楼上有一间特地布置的工作室,但他更倾向于在卧室写作;只有当被“人物”驱动时,他才会爬到塔楼上的房间里去。 卧室在一层,和房中的主厅相连。当间的门总是半开着,门缝间夹着一本名日《世界航空发动机大全》的厚重大开本。卧室宽敞明亮,阳光从朝向东面和南面的窗户中径直透进来,照耀在白色的墙面和淡黄色的瓷砖地板上。 房内一对齐胸高、和墙面呈直角的书柜将卧室分隔成两边。一张大而矮的双人床占据了其中一边,床尾整齐地摆放着大号拖鞋和乐福鞋,床头两张小桌子上堆满了书。另一边放着一张宽大的平板写字台,两面各摆了一张椅子,文件和备忘录在桌面上有序地摆放着。目光越过桌子就能看到,在卧室尽头有一个顶上盖着豹皮的大型衣橱。一个个漆成白色的书橱倚在房间另一侧的墙上,里面的书一路溢出到地面,堆在旧报纸、斗牛杂志和一叠叠橡皮筋捆好的信件之上。 在这些凌乱不堪的书橱中,有一个靠在东面窗户边的墙上,离海明威的床大约一米——它的顶上,就是海明威的“工作台”;大约一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一边被书包围,另一边则放着成堆被报纸压着的文件、手稿以及小册子。书橱顶上所剩无几的空间刚好能放下一台打字机,其上架着一个木制阅读板、五六支铅笔,还有一块镇纸用的铜矿石,以防东面窗户进风时,纸被吹走。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脚踩一双大号乐福鞋,站在一张破旧的小旋角羚皮上——打字机和阅读板正对着他胸口的位置。 海明威每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总是先用铅笔,在阅读板上铺好的薄打字纸上书写。他在打字机左边放了固定着一叠纸的纸夹板,要用时便从贴着“亟待支付”的金属夹下取出一张来。他将纸倾斜置于阅读板上,左臂倚着板子,手压住纸,随着时间流逝,纸上的字迹变得更大也更孩子气;标点缺失,大写极少,常常用“×”标记句号。写完一页后,他会将纸反过来,夹在位于打字机右边的另一个纸夹板上。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海明威才会移开阅读板,改用打字机:当写作进展快且顺利,或是内容较为简单时。这种简单是于他而言的,例如对话创作。 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自己每天的进度——“免得欺骗自己”——这张表由某块硬纸板包装箱的侧面制成,挂在墙上,位于羚羊头模型鼻子的正下方。从表上的数字能看出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250,然后又回落到512。较大的数字一定是因为海明威当天做了额外的工作,如此他第二天便可以毫无负罪感地去墨西哥湾流上钓鱼。 作为一个固守习惯的人,海明威从不用另一边那张完全合适的写字台。虽然它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空间,但同时也堆积着许多杂物:成沓的信件,百老汇夜店里卖的那种毛绒玩具狮子,一个装满食肉动物牙齿的小麻布袋,猎枪用的弹壳、鞋拔,木雕的狮子、犀牛、两头斑马、一只疣猪——最后这些整齐地陈列在桌面上。当然,还有书:堆在桌上,放在桌边,不加区分地塞在架子上——小说、历史、诗集、戏剧、随笔。看一眼这些书的标题便能知晓它们的种类之繁杂。当海明威站在“工作台”前时,他膝盖正对着的书架上摆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普通读者》,本·艾姆斯·威廉姆斯的《分裂之家》,《党派评论读本》,查尔斯·俾尔德的《共和国》,塔尔列的《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佩姬·伍德的自传《你看起来真年轻》,奥尔登·布鲁克斯的《莎士比亚与染匠之手》,鲍德温的《非洲狩猎》,T.S.艾略特的《诗集》,以及两本关于卡斯特将军在小巨角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书。 虽然这间房间一眼看上去乱七八糟,但经仔细审视后,能觉察出主人是一位本质上热爱整洁,却舍不得把任何东西丢掉的人——尤其是那些附着了情感的物件。其中一个书架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纪念品:木珠做成的长颈鹿,铸铁小乌龟,火车头、两辆吉普车和一只威尼斯贡多拉的小模型,背后插着钥匙的玩具熊,拿着一对钹的猴子,一把微型吉他,还有一架美国海军双翼机(少了一只轮子)歪歪扭扭地停在草制的圆餐垫上——这些东西如此琐碎,和某个小男孩在衣柜鞋盒中收藏的零碎物件相仿。但很显然,这些纪念品各有各的价值,正如海明威放在卧室里的三只水牛角亦有除了尺寸大小以外的价值:在灌木丛中狩猎的过程极为不顺,但结果终究是圆满的。“看着它们让我开心。”海明威说道。 P1-6 导语 30分钟对话文学大师!收录六位20世纪文坛巨匠(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与国际权威媒体(《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生前所做最后的访谈。每篇访谈用时30分钟,浓缩密集,智慧激荡。 借作家之眼读懂人生。每本收录3-6篇高质量访谈,每篇访谈,都是他们最后一次对世界的告白。关于生命的意义、创作、爱与死亡,六部至真至诚的文学箴言,也是生命智慧的凝结与爆发。 本辑作家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内容推荐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