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宾斯坦(原版引进)/伟大钢琴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皮耶罗·拉塔利诺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宾斯坦的自传包含了他丰富的信息。但是这一切都是
有待核实的,因为作者没有依赖任何记录、日记或是资料
,而全凭着他的记忆。自传的第一辑由鲁宾斯坦亲自撰写
,不管是打草稿还是誊写正稿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这
一本书由纽约的肯诺普夫出版社在1973年出版,书名为《
我的青年时代》。第二辑是他口述,由安娜贝拉。怀特斯
通记录,在1980年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题目是《我的多
年岁月》。第二辑由玛丽亚·康西亚·维塔菜翻译,1991
年由那不勒斯的弗拉维奥‘帕加诺出版社出版,题为《鲁
宾斯坦传:成熟岁月》。我为此做了序言和后记。这两辑
中的语气语调都有明显的差别。第一辑的文风更加活泼、
风趣、轻松、流畅和成熟一些。比起第二辑少了一些流水
账的成分。据说鲁宾斯坦相当熟悉爱德华·康普顿·麦肯
齐的一些小说。他文章结构和组织毫无浮华之风。而第二
辑在安娜贝拉·怀特斯通的手下变得更加文学和高雅。而
事实上,鲁宾斯坦写作上通俗和健谈的风格,被她变得沉
闷了许多。 书中的一些不精确的地方是因为鲁宾斯坦记
忆有些模糊了。或者说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他对
于一些事情有所保留。在哈维.萨克斯的《鲁宾斯坦,一
生》这唯一一本研究性、科学性的传记中,一切不确定的
地方都被刨根问底并予以纠正。读者们很容易明白,如果
没有萨克斯那些无比精确和有据可依的研究的帮助,我不
可能完成我先前写的那些章节。萨克斯的研究同时也帮助
我扩充了可研究的资料。因此,我向哈维·萨克斯致以我
最深的感激之情。
伯纳德·加沃蒂短小的访谈集《鲁宾斯坦》由奎多·
玛丽亚·加蒂负责修订,在1956年由日内瓦的勒内基斯特
出版社出版,并且在同一年由米兰的G.里科尔迪出版发行
。1980年,巴黎梅西纳出版社出版了恩里克·李普曼的《
阿图尔·鲁宾斯坦或肖邦的爱》,内容是一个访谈,其中
有很长的废话并且和历史不符。这一些都限制了它作为文
献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我在我的一本书《鲁宾斯坦,音乐
的一生》中引用了阿涅拉·鲁宾斯坦对阿图尔·鲁宾斯坦
的采访。这本书由威尼斯玛丽皮耶罗宫音乐出版社在1986
年发行,修订人是布鲁诺·托西。《阿图尔·鲁宾斯坦》
内容不太有趣,但是有一些别处没有的奇闻轶事。而许多
作家们合著的《西班牙遣忆》在1987年由桑坦德的伊萨克
·阿尔贝尼兹基金会出版。
我提到过的格伦·古尔德的采访被刊登在1971年3月9
日的《展望》杂志上。现在则可以在《最后的清教徒》上
看到这篇文章。这本书在1983年巴黎的费耶德出版社出版
,布鲁诺·蒙森共修订。在其中还有一篇名叫《茂德港的
纪念和阿图尔·鲁宾斯坦主题变奏》的文章。它1980年发
表在《钢琴季刊》上。它有意思地模仿了鲁宾斯坦的风格
和自传的内容。还有正如蒙森容说的那样:“爱慕虚荣、
健谈、热爱美食、好色、游戏人生、社交圈的宠儿。当古
尔德读到这些书时,上面所列举的鲁宾斯坦的性格特点会
让他毛骨悚然。”
目录
为爱而生
罗兹
柏林
好感丧失
华沙
巴黎
祖国啊,我的祖国
圣彼得堡,最后的海岸
友好的西班牙
肖邦,我的爱
早年风格
诗人的望远镜
名手之道——帕那索斯的进阶
在世界的顶峰
最高领导者
沉重的打击
后记
演奏曲目
唱片和录音信息:由马克·伊内利编辑
采访、对话与访谈
影像资料
音响资料列表
合作艺术家索引
参与合奏乐团索引
合作管弦乐团索引
精彩页
阿图尔·鲁宾斯坦在他一千二百页的自传中,用了很少的篇幅来谈论探讨音乐。相反却津津乐道于他的经历、职业生涯、旅行和众多的美食,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女人。读者们一定对这些印象颇深。人们从中感觉到,他的音乐也好,钢琴也罢,似乎都是工具。借助于它们之力,鲁宾斯坦过着奢华的生活,成就了一段段风流韵事,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女人。而一脚踏两船也是常有的事。虽说鲁宾斯坦是天生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但音乐和钢琴并非他最钟爱的东西。他的人生追求是爱情,或者说是和女人寻欢作乐。这些风流事胜过爱情,让他日日思念,与他夜夜相伴。
鲁宾斯坦第一次坠入爱河是在他只有七岁的时候。他爱上了他漂亮的小表妹诺爱米,他称她“奈姆特卡”。就像我们的作者在自传中说的那样,她“就像拉斐尔笔下的天使”。“我们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她喜欢和我一起玩过家家,我们一个当丈夫,一个当妻子。她做什么都听我的,把最好吃的食物省下一口给我吃,每当我碰到困难而不安难过的时候,她也会立刻伤心得大哭起来。而我的琴声却常常让她钦佩得五体投地。”好像在这几句短短的话语中充满了一种主宰婚姻的观念,亦可以说是大男子主义观念。如同在其他恋情中一样,在这段爱情中,钢琴同样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钢琴是崇拜和仰慕的源头,它激起了女人们对钢琴家的爱慕之情,即便他丝毫没有拉斐尔笔下天使的美俊,反而有着几分波希画作中恶魔的丑陋。“我长得并不英俊”,鲁宾斯坦在1962年哈维·萨克斯的采访中说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钢琴自然而然地在过去的岁月中(在1962年时,他已经结婚30年并且忠于自己的妻子)吸引了许多对我有兴趣的女人来到我身边。”
谁知道鲁宾斯坦与诺爱米的关系真如他在书中描绘的那样,还是他在再现这尘封了七十五年之久的往事时,把自己理想的男女关系倾注于这段往事上?诺爱米八岁时死于猩红热,因此之后就没有了音讯。我们推测一下,如果她现在仍活着,我们的主人公可能就会犹豫要不要把她和他的往事写进书中。哈维·萨克斯,一位传记作者,这样评论他的故事:“诺爱米文静、温顺、惹人爱。她这样一位有着未受玷污、纯洁完美形象的女孩,永远驻留在鲁宾斯坦的心中。之后出现在他身边的女子中,他真心爱过的很少,最终与他结婚的只有一位。可是和他同床共枕过的女子却不在少数,他爱慕追求的则是更多。这些女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并非都对鲁宾斯坦是温柔体贴的。她们不会总把好吃的省下来给他吃,或者说只留给他吃。她们不会像他的小表妹那样纯洁完美,一心牵挂着他,也不会用无比钦佩的口气同他说话。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对他毫无兴趣。在他人生随后的八十载时光中,他一直在寻找另一个奈姆特卡。”这番评论可能有一些让人难以苟同,可鲁宾斯坦对女性的态度的确就是这样的。这种对待女性的方式可能我们现在很难容忍,以致使得我们无法赞成鲁宾斯坦本人。而总的来说虽然他是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但他毫不伪装、没有掩饰的诚实内心仍然值得我们赞赏。 诺爱米死后两年,十二岁的鲁宾斯坦喜欢上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马尼娅·舍尔。这一次的恋爱是沉默而含蓄的。二十五年之后,马尼娅打电话给阿图尔,那时他正准备在华沙开一个音乐会。于是他们又见面了,一起回忆往事,然后共度了一个夜晚(我想应该是在一张床上)。十三岁那一年,鲁宾斯坦被寄养在柏林罗森托尔家中。罗森托尔夫人同样也接待了一个大概二十三岁的女孩博莎·德鲁。正好在他寄宿期间,鲁宾斯坦首次登台演奏钢琴,在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宴会上弹奏了莫扎特的协奏曲op.488。德鲁小姐从此便垂青于这个小男孩。在庆祝完生日之后,她和他道晚安,并把他抱在怀中,在他的唇上吻了吻。此后,拥抱和亲吻成了每天道晚安时的例行仪式,即使有时她陪美国使馆的专员们去剧院回来晚了也不例外。
在此后的五个月中,他们一直维持着戏剧性的关系。鲁宾斯坦的房间就像一个舞台,而谈笑、亲吻和拥抱好似戏中的一幕又一幕的布景。直到罗森托尔夫人最后知道了所有发生的一切。她对德鲁小姐板起了面孔。而德鲁小姐却为自己辩护:“我只是像母亲对孩子那样宠爱阿图尔。”不管是否如此,小鲁宾斯坦被送到了阿姨家,为了让德鲁小姐眼不见心不念,不久之后,德鲁的父母到了柏林,把他们的女儿带到了旅馆里,邀请了鲁宾斯坦一起午餐。在他临走之前,他们送给了他一个折叠的写字桌。1900年7月12日,在这张桌子上面,这个热恋中的十三岁小男孩给她写了一封告别信:“我最最亲爱的德鲁小姐!今天,痛苦别离之日已经来临。你不能想象‘再见’对我来说是多么难说出口。虽然不愿意,但是我必须像个男子汉那样坚强,我不能知难而退,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子。我相信你定不愿忘记我,但是如果哪一天德鲁小姐结婚了,我怀疑你可能真的会想把我忘记。而我,绝不会忘记你,直到永远永远。或许从某方面来说,即便你离去了,我也会很高兴,因为有这么一个人曾经同我有过那么多的回忆和牵连
导语
当年轻钢琴家汲汲于录制自己的永久性代表作,但其音乐内容却乏善可陈,离至善至美之境尚远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师风范正如一条康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我们不只可以发现他对艺术的孜孜不倦,对那些视肖邦奇迹般乐思为稀松平常,甚至因己身偏好而令肖邦音乐扭曲变质的庸人来说,阿图尔·鲁宾斯坦更是发人深省。就算他的技巧稍有减退,但他仍是个不倦的音乐真理追寻者,哪怕只能瞥见音乐真理的圣杯一眼,他也绝不退却。
本书讲述了鲁宾斯坦的故事。
内容推荐
此系列为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意大利RICORDI出版社的一套传记类图书,共十二本,每本书约10万字,囊括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霍罗维茨、里赫特、古尔达、拉赫玛尼诺夫等。这些钢琴家都是国内音乐爱好者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且他们的演奏风格、擅长演奏的曲目各不相同,研读他们的传记可以启发钢琴演奏者和钢琴教师的演奏和教学,也可以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本书讲述了鲁宾斯坦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