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师的背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查旭东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南怀瑾先生晚年居住在苏州吴江七都镇。本书作者查旭东任七都镇党委书记历时八年,在任期间,因职务之故,与南先生交往较多,并得先生“家人待遇”,每遇困惑,时时上门请益。本书第一部分收录《说不尽的南怀瑾》一书内容,如实描述作者与南师交集的岁月,记录南怀瑾先生晚年的言行教化;第二部分记录先生辞世后,作者所预所见所闻的先生身后诸事;最后两部分文章是作者在南师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对乡镇治理等工作的思考,以及对文化、对民生等方面的观察和见解。 作者简介 查旭东,1970年生。做过警察、秘书,当过交通局长、乡镇书记。2010年8月,开始在太湖七都任职,期间与南怀瑾先生结缘。在与南师交往的两年间,受益良多。 目录 第一篇 说不尽的南怀瑾 魂归太湖 文化太庙 不老的“老顽童” 中国的南怀瑾 传统文化的力量 出世入世的教导 音容宛在师道常存 答卷 第二篇 永不道别 吴江各界“南怀瑾先生追思会”上的悼词 Never Say Goodbye 二月初六忆南师 南师身后事——写在南公怀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南师留“遗嘱”了吗? 这些年这些事——致敬南师辞世十周年 南怀瑾先生的“三不朽” “人师”南怀瑾 南怀瑾的诗与人生 读《怀师的四十三封信》 “退”而不“休”的刘老师 百岁老人的生日礼物 贺雨虹先生百龄寿辰 法乳深恩——追忆刘雨虹老师 第三篇 公门修行 临别感言 在南师的影响下 文化自信靠什么? 传统文化是什么? “公门之中好修行” 有文化地做事,做有文化的事 《县委大院》:“中国式”基层干部 《天下长河》:识水、识人、识时务 事而功成者,谓之德——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访谈录 第四篇 家国春秋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人道”与“兽道” 天心·人心·初心 “听”话的道理 也说“佛系” 校外培训与教育公平 留住“纯真年代” 吴江的“企业家精神” 两个“SZ”:深圳与苏州 也说“沪苏同城化” 美国:从“得意忘形”到“失意忘形” 读《创业的国度》所想到的 “Chin”与“中国” 古装历史剧的经典:《雍正王朝》 附录一 在首届“七都孝贤”表彰仪式上的致辞 附录二 佛门楹联廿一副 附录三 老太庙重建碑记 序言 封面上这一张南师背影 照,拍摄于南师晚年定居的 太湖大学堂。感谢摄影师王 苗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这个 珍贵的瞬间。 十年前的中秋前夜 (2012年9月29日),太湖 南岸的一轮皎洁明月,见证 了一代文化巨擘——南怀瑾 先生(1918—2012)的离 去,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远 去。 2022年9月9日(壬寅年 八月十四日),在“南怀瑾 先生辞世十周年”的线上纪 念活动现场,宗性法师(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成 都文殊院方丈)说:南师留 在他脑海中的一个画面,是 一张他的背影照……深以为 然! 这是一个孤独的背影 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九 十多岁老人。照片中的南师 ,一袭坎肩,一根手杖,足 蹬布履。瘦削的身形,稳健 的步伐,透过层层叠框的风 雨长廊,形单影只,独自前 行。黑白调的光影,幻化出 历史的沧桑与深重。 人们常说,“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 传授”。南师从他的老师— —袁焕仙先生等先贤手中“ 接棒”,并且发扬光大。反 观身后,南师晚年,常以“ 无门无派无弟子”自况。他 时常流露“教育无用”“后继 乏人”,又感叹“老朋友们一 个个都离去了”,“老”为众“ 苦”之首……偶尔见他独坐 一隅,默然无语,虽身边人 来人往,却“旁若无人”。这 何尝不是一种“曲高和寡”的 孤独、知音难觅的忧伤。 这是一个坚定的背影 这是一位一生求索、志 笃意坚的老人。“虽千万人 ,吾往矣!”年轻时的峨眉 发愿:“为接续中华文化百 年之断层而奋斗!”,人过 中年、“身在异乡为异客”时 的“为保卫民族文化而战!” ,晚年回归、蜇居太湖时的 “办学堂、教蒙童”,南师用 一生坚守和践行了自己的誓 愿。 及至晚年,尤感急迫, 南师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誓 愿,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这样的思想精神,这 样的使命担当,若非亲眼所 见,我们这些“现实”的现代 人无法相信,世间尚有这样 的人物存在! 南师一生,以一己之力 ,克服艰难困苦,冲破重重 关隘,挽救命如悬丝的传统 文化。这是老一辈中国人的 文化脊梁、精神背影! 这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 最坏的时代”,大师凋零, 文化式微。南师生前、身后 ,褒贬、毁誉始终伴随左右 ,“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 则贬为蟊贼”(语出南师《 狂言十二辞》)。从某种意 义上说,南师的离去,代表 着一个时代的渐行渐远,这 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现在我们的教育,愈来 愈普及,知识的范围也愈来 愈普遍,实非前三十年可比 。但是我们青少年们的学术 思想,以及‘见义勇为’、挺 身而起‘救亡图强’的精神和 心理,却远不及上一辈的老 少年们。” 这是南师曾经的“警告” ,也是当下众生应引为棒喝 的警世之语。属于南师的那 个时代已经远去,而属于今 人的这个时代刚刚开启。一 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大师身后的我们,是否能无 愧于先师贤哲的教诲,是否 能践行自己的诺言,自利利 他重实行,时间将是最好的 检验和明证。 南师身后的这十年,一 众南师的后人、学生、追随 者,或承袭师志、编书著文 ,或弘道释疑、教书育人, 或实业兴邦、入世济民,或 慈善公益、扶危助困……虽 能力有大小、秉赋有差异, 但各自在努力着、坚守着、 传承着南师的事业。优秀代 表当属刘雨虹先生(1921— 2021),“忘年忘生忘自己 ,念佛念法念师恩”,为弘 扬南师的文化事业鞠躬尽瘁 ,奋战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南师削瘦却坚定的背 影面前,喜欢他的人视之如 “明灯”、尊之似“神佛”,由 此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 现象,即将南师“神化”“神 秘化”,对他的言行给予过 高、过度的解读,甚至出现 一些“个人崇拜”式的宣传, 难免有“捧杀”的嫌疑,其危 害甚至比贬损、“妖魔化”南 师更甚,这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传承是有百害而无一 利的。对此,刘雨虹老师生 前也曾忧心地表示:“南师 不需要别人捧他,也反对搞 个人迷信。” 也许,我们将不得不直 面一个严峻的事实:今天的 学人们,恐怕很难“见与师 齐”,更做不到“见过于师” 。如何避免“减师半德”甚或 “减师数德”的不堪,我同意 这样的观点:对南师更好的 纪念,还是多读一些他的书 吧。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履 行好自己的那份职责,勿让 前辈蒙羞,勿让后世埋怨, 即属不易也。 导语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作者以新上任的七都镇党委书记的身份拜访南怀瑾先生。告别后,南师评价作者:“这是一个正直而且有见解的人,不落俗套……”此后,作者时常上门请益。交往日深,南师对作者的称呼由最初的“父母官”“查书记”变成“查旭东”“小老弟”,作者对南师则由最初称呼“南先生”“南老师”,变成直呼“老师”。南师生前身后事,作者如实记录所见所闻;南师的点滴教化,作者于生活、工作中时时参省,故有了本书这些求真求是的文字。 精彩页 魂归太湖 时间定格在2012年9月29日(农历壬辰年八月十四日)16时26分,一代鸿儒、国学巨擘——南怀瑾先生,在他自己创办的太湖大学堂一号楼的居所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开,无数人悲恸。 悼念词文 当晚18时30分左右,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先生发来唁电: 惊悉怀瑾先生仙逝,深表哀悼。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谨向先生亲属表示慰问。 ——温家宝二○一二年九月廿九日 这可能是南师身后,中国官方给予的最早,也是最高的评价。 2012年9月30日(农历壬辰年中秋夜),南师遗体的茶毗仪式在太湖大学堂举行,由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举火。10月5日,南师亲属、学生代表,共同拾取南师灵骨舍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珍贵的舍利中,南师留下了完整的头骨舍利、洁白的舌根舍利。按佛家之言,这说明南师生前所弘扬的是正法。 大师仙去,魂归太湖,正应了雪窦禅师的那两句诗: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而我,作为南师辞世地的一个地方官员,在悲痛中,在做好分内的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南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9月30日的午后,荼毗仪式前,我回到办公室写下两副挽联,以寄托对南师深切的悼念和缅怀,分别以七都镇党委、政府和个人名义送去太湖大学堂。 悼念南怀瑾先生: 才比仲尼德功昭日月 心似佛祖光华耀千秋 ——中共七都镇党委、七都镇人民政府敬挽 忆南师: 弘佛法 兴国学 太老师言传身教 悲天下 悯世人 南仙翁身体力行 ——后学查旭东泣拜壬辰年秋 这可能是离太湖大学堂最近、最基层的官方组织和官员心目中对南师所留印象的写照。 2012年10月19日,太湖大学堂七号楼,在吴江市委、市政府组织举行的吴江各界“南怀瑾先生追思会”上,我压抑着悲痛,表达了自己对南师深深的不舍和追思。永远的缺憾 随着南师离去,一个永久的缺憾刻上心头,成为无法磨灭的印记。时至今日,我依旧不能原谅自己!那就是我没能在2012年的9月14日,与南师见最后一面。 记得那天中午时分,突然接到太湖大学堂传来的消息,希望地方政府帮助协调当地医院,调派一辆医用救护车,送南师去上海的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虽然电话中只说南师偶染风寒,并无大碍,但这样的情况却是第一次发生,我本该有所警觉……彼时,我正在单位接待几位上访的群众,无法抽身,就将此事交给了单位同事,自己未及赶去大学堂看望、送行。 此后数日,南师在上海就医,我也因工作牵绊迟迟未能去看望他老人家。又想着南师应该不日即可回来,去大学堂看望慰问更好些,想他平时太忙太累了,或许正想趁着这段时间在医院里躲个清净,还是不要打扰的好。其间,虽然一直保持着与马宏达先生的电话、信息联系,万没料到,待19日南师返回太湖大学堂时已在定中,就更不能打扰了……谁知这样一个疏忽转念,竟成了我此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三梦南师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南师离世后,我曾经三次梦到南师,他老人家一如往常,亲切温暖慈祥。 梦境一:太湖大学堂某处空地。雪后,月夜,大地银装素裹,周围静穆肃然。南师一袭白色中式练功服,正在雪地中打一套长拳,时而伏地,时而腾挪,体态轻盈,身手矫健。画面停留在南师腾空旋踢的一刹那。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