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默之门(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宁肯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中文系,八十年代写诗,大学期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积雪之梦》。1984年至1986年在西藏生活工作,“新散文”代表作家,代表作为西藏长篇散文《沉默的彼岸》。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现已出版《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另有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维格拉姆》,散文集《说吧,西藏》《思想的烟斗》。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首届香港“红楼梦奖”推荐奖,《当代》2001年文学拉力赛总冠军,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长街
第二章 唐漓
第三章 医生
第四章 南城
第五章 幸福
附录《沉默之门》的文本分析 陈思和
精彩页
第一章 长街

简单地说,那一年我的胃出了点毛病,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打嗝,不停地打。开始我以为打打也就好了,后来发现成了毛病。现在我已不敢小看打嗝,包括别人打嗝。通常,偶尔打打也无所谓,但是要是连续打上两天,一个星期,十天半个月,事情就很麻烦。那时你可能已发不出声音,身体不断抽搐,拿不稳东西,拉断灯绳,写字总是出错。特别像我们做案头工作的人,抄抄写写,影响工作,好在那时我倒也用不着了。我陆续打了差不多有一年吧,到现在也不能说痊愈了。我记得开始的时候,我的嗝像别人一样响,直着嗓子,每隔三到四秒就失去控制一次。那时我们办公室的人你呼他应,大家彼此彼此,很有点郊外的田园景象。后来我的声音变小了,可能因为不怎么吃东西的缘故,很多时候就是一抽一抽,类似某种生病的小动物。我不能说像小狗,但的确看上去有点可怜。我叫李慢,我注意到人们不叫我李慢而叫我“慢”时声调有了变化,好像在叫一个自我陶醉或处于睡眠中的人,我觉得没道理。我确实在想一些心事,希望接到女友唐漓的电话,尽管我知道这种可能性已近平零。
同事叫我“慢”我不予理会,不是没听见,我觉得只要不答应人们迟早会觉得无趣。凭什么呢?事实上我的症状是最轻的,至少听声音如此。当别人还在一片鹅叫时我差不多已无声无息,就是身体还有些抽搐而已。我注意一日三餐,进食很少,不吃有刺激的食物,以粥为主,辅以饼干,声音很快得到了控制。当然,我持续的时间长,这点我承认,但我仍不认为这是人们叫我“慢”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太规矩的小报,也不是特别不规矩,按照西方“新闻就是妇女、金钱和坏事”的标准,我们涉及了一点妇女,也就是有点西化的倾向而已。报社挂靠在一个部级单位,在地下室二层办公,那时已被勒令停刊,但我们依然坚持上班讨要一点善后费。现在我还记得大楼的模样,灰色调子,内向,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显然考虑了战备要求。它有多层地下室,结实,甚至固执,面对现代花哨的新兴建筑,一点也没自卑感。地下室结构复杂,房间又高又深,接近天顶有一扇横窗,似乎从未打开过。反正自打我们搬进来一直没打开过,没人够得着。窗外是高墙风道,上面有水泥护栏,看上去像战争掩体。阳光有时会沿着风道或掩体折进地下室一点,尽管非常短暂,仍可看作某种来自天堂的光亮。过去我甚至没注意到那点光亮,它极易被忽略。
闲着没事,人们打牌下棋聊天,传一些小道消息,我有时凑上去听一耳朵,但更多的时候我在一旁独自抽搐。
后来我觉得总得找点事干,于是开始打扫卫生。地下室空气不好,多年来基本没认真打扫过,到处是浮尘和废弃物,有些角落不能动,一动就有一股霉烟升起。灯是那种灰垢包裹的黄灯泡,多数已经坏了,少数勉强亮着。许多巨大错综的管道悬在上面,能听见低频的轰鸣,不时有水珠从上面滴落。我的动作非常轻,怕影响别人,几乎类似小偷小摸,只是由于控制不住抽搐有时才会扬起一小股灰尘。尽管如此,我还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我记得大约就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叫我慢的。

没人能让慢停下来,有人让慢回家等消息,说一有消息立刻通知慢,绝不把慢落下。但那时慢好像耳朵也有问题,听不见别人说话——当然,那是不可能的,长期在地下室的人耳朵都十分灵敏,只是李慢充耳不闻,像没听见一样。为了尽量不影响大家,李慢用水把灰尘打湿,动作也越发轻灵。现在我回忆自己就像回忆他人,我称自己慢或李慢就像称另一个自己。打湿了的灰尘味道醇郁,芳香扑鼻,以致慢的抽搐有了较长时间的停顿,似乎有一种疗效。那种味道在空中弥漫开来,与刚升起时还稍有不同:初时甚至嗅到虫子的某种气息,稍后就浑浊了。慢后来从中医那里得到证实,阴湿软虫败火祛滞,对脾胃确有一定疗效。慢当时只是凭直觉嗅到那种奇异潮湿的尘香,因此欲罢不能地深呼吸,以致多少出现了耳鸣症状。或者要么就是被人们打牌聊天吵的,声音太大了。李慢有干不完的活,清理完了自己的书架、柜子、抽屉、报纸堆,又扩展到别人的,从一间办公室到另一间。有些房间已没人,他可以放手干起来,可以与虫子长时间对视。那是一种生着非常小的眼睛的虫子,类似蚯蚓,但显然不是蚯蚓。
事实不容否认,地下室渐渐改变了面貌,以致空气也有所不同,能感到水的湿度,类似一种清新剂,就是霉味太大了。由于不通风,浮尘总是以最小的方式顽强地停在空中,久久不散,这使李慢的工作打了不少折扣。大约就是那时李慢开始盯上了天顶的通风窗,并且意外发现了短暂的阳光。李慢想要打开天窗,但是天窗太高了,必须有梯子才行。李慢转遍了整个大楼,所有可能的地方都转到了,后来终于在存车棚发现一个。李慢自己没办法扛动,就找门卫帮忙,试图以两包烟为代价,本来已说成了,可门卫一听是地下室的报社,立刻终止了合作并引起了警惕。门卫到地下室勘察了一番,没发现什么重大可疑之处才算了事。
李慢不甘心,连续几天无
导语
《沉默之门》是作家宁肯的非典型性自传体小说。宁肯用近乎荒诞的手法写出了对自己少年和青年时代人生的带有变形色彩的回望。
这本书是一个迷,读者在故事的迷宫里彷徨,走到尽头也未必能揭开谜底,但解谜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与作者斗智的乐趣。
本书仿佛是作者对读者的筛选,是作者自己的吟唱。读者就在作者或高昂或低沉的吟唱中,摸索着走向沉默之门。
序言
本书最早出版于2004年,2013年有过一次再版,这次
列入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名家精品珍藏”丛书是第三个
版本。时间很快,一晃又5年了,一切都在加速。据说网上
有个哲学流派就叫“加速主义”,与“赛博朋克”“乌力
波”并称三种思潮,而我所感到的时间加速却与时髦的“
加速主义”没多大关系。毫无疑问,时间与空间都是文学
的母题,两者事实上有时就是一回事。
本书写了北京,写了时代或者说时间,两者同样难解
难分。前不久,我在北京作代会上致闭幕词说,无论你是
从小生长在北京,还是半路来到北京,北京都会给予你神
秘的东西,无可代替的东西,费解的说不清的东西,只要
你有造化,北京会充分地保障你。莫斯科、纽约、巴黎、
布宜诺斯艾利斯能给予你的,北京都能给予你。甚至,北
京还有更为独特的东西,现在就看你的造化了,所以,作
为北京的作家越来越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东西。
责任归责任,必须也要同时看到:造化弄人,这是另
一种向度思维。这一向度对个体而言同样必不可少,同样
是写作的秘密之一,因为说到底它也是人甚至是历史的秘
密之一。那个发言,我在结束时,借用了刚刚读到不久印
象极深的一段话:文学是什么?人们总是渴望清晰的回答
,但世界又何其复杂。对此我有过很多彼此矛盾的说法,
今天再添一个:大风能掀翻屋顶,但撕不破一只蝴蝶的翅
膀。
文学就是这只蝴蝶的翅膀。
是的,文学就是这样,它不是狂风,也不是狂风的对
象,它是它自身,就像时间既携带着所有又是其自身一样
,本书也希望是这样。
宁肯
2019年1月10日
内容推荐
《沉默之门》是北京作协副主席、鲁奖得主宁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为主要视角,用倒叙的写作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李慢怯懦性格形成的原因,并且回溯其十三岁时偶然间结识了人生导师,在他的引领下慢慢成长的经历。本书全面再现了主人公从少不更事,到阅遍沧桑,并且自觉完成由广场型知识分子向民间岗位型知识分子转型的过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