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紫气东来(精)/沈水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理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理,生于1963年9月,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多年从事清史、清代宫廷史、满族历史与文化、清朝宫廷文物及博物馆学等研究工作,在大陆和台湾地区清史界、博物馆界及清宫文物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10余部。
书评(媒体评论)
这里,是当代文博人呵护的沈阳故宫,请您伴着
东来紫气,一起步入她的时空。
——沈阳故宫博物院守护者皇宫人
后记
沈阳故官自1925年成立博物馆以来,隼路蓝缕,砥砺
奋进,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
博物馆的建立,使这座清朝遗留的破败行宫,由皇族
私产转变为公众服务机构;又经数代人努力奉献,使其成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至今在中国大陆,沈阳故官是与北京故官齐名的古代
官廷遗址,它别具特色的皇家建筑和清官旧藏文物,受到
越来越多的中外观众的喜爱,实现了传承古代物质和精神
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4年,沈阳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沈水书坊》系列
丛书,我受邀承担《紫气东来》即沈阳故官卷的撰稿工作
。考虑到沈阳故宫拥有丰富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物
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更多视角对其进行观察、展示
与欣赏,所以我在设计好全书框架后,召集近十位沈阳故
官的新老同事,共同撰写文章,来充分展示沈阳故官的文
化与历史——那些曾经的岁月、名人铁事、皇家宫殿与珍
贵典藏!
本书共撰写皇家建筑、名人秩史、民俗文化、典藏文
物和古宫随想等五类短文47篇,并在全书中依此排序。参
与撰稿的同事有罗丽欣、李兴华、王丽、曾阳、张国斌、
黄嘉、尚文举、刘建、方硕等。
本书在撰写和编辑过程中,得到沈阳出版社领导与编
辑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有充裕的时间静
下心来,把内心的感受化作文字,把所思所想尽情表达。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代表沈阳故官博物院的作者
,向沈阳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致以衷心感谢!丛书的选
题使我们可以借一篇篇短文,抒发对沈阳故官的情感与热
爱,同时也会使更多读者通过文字更加贴近沈阳故官,走
进沈阳故官,了解沈阳故官,并因此关注和喜爱这座文化
遗产,更加热爱中国古代历史与灿烂文化!
李理
2018年9月
目录
总序
自序
从大明门到大清门
穹顶华章
崇政殿前的烟云往事
清宁明酒
质朴无痕
继思斋小记
丝弦再颤(一)
丝弦再颤(二)
驻留在皇宫里的通天街
无声立皇威,粉身诚后人
大清遗珍
红尘未了,玉香消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龙吟关雎诉真情
挺进中原话庄妃
参悟冷暖
你是我的知音
世子的眼泪
正大光明
侯氏流光
仙女降临
神鹊代我传祈愿
神具藏神灵,舞蹈天地间
响彻一朝的钟声
镇殿侯,并非一笔糊涂账
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里
金戈铁马忆峥嵘
紫气东来,盛京吉祥
满族的符号
藤蔓深处有暗香
见怪不怪的“大姑娘叼烟袋
似水流年在这里静止
曾为人臣,再为人君
烽火止息福韵长
弯弓猎鹿,制器乘龙
划破时空的刀锋
信牌走进了我的世界
最长的画卷
优雅的猎犬
待我君临天下
古稀天子宝,万年长青屏
淡妆浓抹总相宜
她比簪花寂寞
若有人知春去处
盛京皇宫怀古
圣海沿迥
不为觐见
后记
精彩页
从大明门到大清门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这座关外紫禁城的门户。因其名称与清朝国号同名,被许多来此参观的人所熟知。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北京紫禁城的南端,也就是现在天安门广场南部,也曾有一座大清门,而这座大清门原来的名称,叫作大明门。
那么,北京大明门、北京大清门、沈阳大清门究竟有什么联系,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明万历十一年(1583),在辽东边外的建州左卫,一个被明朝蔑称为“奴儿哈赤”的部落小酋长—努尔哈赤,以自己祖父、父亲被杀为借口,掀起了一场复仇战争。战争最初只限于辽东山区,其后却愈演愈烈,不仅席卷了女真诸部,进而推向整个辽东,最后竟燃遍全中国,使部族战争演变成改朝换代的鼎革巨变。
努尔哈赤起兵之际年仅24岁,势单力薄,只有“遗甲十三副”,如何与族人和外族竞争,乃是最迫切的生存之道。此后30余年,他凭借着过人的武功、智慧和坚定的意志,不仅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以及部分东海女真(野人女真),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创建了“大金国”(史称后金),更于1619年取得明金史上萨尔浒之战的决定性胜利。1621年,努尔哈赤率八旗劲旅挥师辽沈,不久即占据辽东大片领土,随即将国都迁往辽阳。4年后,他又将都城由辽阳东京城迁至沈阳,从此奠定了大清王朝走向鼎盛的基业。
努尔哈赤在天命三年(1618)以“七大恨”公然反明之前,曾作为明朝救封的建州卫首领,以属臣身份8次入京觐见。其弟舒尔哈齐也曾4次进京朝贡。按当时惯例,入宫觐见者均须等候在紫禁城南面的大明门外,获准后才能由礼部官员带领入大明门,经千步廊、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进入宫中。这让努尔哈赤等人体会到“天朝”的威仪,也认识了大明门的神圣凛然。
真正将明朝视为正溯,并努力向其学习的,始于清太宗皇太极执政之后。努尔哈赤去世后,后金国采取“四大贝勒共执国政制”。皇太极虽被传以汗位,却位列四大贝勒之末,不时受到来自阿敏、莽古尔泰的公开挑衅。由此,他开始寻求剪除大贝勒权势的方法,希望能像大明皇帝那样以阁臣、部院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为缓和努尔哈赤晚年对辽东汉人过于残暴而激起的汉人反抗情绪,他改用比较温和的政策对待汉人。此时,大量汉官、汉将加入后金,他们不断向皇太极进谏,明朝的统治制度、政策措施、礼仪典制等被引入后金。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于国中设立“文馆”(后改为内三院);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正式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后来又设都察院、理藩院。
随着这些新的国家中央机构的设立,大小贝勒的实权被逐渐削弱,皇太极不仅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也找到了通向至尊权力的途径。天聪五年(1631)年底,皇太极终于实现了“南面独尊”的愿望。
经过数年发展建设,天聪十年(1636),亦即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正式将国号“金”改为“清”,并对刚刚建成的盛京皇宫各宫殿予以定名:“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台东楼为翔凤楼,台西楼为飞龙阁。正殿为崇政殿。大门为大清门…”国号的诞生,大清门和其他皇宫殿阁的命名,都充满汉文化的色彩。至于其他国政方针的设计、规划、制定,往往参考了明朝成例,许多具体措施均源于明朝。
顺治元年(1644)春,摄政睿亲王多尔袭利用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的有利契机,率八旗大军迅速出兵进关,占据北京城。不久,清廷即将国都迁往北京,由此又掀开“清承明制”的新篇章。随着满洲人入主北京紫禁城,皇宫最前面的大明门,亦顺理成章地改名为大清门。
P1-4
导语
《紫气东来(精)/沈水书坊》的独特价值在于从历史文化的深度,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塑造一个有气质、有风骨、有独特魅力的沈阳形象,逐步打破外界对沈阳既有的、僵化的认知,把沈阳历史沉淀下来的最值得珍藏和推广的内容传播出去。本册包含50篇左右故宫散文。
序言
皇官,这个象征封建时代物质和精神最高等级的殿宇
,这个聚集了千百年中华文明遗产的载体,在中国古代,
曾被无数人顶礼膜拜,视若天堂;也曾被众多枭雄或奸佞
冒死相争。近代,随着清王朝的终结,封建时代正式落幕
,特别是经过新旧革命的洗涤,它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甚至被社会潮流所冷落,所遗忘,遍尝世间冷暖。
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
体的新时代,以皇官遗址建设的博物馆,却再一次成为社
会热点,受到公众的关注与青睐,并成为许多人休闲观光
和旅游度假的首选。
在这个瞬间产生海量信息、创造天价财富的时代,许
多人一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财产,另一方面则更加需
要生活品位的提升,需要文化的滋养与浸润,而博物馆尤
其是在皇官遗址上建设的博物馆,这种古代物质、精神文
明的集大成者,就正好成为人们选择的最佳目的地。
至今在中国大陆,完整保存着两座原汁原味的古代皇
家官殿建筑群,一个是北京的明清紫禁城,另一个是东北
地区的清沈阳故宫。两座皇官一大一小,在建筑格局、典
藏文物、历史文化方面,既有各自特色,又彼此关联影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北京故官是中原数千年传统
文化的结晶,体现了全国视野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宏大、
礼制与包容;沈阳故官则体现了东北少数民族文化,成为
一个新兴政权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并与中原文化相融合
的典型。
漫步沈阳故宫,你会走过后金天命十年(1625)由努
尔哈赤创建的东路建筑群,大政殿、十王亭等帐殿式建筑
,体现了女真开国早期八旗军事民主制政体,体现了汉、
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随
后西行,你又会走过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将
自己贝勒府改造后形成的中路建筑群,包括大清门、崇政
殿、凤凰楼、“台上五官”等。这些建筑反映了后金一清
政权仿效大明、向封建化集权制国家的转变。沈阳故宫中
路两侧,另有乾隆早期扩建的东所、西所和飞龙、翔凤诸
阁,它们用于清朝帝后东巡驻毕和保存内府珍藏。至乾隆
晚期,又改建了太庙建筑,用于贮藏帝后益宝、册。最后
到沈阳故官西路,这里是乾隆晚期增建的戏台、嘉荫堂、
文溯阁、仰熙斋等建筑,用于表演戏曲,存放《四库全书
》和其他官廷藏品,由此构成今天沈阳故官占地6万平方米
的总体格局。
与恢宏浩大的北京紫禁城相比,沈阳故官是小巧实用
的,体现着清开国时期的简朴与原始;而它所收藏的清初
官廷文物、明清艺术品,则与北京故宫、台北故官同根同
源、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中最值得骄傲,也最为精彩的
宝贵遗产之一。至今,皇官中的天子、后妃、阿哥、公主
、格格乃至陪伴他们的王公贝勒、文武百官、太监、官女
等早已随风远去,且背影阑珊,只有他们居用的官殿楼阁
,使用的各类器物、服饰和象征国家威仪的礼器,依然存
在,并被一代代博物馆人守护、研究、展示。
时光流转,宫殿依旧;岁月无痕,典藏永存!
也许,在经历若干时代、度过若干光阴后,我们会被
后世所遗忘,但沈阳故官和她所珍藏的国宝仍在,皇家建
筑和典藏文物的风采也会依旧。在云淡风轻中,它们仍会
向世人讲述我们曾经的历史,仍会把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传
承下去!
内容推荐
读《紫气东来(精)/沈水书坊》,读沈阳故宫和史记浮尘,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新朝肇建,点滴皆贵;而书中还不止建筑,有皇室雅韵、典藏文物、文化随想,一景一事,拼起时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