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琼瑶,原名陈喆,一九三八年生于四川成都,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生活,开始写作生涯,随后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 琼瑶十六岁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二十五岁时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窗外》。多年来,笔耕不辍,代表作有《烟雨濛濛》《还珠格格》《一帘幽梦》《庭院深深》等,并有多部经典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影响至深,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琼瑶以其意境优美的文风、曲折动人的故事、纯情浪漫的情怀吸引了众多读者,影响了一代人的恋爱观。她笔下那些痴情、诗意、感人至深的故事风靡一时,成为华语言情文学经典,影响至今。 后记 就像我在“缘起”中所写的,这本书,原来是一九八 八年,我第一次回到大陆,看到坊间有无数报道我的书, 把我的一生,报道得牵强附会,因而,让我兴起写一本“ 真实”自传的念头。所以,《我的故事》原始版本,是在 一九八九年完成的。那个版本,写到我和鑫涛结婚,就结 束了。我完全没有料到,从结婚到今天,又过去了三十九 年,这三十九年等于是我的后半生,发生的故事更多,我 面对的喜怒哀乐也更强烈。我更没料到,在我八十岁的今 天,因时势所趋,我会重新整理我全部的作品,出版一套 “世纪典藏全集”。这套全集里,如果缺少这本《我的故 事》,等于不是全集。如果要包括这本书,我却不能不把 我的后半生补足,即使是大略地写,也该有个交代。 以前,我就说过,真实的故事很不好写,因为要牵涉 到很多真实的人物。人类是很奇怪的动物,发明了“文字 ”,发明了“衣服”,发明了“科学”,发明了“医学” ,发明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别的动物怎样也 不会发明的。所以人类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太厉害 ,又发明了“法律”“婚姻”“政治”“道德”“孝道” 等种种东西来“管理”人类。因为人类的头脑千变万化, 人类的感情千变万化,人类的行为也千变万化……必须建 立制度来管理。这样被重重管理的人类,依旧复杂无比, 几乎任何制度都有漏洞。因为,人类还有会说谎的嘴,会 有仇视报复的行为,会有粉饰太平的虚伪……我在二。一 七年完成的著作《雪花飘落之前》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真实的人生里,有太多的虚伪,你一旦写出了真实,虚 伪会像一群野兽般跳出来反噬你!” 这个道理我懂,但是,如果要我亲笔写一本自传,我 只能删减生命里的情节,却不能杜撰故事。所以,在一九 八九年的版本里,已经有很多的情节,被我简化或删减了 。那时,我对人性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我的简化和删 减,主要为了保护我爱的人。记得,第一版《我的故事》 是在大陆完成的。那时我们住在长沙华天酒店,湖南电视 台招待,整个总统套房让我和鑫涛住。那套房有好几间, 我在书房中写《我的故事》,湖南台的副台长、秘书、公 关和若干女职员都在客厅里陪伴鑫涛。我写完之后,觉得 客厅里的气氛有点诡异,我走到客厅门边悄悄一探,却看 到鑫涛正在对所有招待他的人“说故事”。听故事的人, 不但个个动容,还有好几位女士,在那儿频频拭泪。欧阳 常林和刘向群都在座。我仔细一听,鑫涛说的,正是我们 的故事,而且,他正说到“乌来山顶,车子冲向悬崖”的 一幕。听的人,全部感动得稀里哗啦。可是,我那时的版 本中,却刻意避掉了这一段,并没有写进书里。当时,我 惊讶地喊: “鑫涛!你连这个都敢说!我都不敢写!” 鑫涛回头看着我,还没从他说故事的情绪中恢复,他 坦荡荡地说: “真实的事实,你为什么不写?如果不是发生了那天 的事,或者你已经嫁给别人了!” “哦?”我惊愕地看着他问,“我可以写吗?你不避 讳吗?” “如果你要写我们的故事,只要是真正发生的事,什 么都别避讳,如果你这也避讳,那也避讳,还算‘真实故 事’吗?” “好!”我一转身奔回书房,“我补写这一段!” 我在酒店补写了那一段,完成了《我的故事》原始的 版本。 这次,重新整理全集,我必须把这本书后面的三十九 年补充起来,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 晚年的遭遇,我都写进我另外一本书《雪花飘落之前》里 了,再写必然重复,不写,这本书单独看,就会有漏洞。 我只能尽量补充,有的情节,也在隐隐约约中交代。人生 如梦,梦如人生。我不想把这本书写得很冗长,有些,就 用以前曾有的文字来补述,例如我的“电视剧生涯”,我 用了一篇《点点滴滴话(还珠)》来取代。二○一五年,《 我的故事》简体字版,曾经再度出版,我被要求补写后面 的故事。当时,鑫涛已经患了失智症,我在心力交瘁地照 顾他的情况下,哪儿有情绪继续写下去?何况,鑫涛的儿 女,每次父亲生病,都很怕外人知道。有次,连鑫涛都生 气地对我说:“生病是我的错吗?生病就见不得人吗?为 什么生病不能跟朋友说?” 人,就算有血缘关系,有时在观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那一版中,我只增加了一篇后记,交代我身边 的人物后来的状况,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真正地补足 。连我当时的“水深火热”,我也避而不谈。这次,我的 补充比较完整,但是,如果读者能够把它和《雪花飘落之 前》一起看,才是真正的完整。 《我的故事》完了吗?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落地 成尘!每次我以为故事已经结束,都会意外地跑出新的故 事来,让我无法回避地卷进故事里。我的一生,真正要写 足,三本《我的故事》也不够!太多的情节,我都简略了 。经过了鑫涛插管的“生死风波”,我更加认为,人来世 间,是一趟苦难之旅,如何在苦难中挺立不倒,是最大的 学问。我一生中,坎坷的岁月实在不少,痛楚的体验也深 ,我能 目录 缘起 第一部 我出生 四岁以前 祖父和“兰芝堂” 小锦旗 在山沟里 在柴房中 “中国人” 夜半,穿越火线 曾连长 骑马 大风坳 弟弟失踪了 投河 老县长 难民火车 弟弟找到了 别了!曾连长 打摆子 融河二十日 糍粑与红薯 瞿伯伯 捡柴 一个猪头大家啃 强盗与县长 《红薯熟了》 抗战胜利了 泸南中学 在上海 再度回乡 初抵台湾 第二部 少年“尝尽”愁滋味 绝望的“初恋” 落榜 无法“死别”,毕竟“生离” 二十岁 初试写作 庆筠 结婚 贫贱夫妻百事哀 离别与儿子 小庆 痛苦的婚姻 二十五岁 《窗外》出版,愁云满天 初见鑫涛、桥、火车与落日 清水与离婚 《天网》与《烟雨濛濛》 一九六四年——搬家、离婚、出书 “梦想家”与“实行家” 生死一线的体验 母亲的震怒 情书与悬崖 浪漫与残酷 单飞与双飞 幸福的“声音” 第三部 用文字堆砌出来的传奇 点点滴滴话《还珠》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鑫涛生病和皇冠五十周年庆 阿熊和他的“道歉”卡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瀑布上滑落的小纸船 《雪花飘落之前》及《琼瑶经典全集》 我爱你 后记 琼瑶经典风华全记录
精彩页 我出生 我的故事,开始在我出生以前。我必须先从我父母的故事说起。 我父亲名叫陈致平,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南京,长大于北京。 我母亲名叫袁行恕,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北京,也长大于北京。 北京,可以说是我父母两个人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儿长大,在这儿相遇,在这儿相恋,在这儿结婚。他们从相遇到结婚,都带着些浪漫和传奇的色彩。那时,我母亲在北京的“两吉女中”读书,父亲在两吉女中教书,就这样结下一段师生姻缘。据说,他们的结合,也经过了一番奋斗和挣扎,因为母亲有个大家族,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家教非常严谨。而父亲却独居于北京,生活有些潇洒不羁。外祖父对父亲摸不清底细,对母亲这桩婚事,非常迟疑。远在湖南的祖父知道之后,立刻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外祖父,代子求婚。据说,外祖父一读完这封信,立刻大大叹赏,说: “虎父怎会有犬子!父亲有这么好的文笔,儿子还会弱吗?” 于是,父亲和母亲结婚了。他们结婚那年,父亲二十七岁,母亲刚刚二十。 年轻时代的母亲,非常好胜,非常要强,学习力也非常旺盛。结婚后,她仍然不想放弃学业,所以进入北平艺专,开始学画。事实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母亲自幼不曾间断的家庭课程,她对于绘画和诗词,爱之如命。 我出生前后的许多事,我都只能用“据说”两个字来开始。 据说,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就有个附带条件:婚可以结,学业不能停!所以,母亲一点也不想当“母亲”,她还要继续念书。可是,母亲的愿望被破坏了,她结婚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那并不是我)!据说,母亲当时非常恼怒,一心想要拿掉孩子。但,在那个年代,如此“不道德”的行为和思想,简直是荒唐的!也是绝不允许的。母亲怀着她的第一胎休学了,实在不甘心,也实在不开心。 就在这种不开心又不甘心的情况下,有一天,父亲和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吵架了!这一架吵得惊天动地,天翻地覆。母亲在盛怒中,要离家出走。于是,跑进卧室去搬箱子,这一搬就动了胎气,当晚,就把已怀孕五个月的一个成形男胎给流掉了!父亲这一下伤心欲绝,在祖母的遗像前掉了一夜的眼泪。 提一提我这位早天的哥哥,只因为,他在我们家庭的传说中,似乎是永远存在的。 失去了我那位哥哥之后,母亲又继续念书,念了没多久,“七七事变”发生了。父亲和母亲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北京,迁移到四川成都。这时候,我和我的孪生弟弟来报到了。 关于我们两个,又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说法是:母亲发现自己再度怀孕时,非常震怒。因为她还没有准备好当“母亲”,正准备继续求学呢!一怒之下,她就去医院要求堕胎,医生看了母亲一会儿,安抚地说: “不忙,不忙,你的胎儿看起来有点不寻常,让我先帮你照张X光片子,看看为什么胎儿会这么大。” X光片子照出来一看,赫然是两个胎儿,清清楚楚地一正一倒地蜷缩在母体中。医生凉喜地对母亲说: “你怀了一对双胞胎呀!” 据说母亲一看到片子,当时,所有的“母性”都在刹那间醒觉,她立即爱极了腹中这对未出世的双胞胎!她欢天喜地地回家了,再也不提要堕胎了,开始为双胞胎准备一切小衣服、小抱被、小枕头,一切都是双份。她兴冲冲地告诉我的姨妈和舅舅: “我会生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女儿!想想看,一对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像一对白雪公主一样,多么可爱呀!我要给她们梳一样的小辫子,打一样的蝴蝶结,穿一样的小纱裙……带着她们上街逛公园!” P4-6 导语 认识真正的琼瑶,应该从本书开始。 生时愿如火花,燃烧至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本书由琼瑶本人修订,她用细腻又温情的笔触解读自己传奇的一生。 新增数十张珍贵照片,极具珍藏价值。 序言 缘起 一九八八年四月九日,我在离开故园三十九年以后的 第一次,从台湾飞抵北京,展开了我为期四十天的大陆之 行。 当我初抵北京,就有读者和朋友,拿着坊间出版的各 种介绍“琼瑶”的书籍来给我看,我这样一看,才知道自 己这“浑浑噩噩”的大半生,已被“糊糊涂涂”地报道过 了。其中不少“新闻”,是我从来都不知道的。在阅读这 些刊物的时候,我不禁震动,不禁感动,原来在海的两岸 ,竟有这么多人对我关心着!当时,我就激动地说了一句 : “回台湾后,我要写一本书,来介绍真实人生中的我 !” 回台后,这愿望一直缠绕着我。但是,真实人生中的 我,是那样难以下笔啊!镜中的我非我,别人眼中的我非 我,未来的我不知何在,今天的我仍在寻寻觅觅……那么 ,能谈的只有过去的我! 过去的我是怎样的?当前尘往事在我脑中一一涌现, 我真不相信自己已走过这么长久的岁月,历经了这么多的 狂风暴雨,目睹过生老病死,体验过爱恨别离。至于人人 皆有的喜怒哀乐,在我的生命中也来得特别强烈!我的过 去,原来堆积着这么多的汗水和泪水,这么多的痛苦和狂 欢,这么多的相聚和别离,这么多的寂寞和挣扎,这么多 的矛盾和探索,这么多的错误和抉择……还有,这么多的 “故事”和“传奇”!我细细整理,前尘如梦! 我细细整理,为那些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 且听我“从头细述”!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真实人生中的琼瑶,以及她戏剧化的一生。从《窗外》到《还珠格格》,琼瑶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人们的价值观与爱情观,可以说“琼瑶现象永不过时”。 但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你从未真正认识过她,即使她的名字已经无人不知。所以她说:我要写一本书,来介绍真实人生中的我!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从她四岁时讲起。琼瑶生于战乱、长于忧患,童年受尽流离之苦,少年尝尽愁滋味,爱情到访却百转千回,所以写作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伊甸园、避风港。人到晚年,她的“生死观”再度引起大家的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