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关注的是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机构。作者批判性地指出,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草根组织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立足于翔实的资料,深入研究了这些组织的独特性和特征,展望了草根组织的未来。本书为理解美国草根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作者简介 大卫·霍顿·史密斯(David Horton Smith),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波士顿学院荣休教授。世界知名的非营利研究学者和非营利组织活动家,从事志愿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并组建和成立了跨学科、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和发表专著、论文二百余部(篇),主编和参与多个学术杂志的出版,并兼任一些学术期刊的通讯评委。 目录 本书中的关键缩写 前言 自序 第一部分 向志愿非营利部门“地圆”图的目标迈进 引言 非营利组织类型划分 第一章 概念与隐喻 草根组织的内涵定义 组织研究更广泛的背景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隐喻 “绘制地图”隐喻和志愿非营利部门“地平”范式 迈向志愿性利他主义理论:关键定义 总结 第二章 修改“地平”图:志愿非营利部门被忽略的“剩余组织” 草根组织与志愿非营利部门的数据 人员与职责 时间与行为 金钱和财产 总结 第二部分 草根组织的特性 引言 第三章 草根组织的组成特征 草根组织创始人的基本决策 总结 第四章 内部引导体系 适度的理念引导 充分的激励和满意度 草根组织激励及其角色的次级重要性 总结 第五章 内部架构 内部架构 总结 第六章 内部流程 内部流程 总结 第七章 领导与环境 领导层 草根组织环境及环境与组织的关系 总结 第八章 草根组织生命周期中的演变 定义 工作机构(包括全国性组织)的复杂度随存续时间增加 草根组织的复杂性与生命周期 草根组织复杂化的原因 草根组织除复杂化外的其他选择 与草根组织年龄相关的其他因素 总结 第九章 影响力与效力 草根组织的影响力 草根组织的效力 草根组织总体效力研究 总结 第三部分 理论范式与总结 引言 第十章 “地平”范式与“地圆”范式概述 用以理解志愿非营利部门的比喻与范式 志愿非营利部门“地平”范式概览 志愿非营利部门“地圆”范式概要 对本书是否遵循了“地圆”范式的评估 总结 第十一章 总结与预测:志愿人类时代的到来 志愿非营利部门的漫长历史 非营利部门:存在一个还是两个 采用平衡的志愿非营利部门“地圆”范式 一个相反结论:志愿非营利部门整体并未陷入金融危机 志愿者组织的社会角色 50到100年后的志愿行动研究——社会科学新学科 政策建议 志愿组织过去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志愿组织发展的决定因素 未来志愿角色选择的扩大:尤其在后工业社会中 志愿的世纪与志愿的千年:人类志愿时代的到来 附录一 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行动学会(泛北美地区)介绍 附录二 创建包含草根组织在内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抽样框架:以美国为例 一种包括多种方法的综合策略——建立全面的非营利组织抽样框架 数据清理 其他国家 总结 附录三 史密斯研究某一郊区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导语 本书介绍了多个学科中关于志愿组织的大量理论与研究。不仅经验丰富的学者可从本书获益,初涉此领域的学生也会从本书大量参考文献中获益良多。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过去25年间的草根组织发展而展开,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美国的草根组织及其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