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喻季欣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桥梁、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起笔,到2018年建成通车的“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作结,以70年每10年一座有代表性的大桥建设为纵向脉络,以人物故事与时代奋斗横向铺陈,从“建成学会”到“惊艳世界”,从大桥建设“起宏图”到推出桥梁建设“中国标准”,从一代代建设者接续奋斗到改写世界桥梁历史格局,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文明创造,在纵横交错中凸显桥梁建设相系国运、奇迹创造共与时代的辉煌史诗,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的这一“实干兴邦”的重大时代主题。
作者简介
喻季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军队二级作家。已出版文学和理论著作12部:《逐梦世界》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微博:“微写”与“博识”》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
目录
前言
桥,新中国一脉奋斗与创造的史诗
一、实干兴邦,时代乐章的启奏与华彩
二、弦歌不辍,历史长河流淌凝固乐章
三、继往开来,70载奋斗谱就壮丽史诗
第一章 万里长江起宏图
第一节 蓦然回首,一代憧憬起宏图
一、不息浪花卷前尘
二、一代憧憬化宏图
第二节 大展宏图,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一、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
二、桥缘,桥情,桥人生
第三节 建成学会,一桥一飞架天堑变通途
一、肩负起时代课题:建成学会
二、《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理想实现了
第二章 铮铮铁骨“争气桥”
第一节 独立自主气概
一、光华闪耀着行途
二、生命换取的纪念
第二节 自力更生风采
一、铸就“争气钢”
二、筑牢桥基座
第三节“争气”的永恒篇章
一、耿耿丹心照江流
二、铮铮铁骨贯长虹
第三章 九派浔阳壮河山
第一节 九川汇江且问桥
一、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万里长江万里情
第二节 一桥“缘结”两院士
一、坚实缘深向创新
二、丹心淬炼成“钢霸”
第三节 擘画河山满目春
一、奋斗的人生纪念
二、九九归一我傲桥
第四章 户门桥向新里程
第一节 迎春风,往事都如虹
一、“改渡为桥”成“破冰之举”
二、承前启后,掀开崭新一页
第二节 背水一战,缔造“第一跨”
一、“长大”气概“长大桥”
二、“六大”攻坚“六六顺”
第三节 新起点,虎虎而生威
一、大桥“黄埔军校”
二、湾区浪涌大海
第五章 开发开放浦江潮
第一节 争锋时代桥新篇
一、“租界”桥横
二、为国自豪
第一节 百年一跨过浦江
一、绘桥之形
二、桥以励志
第三节 与桥共舞向大海
一、南来北往
二、无问西东
第六章 曲尽其妙海天阔
第一节 之江之人
一、之江桥起“之死靡它”
二、“长虹卧波”长忆江南
第二节 之海之桥
一、之海克之难
二、之桥耀之天
第三节 之时之势
一、悠扬桥之曲
二、迈步海天阔
第七章 “超级工程”梦复兴
第一节 时代赋予机遇
一、时代刻下的历史注脚
二、坚如磐石的“定海神针”
第二节 “国之重器”扬创造伟力
一、总有一种力量激励他前行
二、“超级”匠心凝丹心
第三节 世界“超级工程”握手世界
一、“国家建桥队”显国之民心
二、握手世界,世界更精彩
后记
序言
桥,新中国一脉奋斗与创造的史诗
一、实干兴邦,时代乐章的启奏与华彩
海天一色,一桥连三地。伶仃洋上,“巨龙”卧长空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
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
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
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
民族志气。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正可谓:实干兴邦,奋斗强国;国之重器,民族精神
;桥梁乐章,时代华彩。
1948年12月30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一间简易的
房子里,一位伟岸巨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铺开纸张
,挥毫疾书,写下著名雄文《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
他在雄文中擘画新中国的蓝图,气势磅礴地指出:“中目
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一九四
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
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
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
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部恢
复。”
……
中国桥,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见证,是国家建设的民生
工程,是科技创新的文明前行。它饱含着建设者的智慧与
追求,它凝聚着人民的意志与力量,它展示着综合国力的
强大与提升。
新中国70年,桥梁建设者不断奋进,在现代世界桥梁
历史格局中异军突起,意义深远:每十年呈现一个历史变
化;一座桥改变一个环境,一个建设热潮引出一种“桥梁
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学会”,到
21世纪港珠澳大桥“惊艳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
去”,中国建桥人走出国门,中国建桥标准走向世界,一
幅幅共建共享共赢的世界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画卷,
因桥梁延伸而更加壮丽。
70年,这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向
世界建桥强国奋进的壮丽史诗!
这史诗,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引领
,矗立起时代精神的丰碑;这史诗,在大江大河、大山大
地间激昂回荡,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血脉;这史诗
,闪耀着“中国智造”的文明光辉,展现出世界文明创造
跨山越海的大国篇章……
导语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是首部新中国70年桥梁建设成就的精神史诗纪实报告文学。全书桥与人融汇,时代成就与人物形象并举,突出表达新中国70年向世界建桥强国迈进、中国桥梁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与创新精神,是献给新中国辉煌70年的一部题材重大、主题深刻、故事跌宕、人物精气神绽放的新颖佳作。
后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8个字是笔者近4年来采
访、写作桥梁故事最难忘的场景和感受,激励我在创作《
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的同时,开始构思
、准备本书的写作。有采访港珠澳大桥的相关积累,本书
的采访和资料收集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写作也多了新
的思考和感悟,“七彩七桥七十年,大国大桥大精神”便
成为本书的构架和主线。
新中国70年的桥梁建设和发展,是新中国70年壮丽辉
煌的篇章,是展示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对世界文明
贡献突出的一脉。从平原到高原,从大河大江到大山大海
,新中国桥梁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有着每十年一个飞跃的
清晰历史足迹,创造的每一个中国或世界“之最”都展示
出建设者追求不息的奋勇拼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
桥”是奋斗精神,是历史传承,是文明光辉,是实干兴邦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生动的缩影与写照。无疑,新中国
70年桥梁建设是一个富有历史与时代内涵的重大创作题材
,是充满审美意味的文学画卷,是中国告诉世界充满魅力
的“中国故事”。本书即由此组织篇章结构,以期由桥而
人,从故事至精神,由现象到内涵,在桥梁建设中察国运
、观世界,状写新中国桥梁建设的一脉壮丽史诗。
期望在心,多获相助。在我的纪实文学创作中,本书
采访尤为广泛,谨此特别致谢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杨盛
福、凤懋润先生,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
师郑明珠女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通建设股
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孟凡超先生,广东省交通厅原副厅
长陈冠雄先生。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肖汝诚教授。感谢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
张静、刘佩娅等诸位的周到安排、资料提供,使我长达近
一个月从长江中下游到浙江、福建沿海的采访得以顺利进
行;大桥局二公司徐军,四公司王帮琴,五公司谢珍、江
江及于淼等安排并陪同有关采访,得以省时省力。特别令
人感怀的是刘长元、谭国顺、车家明、董明芳、王方大、
任发德及李国桥、张嘉善、蒋祖义、龚长禄等老一辈建桥
专家和桥工热情接受采访,畅谈建桥故事、人生历练,令
我深受教益。唐浩、任刚对父辈的介绍和资料提供,肖世
波等专家对福建平潭大桥的介绍,为本书创作提供了宝贵
素材。广东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林荣有先生
和总工程师王中文,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首任局
长朱永灵,副局长余烈,总工程师苏权科,总监理张劲文
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林
鸣,岛隧沉管预制厂试验室主任张宝兰等一次次接受采访
,让本人获益良多。广东教育出版社对本书高度重视,林
玉洁女士从选题策划到图书编辑出版,出谋划策,统筹协
调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本书一路有力推进;林玉洁、唐娓
娓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在此一
并致谢!
致敬祖国!余不一一。
喻季欣于珠江听涛处
2019年8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的军人、记者和教授经历、学养,呈现在全
书思考深邃、文字优美、真情感人的一气呵成之中,
这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纪
实文学作品、主题创作精品。
——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
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一级作家)
作品突出“七彩七桥七十年,大地大桥大精神”
,以此形象描摹出新中国70年一脉壮丽史诗,一批鲜
活的国家桥梁建设功臣和新时代先锋人物跃然纸上,
“世界桥梁看中国”得到生动而深刻的展示。
——蒋述卓(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
新中国70年的桥梁建设与发展可歌可泣,一代代
中国建桥人的拼搏与追求气壮山河。这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坚毅前行,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的时代乐章,是世界文明创造的美丽“中国故事”
。我作为一个普通建桥人深怀感念之情,对这部精心
之作先睹为快。
——朱永灵(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第一
任局长)
精彩页
第一章 万里长江起宏图
滚滚长江千年奔涌,自古就有“天堑”之称。
天堑阻隔,在长江两岸建起跨越天堑的大桥,成为世代中国人的期盼。然而,长久以来,这一期盼的实现却遥不可及。历史绵延,长江虽多次出现因军事目的而搭建的浮桥,但从未有过“既便利两岸往来,又不阻挡水上原有交通”的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桥梁。
烟波浩渺,望穿秋水,长江依然奔流不息。蓦然回首,世代憧憬,已然化作崭新宏图。
第一节 蓦然回首,一代憧憬起宏图
一、不息浪花卷前尘
九省通衢,大江东去。不息浪花,卷起前尘。
往事越千年。
长江上第一座浮桥,为东汉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在与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作战中所建。公孙述在今湖北宜都利用险要地势,架起一座浮桥,但不久即被光武帝的水师利用风势纵火烧毁。《水经注》记载:“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160余年前,太平天国军队为攻占武昌,水营“千船健将……搭浮桥数座,直贯武昌城下”。然而,城陷桥毁,留下的往事不尽诉说。
在武汉建一座长江大桥的具体设想最早由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目的是沟通南北铁路。
1912年5月,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粤汉铁路将来要与京汉铁路跨江接轨,于是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预留了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但历史并未为此提供条件。此后30余年,我国桥梁界先驱之一李文骥曾先后四次亲历中外工程师对武汉长江大桥勘测和方案设计,他对此这样写道:“当时未详细测量研究,仅系一种拟议而已。”
然而,李文骥的这四次经历,不仅有着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一线清晰印记,更有着对武汉大桥世代憧憬的浓郁历史况味。
李文骥1886年出生于广东番禺钟村一个世代以教书为业的寒儒之家,191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土木工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在时为北洋政府粤汉铁路会办的詹天佑的支持下,李文骥等13名土木专业学生由国立北京大学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到武汉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并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将建桥意向代陈于交通部。这一次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当时建议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最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经武昌汉阳门、宾阳门连接粤汉铁路,并设计出公路铁路两用桥的样式。这一方案后来亦被称为“米勒方案”。可惜其时正逢军阀混战之际,这一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但当时已认为双层路面的建筑为最经济,不为无见。”李文骥在追忆中认为,此次选址为后来提供了有见地的历史资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聘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德尔为顾问设计建桥方案。李文骥负责测量钻探,并协助华德尔做方案设计工作。华德尔依据他在美国的经验提出了方案和概算,但他的方案耗资巨大,国民政府无力实施,建桥计划再一次落空。对这一后来被称为“华德尔方案”的设计,李文骥评价其在功能方面有所欠缺:“所选线在汉阳方面经过城边的小山,对于减少引桥长度无多大效果,究不如经龟山合适。”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连通京汉、粤汉两路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需求日见迫切。中国现代桥梁界的先驱、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茅以升,率领桥工处梅肠春、李学海、李文骥和卜如默四大正工程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对大桥桥址作测量钻探,做出方案和预算。但此时日寇入侵,国难当头,这一方案依然无法施行。
亲自设计、主持施工建成钱塘江大桥后,茅以升专门筹建了中国桥梁公司,并在汉口设立办事处,李文骥任办事处主任。1946年8月,京汉、粤汉铁路局和湖北省国民政府组建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茅以升为总工程师,梅砀春、李文骥等为正工程师,他们又一次做出了大桥设计方案。这一方案结合过去的方案并予以改进,是茅以升和梅肠春在一次乘火车的旅途中所确定,被称为“茅以升一梅旸春方案”。然而,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计划再次被搁置,英雄唯有嗟叹。
一次次规划,一次次付诸东流。
前尘浪花去,天堑盼来人。建桥报国志,唯等时代新。
二、一代憧憬化宏图
1949年10月1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庄严宣告,唤起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大潮。
惊涛拍岸,山河已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他们面对长江天堑,开始描摹崭新的时代蓝图。
随着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时年63岁的李文骥心潮澎湃,提笔写下《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并与茅以升领衔的几位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民政府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深情建议以此“为建设新中国的开端,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在“建议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