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未来5年在职场会发生什么)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日)铃木贵博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在“工作消失”之时,白领的很多行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将在未来20年中剥夺人类一半的工作,但现在大多数人对此警戒心不强。日本百年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铃木贵博在本书中预测了严酷的未来:由人工智能造成的劳动环境变化已经开始,尤其是白领,将在未来五年遭受残酷变化的冲击。书中提出并解答了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工作一年比一年忙,收入却没有增加?
工作岗位将以怎样的方式消失?
今后应该怎样择业?
未来十年间,能够生存下去的岗位有哪些?
我们的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本书在即将到来的“AI失业”前夕,从专业视角为你做彻底的预测和解读,帮助你提前改变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冲击。
作者简介
铃木贵博,日本百年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美国注册会计师。东京大学工学院物理工学科毕业。1986年进入波士顿咨询集团。曾参与多项对跨国企业、高科技新兴企业的咨询工作。2003年创立百年咨询顾问公司,为企业提供成长和持续发展战略,协助企业跨越“寿命”壁垒。代表作有《公司的组织可以改变吗?》《逆转战略:Willcom将“弱”变“强”的意志经营》《IT不可说的九个秘密》等商业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 围绕在“AI失业”周边的世界
工作岗位将以怎样的方式消失
超级计算机“京”的意义
深度学习的实现
何谓“AI失业
岗位消失的现象将首先始于专业领域
知识型工作者获得高收入的历史将画上句号
未来20年内,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也将逐渐消失
30年后的里程碑——奇点
为什么律师工作还毫无消失的迹象可言
为什么“AI失业”将从金融与运输行业开始
可以轻松购入十万台超级计算机的那一天
眼下,在你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
第二章 强化装备的效果有多可怕
为什么工作一年比一年忙碌
一个月轻松完成16篇连载副业的当下
工作的生产力翻倍,收入却不见变化
强化装备会议的紧张感
过去往往不了了之的会议,如今拥有很高的生产力
“系统化使工作变得轻松起来”只是一时的
智能手机之后,接下来将登场的是什么
已经问世的“人工智能秘书
“摩登时代”再次来临
第三章 “正式员工”的消失
其定义和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就业人员不断增加,正式员工却在减少
零工、兼职人员的工作难度正在提高
正式员工的业务将转变为研究“成功模式
正式员工数表面看似停止下滑的理由
标准化流程使正式员工开始非正式化
有了局域网,不再需要公司内部的人情往来
有了“RPA”,白领的办公处理业务将会骤减
大银行里大规模下岗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重申一次,所谓的“正式员工”到底是什么含义
传统定义上的正式员工终将消失
第四章 日本“按规聘用”的观念将走向末路
要“Al失业”,还是要AI落后国
自动驾驶汽车即将带来的岗位消失倒计时
即使岗位消失也不会出现“AI失业”的秘方
Uber(优步)给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带来的冲击
今后自动驾驶汽车引起事故时,将会怎样裁决?10g
要“AI失业”,还是要Al落后国
水面下进行的“AI医生”研发
“AI失业”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
AI要与人类“同工同酬
第五章 人工智能创造出的“便捷而又可怕”的未来
你的“选择”是怎样被控制的
新型的人工智能宠物
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大宠物品牌的企业
会说话的宠物走红的条件
真正智能的人工智能将为我们提供如此“美好”的未来
智能机器真正的主人是谁
中美大型IT企业即将创造出的未来
亚马逊效应与人工智能
第六章 不再需要人手的职场,人手永远短缺的职场
职场和人生目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023年,日本的职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那些“不再需要人手的职场”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年轻工薪阶层的“艺人化
那些“招不到人的职场”里也有省力的空间
何谓快递危机
体力劳动的价值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
未来,幸福的人生究竟是什么
你有那么热爱工作吗
比法国国王还要幸福的日本人
21世纪20年代的幸福是什么
第七章 十年后仍可幸存的“三种人才
今后应怎样择业
“‘AI失业’并不可怕”这一观点的陷阱
力争攻克那些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
哪怕广泛应用型人工智能无法问世
人工智能带来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未来十年间能够生存下去的岗位有哪些
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商务是什么意思
目标要转向人工智能未来十年“无法做到的”工作
第三种选项:机械电子化(即脑体并用)人才
40岁以上的人目前需要做些什么
后记
序言
“‘AI失业’是个什么鬼东西?!”
在听到我说出人工智能的推进必将造成人类大批工作
岗位消失时,相信很多商务人士的脑海里都会闪过这样的
念头。
人工智能将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全社会都
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目前,由于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进
行这项研究的学者还相对较少,笔者有幸受邀到各地,为
到场的人们讲解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经济前景。
尽管听讲时大家对内容兴致盎然,但当探讨完人工智
能的话题,换个地方几个人一起闲聊时,总有些企业的经
营者语重心长地提醒我:
“可是,目前的问题,应该说还是劳动力缺口太大呀!

也有人冒出这样一句:
“要是真能依靠人工智能淘汰一批岗位,使劳动力过
剩,我们就不愁人手啦。可惜,那样的好日子,目前还八
字没一撇啊!”
接着,便是一阵哄堂大笑。
说什么人工智能即将改变世界,还太过遥远。摆在经
营者面前的现实课题,更多的是如何在少子老龄化的社会
背景下,顶住通缩的压力,力求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才
是经营方面正面临的难题——大多数商务人士都抱有这样
的看法。
然而事实上,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人工智能
之间,有着割不断的关系。
为什么贫富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热衷于聘用非正式员工(非正规
雇佣)?
为什么越是呼吁改革工作方式,我们的职场越是变得
忙碌?
为什么只见生产力提高,不见收入增加?
为什么都说业已形成新的阶级社会,底层人群还在不
断增加?
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与我们眼前的劳动、薪资
等息息相关。而问题背后的源头,正是人工智能。越是从
经济层面研究人工智能,越能看清其深层的结构。
人工智能导致工作岗位消失,并非出现在未来,而是
旱在30年前就开始了。并且正以现在进行时的趋势,一路
高歌猛进。
同时,还有一点也相当重要:因少子老龄化社会特有
的人口结构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能通过因人工智
能导致的岗位消失及“AI失业”得到解决。相反,两种因
素盘根错节在一起,更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
有消息宣布,大型银行在未来十年将有成千上万的员
工失去工作岗位。究其原因,通过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实
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后,将很难有柜员们的一席之地了。
劳动力在旧的市场失去了岗位,自然会向新的市场岗
位流动。然而,这一流动如果是均衡的,当然没有问题,
可事实是:即使银行柜员们失业,也不可能为人手奇缺的
养老护理一线或物流一线增加劳动力。
诸如白领工作、中老年人士的脑力劳动必将被人工智
能取而代之。与之相对的,却是急需年轻劳动力的蓝领工
作将始终无法招齐人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格局,正是因
为面临消失的工作岗位与人手紧缺的工作岗位之间处于严
重的失衡状态。
在本书前半部分,首先将阐明人工智能在劳动力市场
可能引起的种种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努力工作,生活却
不能变得更好?为什么改革工作方式会成为一个被普遍热议
的社会问题?笔者将围绕人工智能这一核心阐明这些问题的
结构。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论述今后我们的社会将发生怎样的
变化。
这后半部分内容,其实是笔者在上一本书《工作岗位
消失:要在AI时代生存下去,我们眼下能做些什么》里对
目前到2045年间的整个论述内容的修订版。
上一本书主要基于“以经济为切入点,预测人工智能
将带来的人类前景”这一观点论述,并将观察的结果归纳
入书,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读者的注意力似乎被吸
引到了那些20年后才会发生的巨变上。
这一问题也是与本书开篇提到的经营者们有关联的。
许多读者都认为,“m失业”的情况20年后才会出现。
实则不然。
“AI失业”眼下已经发生,它是摆在
我们眼前的,是如今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将本书时间轴设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
来五年后,最多到十年后。将考察的焦点集中在人工智能
将引起怎样的社会变化上。
再重申一次,本书后半部分内容将着重预测未来的社
会前景。其主要时间轴为未来5~10年后。
短短五年,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吧?
有人也许会这样想。
然而,雷诺日产联盟目前已提出目标,到2022年就要
推出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了。这还仅仅是三年后的计划
而已。
各位也知道,只要五年时间,即使是那些与玩具不相
上下的IT机器也可能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1995年,卡西
欧曾上市过一款人气产品——最早的商用数码相机。面市
之初,它也一度被摄影界贬称为“玩具而已”,但仅仅五
年后,数码相机就达到了200万像素,这也导致了胶卷相机
正式进入衰退期。
人工智能掌握深度学习仅始于2012年。而五年之后的
2017年,围棋界的世界冠军已无法与人工智能相匹敌。
那么,未来五年、十年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巨变?这
也应是各位读者现在就要站在现实角度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此刻,正处于“AI失业”来临的前夜。趁着我们还
有时间,趁着我们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让我们
一起来关注一下“AI失业”将带来怎样的未来吧。
导语
本书是一本职场励志类财经书。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2018~2023年,“工作消失”前,白领的很多行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有预测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将在未来20年中剥夺人类一半的工作,作者预测“由人工智能造成的劳动环境变化已经开始了,特别是白领将在未来五年受到残酷变化的冲击”。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怎么做?本书在“AI失业”前夕,为读者做彻底的预测和解读,帮助读者提前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
后记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掉。”这句话是伟大的经济
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名言。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通知漂浮在海面上的帆船船长
“三天后风暴就会停止”,这种举动并无意义。问题是发
生在眼下的。
与此同理,20年、30年后的预测未尝不重要,但经济
学主要应解决从现在开始到不久的将来发生的问题,否则
就没有意义了。对大恐慌时期开出治疗药方的凯恩斯想讲
述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去年夏天,本人通过讲谈社出版了《工作消失:要想
在AI时代生存下去,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一书。据说在
2045年即将来临的奇点之日,人工智能终将达到全世界人
类头脑聚集在一起都无法匹敌的高度。以那一天为转折点
,人类社会也将无法回头,正式步人全新的阶段。而为此
提出长期的课题,正是本书的目的。
这本书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人工智能的进化来讲,
以2012年开始深层学习为转折点,已大大颠覆了之前的前
提条件。也因此,该书在较早阶段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
今后30年内将会发生的巨变,并且收到了诸多读者的感谢

但也有不少人对该书提出了意见:我们看懂了长期来
讲,我们的工作都将消亡;但是,今后十年问,我们又应
怎样生存?这一点还毫无头绪。
的确如此。如今,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经营难题是人
手短缺、无论如何招不到人。在快递一线、零售一线以及
餐饮一线,人手匮乏已成为经营者们面临的最大瓶颈。
“别再说什么岗位消失的鬼话了。现在愁的是有工作
没人手。”无疑,这才是诸多不得不在现实的风浪中逆风
前行的经营者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可是,这一局面今后将会变得更加混乱。在人手短缺
的同时,岗位消失正在慢慢开始。
那些以往计算机实现不了的领域里,人工智能可以取
而代之的时代已经到来。只要预见一下今后五年就可知,
自动驾驶汽车即将出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即将带来金融行
业的巨变,RPA即将带来办公操作无人化,等等,工作岗位
的消失规模将是数百万计的。
问题是,这些变革仍处于不成熟的发明阶段。我们被
刀具割伤时,如果刀具锋利,伤口会好得更快,而被钝刀
割伤时,伤口迟迟不能痊愈。与之同理,宛如钝刀一般的
变革在今后五年的未来里,也将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
回看本书便可得知,即使是这种钝刀一般的变革,也
就是说,这种迄今为止尚不成熟、只能在某种程度范围内
协助人类工作的IT发明,依然给劳动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影
响。
通货紧缩、非正式劳动者增加、改革工作方式所带来
的社会问题,这些现代社会的病灶与尚不成熟的人工智能
发展,两个极端同时存在,并日益形成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新型底层人群不断扩张——身处
这样一种现代社会的洪流之中,我们应怎样应对才能生存
下来?这才是大众期待的研究,也是经济学研究者们务必阐
明的课题。
而这本书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将现代社会里发生的
种种现象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联,逐一对其进行阐明,
并尽可能具体地着眼于人工智能当下的问题,从社会学、
经济学的观点将问题解释清楚。
正因这一研究属于尖端领域,能否准确预测未来的前
景,以及本人的预测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期待,尚
有待数年之后的评判。但问题正在当下发生,假如本书能
对各位读者当下的判断发挥一定作用,笔者将感到无上荣
幸。
本书在执笔之际,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的大众也展开
了各种形式的讨论。本人受邀参与了各类研究会、演讲会
,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报道节目,在此无暇一一列举各位
热心人士的姓名。正是从这些一线讨论中,诞生出了本书
的主干内容。
讲谈社图书编辑唐泽晓久先生与现代经济的平原悟先
生在本人发表上一部作品之后,显示出极大的关注。同时
,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从多个切人点与本人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PHP研究所《THE 21》的总编吉村健太郎先生、第二
制作部总编中村康教先生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同本人一起
展开与本书相关的论题讨论。最终本书得以完成,也要归
功于二位对论题的高度关心与热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
的谢意。
各位看完本书的读者,应当已懂得了人工智能即将带
来的劳动环境巨变。时不我待,这些也是眼下正在发生的
社会问题。在这一变化趋势中,我们应怎样生存下去?怎样
构建起幸福的未来?还将有更大的课题等待着我们。
精彩页
我们大脑处理计算的能力,是快于计算机,还是慢于计算机?对于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关于人类的大脑,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意识产生于哪里?”“思考与记忆的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对于大脑这些基本构造,医学上能够给出解释的部分尚远远不足。
尽管如此,医学家们仍通过种种方式推测出了人脑的计算能力。
在雷·库兹韦尔所著的《奇点临近》一书中,就将人工智能超越全人类大脑的那一刻命名为“奇点”。根据该书的观点,若根据视网膜对人眼所见图像信息的处理速度来估算整个大脑的处理能力,可知大脑一秒钟所能达到的计算能力约为1014次。
同时,有另一项研究也通过将小脑的构造推及整个大脑,得出大脑的计算能力为1015次/秒这一结论。以上观点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雷·库兹韦尔则对大脑的性能做出了更为大胆的估算,推测其计算能力约为1016/秒。
那么,再来谈谈令日本引以为傲的超级计算机“京”吧。这台超级计算机曾在日本政府行政改革会议上进行业务分类时备受质疑:“我们难道就不能甘居第二吗?”因而导致项目经费被缩减100亿日元,项目的发展也面临危机。但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它最终仍得以于2011年荣登超级计算机处理速度第一名的宝座。
“京”,日文发音为“KEI”。它是数字的单位,万、亿、兆1的再上一位即为京。“京”这一得名,也正是源于该台超级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进行一京次的计算处理,“京”也是世界上首台达成这一目标的计算机。
看懂了吗?一秒钟一京次,即1016次。也就是说,超级计算机“京”是历史上首台达到与人脑同等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也正是自2011年起,世界上最快的电脑开始发挥出比人脑更为快速的计算处理能力。
可话说回来,以上内容归根结底还仅止于硬件部分的发展。摩托车近百年前行驶速度就已快于人类,蒸汽机的力量也早在1 9世纪就超越人力,至于磨面粉的工作,使用风车更是要远快于人手。若是单纯比较处理能力,这些显然都不必多说。
问题是,就在硬件性能追上人类的第二年,又出现了另一项技术革命。2012年,谷歌开发出了全世界首个“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分辨出猫的人工智能”。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必须由人类先给出定义——“猫是个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判断出该物体是否是猫。而这一次则不然,谷歌只需从YouTube中抽出1000万张图片,并给出“这个是猫”“那个不是猫”的信息,人工智能就能独立分辨出哪些是猫了。
这就是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新技术,它也是一项实现人工智能开发领域50年来重大突破的伟大创举。
事实上,那些如今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基石的发明、发现,也正是在这两年间,即2011年、2012年出现的,这两年也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超越人类的一大转折点。即硬件在201 1年、软件在2012年,开始获得等同于人脑的能力。 话题也许扯得有点远——只因曾于墨西哥鼎盛一时的玛雅文明历法恰好到2012年终结,2012世界末日之说也一度大行其道。当时,大量相关书籍纷纷面世,甚至名为《2012》的好莱坞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然而,毫无疑问的是,2012年并未出现人类灭亡的情形。
而据玛雅历法研究者称,历法中也全未提及人类终结的内容,而只是预言了到2012年以前的大时代将终结,历法进入新的时代。可是,与玛雅历法的预言极为巧合的是,正是以2012年为转折点,一个人类未知的时代——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时代开始了。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