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像唐人一样生活/日常古典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徐俪成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春秋四季的起居行止、时令佳节的传统习俗,到饮茶、下棋、旅行、运动乃至动物保护、娱乐八卦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趣意盎然的唐人生活画卷,让严肃枯燥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伴随读者重返盛唐,拾摭一千年前的光影与红叶。
作者简介
徐俪成,201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目前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晨晖学者。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发表论文《博采汇通,以故为新:陈伯海研究员访谈录》等。
目录
辑一 节气与庆典
新开凉殿幸金舆:唐朝宫廷的消暑秘方
安体之佳所,养神之胜地:郊外行宫|取冷蛇、辟暑犀、
风松石:异域珍宝|水车踏水上宫城:机械水幕
安得赤脚蹋层冰:唐人的夏季日常
夏装、北窗、凉席:居室防暑|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
乐:山中避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采冰解暑
红炉燰阁佳人睡:唐入冬日取暖手册
烧出炉中一片春:燃炉采暖|帘幕、地毯、毡帐:室内保
暖|皮裘、袍袄、纸衣被:御寒衣装
会同万国朝华夷:唐人是如何欢度国庆的?
生日庆典的起源|献寿成新俗:如何设计首个国庆|同朝
百郡杯:士庶同乐的盛典|承露丝囊世已无:盛世残影
明珠步障幄黄金:古典婚礼备忘录
无处不在的“礼”|恋爱、占卜与通书:婚前三部曲|起
早贪黑,作诗散财:漫漫迎亲路
辑二 生活与娱乐
酒醒春晚一瓯茶:回到唐朝吃茶去
从中药到饮料|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茶圣陆
羽和佛寺的饮茶传统|茶的烹制和饮用程序
向镜轻匀衬脸霞:红颜观察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貌取人的唐朝社会|腊月里的护
肤礼包|药王教你自制化妆品
五岳寻仙不辞远:大唐旅行攻略
不但放假,而且公费:公务员之旅|以科举之名壮游:读
书人的特权|“守选”顺便旅游,没准还有艳遇|僧侣
乃“穷游”鼻祖
朝避猛虎夕长蛇:在唐朝出趟远门
猛虎、贼盗与瘴疠:危机四伏的旅程|干粮、武器、丹
药、护身符:远游的行囊|择吉卜筮与祖道:出行前的
仪式
霹雳应手神珠驰:马球与军中政治
马球的起源与规则|唐朝皇室的马球爱好者|马球、禁
军与宦官专权|军中之戏与人心向背
黑白谁能用入玄: 围棋如何成为高雅游戏?
声名不佳的早期生涯|对围棋的辩护与反驳|社会变动
中的新希望|从崛起到极盛
辑三 法律与商业
强梁御史人觑步:“人民的名义”在唐朝
中国古代的纪委和检察官:御史|动摇山岳,震慑州县:
御史地位的提高|从“风闻言事”到“三司推鞫”:唐代
监察官员的工作流程|唐代的侯亮平:元稹
天地哀矜在好生:唐代的动物保护
只限于春季的动物保护|资其力必报其功:对工具性动物
的保护|儒道释的慈悲精神|过度保护的弊端
几见报仇身不死:复仇者联盟前传
儒家复仇观与汉代的复仇者|唐代的复仇风气|唐代复
仇案的处理程序|从陈子昂到柳宗元:一场跨越百年的
辩论
侠客犹传朱亥名:聂隐娘为何属于唐朝?
侠以武犯禁:刺客与皇权|奸人遍四海,刺客满京师:唐
代的刺客生态|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刺客与雇主的辩证
关系|不愿从焉:刺客的归宿
卖丹磨镜两途贫:被聂隐娘选中的磨镜少年
道教的磨镜秘法|《聂隐娘》中的道教元素|修炼寂寞:
聂隐娘的选择
卖垆高挂小青旗:盛世商贾图
远渡重洋的瓷器广告:商标与题记|声色交织的贸易市
场:叫卖与招牌|酒店的揽客之道:酒旗与胡姬|如何吸
引顾客的眼球:斗宝与斗唱|营销的最高境界:面向需
求,铸造品牌
辑四性甥|与身份
自恨罗衣掩诗句:唐代女性文人生存报告
女性为什么读书?|称量天下文士:城楼上的上官婉儿|
无功利的阅读:女学士与女博士|傍身或寄情:倡家的才
女们
叶上题诗寄与谁:宫女传书与长安水利
石凳通渠引御波:水抱长安|愿随流入御沟泉:流动的身
份符号|君恩不禁东流水:来自皇宫的“漂流瓶”
富贵不来年少去: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唐朝
中年男人?
头童齿豁眼昏花:身体危机|生不成名身已老:心理危
机|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应对之法
强中更有强中手:唐朝选举中的鄙视链
按地录取的乡贡|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折磨过韩
愈的吏部科目选|“最为高科”的制举
雏凤清于老凤声:被制造的“神童”
家学与早教:“神童”起跑线|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父母
包装|假其谈价,虚其声誉:名人站台的秘密|物速成则
疾亡:“神童”之思
猿熟马驯方脱壳:弼马温小史
“弼马温”与“辟马瘟”|中国历史上的猴马关系|“心
猿意马”与全真道内丹术
后记
序言
汉唐故事与盛唐气象
查屏球
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唐”是一个让人兴奋的词。
翻检史书,发现最早以汉唐连称并将之作为政治理想
的是宋真宗。《宋史》卷三:“己酉,封乳母齐国夫人刘
氏为秦国延寿保圣夫人。先是帝以汉唐封乳母为夫人、县
君故事,付中书已,乃有是命。”这是宋真宗咸平元年
(998)十二月的事。宋真宗属知识型的君王,好以汉唐正
朔自居。面对西夏与契丹的威胁,这也是提升宋廷凝聚力
的最有效的手段。其后则有了“汉唐故事”专书,《续资
治通鉴》卷第八十一“哲宗元祐四年”:“甲戌,苏颂等
奏撰进《汉唐故事分门增修》,诏以《迩英要览》为名。
”《宋史·艺文志》有“《汉唐事实》十五卷”,可能就
是同一书。
其实,汉唐一系并不是一个种族概念,中国古代很少
有族系意识,所谓华夷之辨,不是要与服饰语言“非我族
类”者划明族别界限,而是要强调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
后、人性与兽性的区别。古代中国的政治理想多以“尽复
古制”为上,春秋战国好言黄帝尧舜之治,两汉儒家多言
周公礼乐之制,魏晋之后,又以汉武之制为正宗,唐人即
以尽复汉制为口号,唐之后,又以盛唐为标榜,“依汉盛
故事”是宋人政治选择的基本理由。值得关注的是,这种
复古化口号说到唐就为止了,宋元明清四朝都没有成为政
治理想而为后人所认定。虽然中国从近古到近代多承宋型
文化,但是,后人仍多以大唐为理想世道,因此,长期以
来在与外族交流时,多以“唐”为中国人的标识,在世界
各地的华人区也都被称为“唐人区”。
原因何在?唐人与汉人一代都是民族史上值得骄傲的
年代:在政治上,有过被史家肯定的文景之治、汉武之治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在与周边游牧民族相争中,总处
于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在思想史上,唐儒对汉儒之学进
行集大成式的总结。汉唐经学与宋明理学是两个明显的阶
段,与此相应,唐与宋也有了古代与近世的分别,唐代也
因此而成为后人复古化政治理念的一种表征,因与今有了
距离,就给了史家与文人关于唐朝与唐人的想象空间,使
之成为令后人自信的文化资源。
唐诗的魅力就在于给后人提供了这样的隔空想象的空
间。鲁迅说过:好诗都让唐人写尽了,后世若无如来佛本
领,大可不必操笔。这并不是说后人无法逾越代唐人的才
华,而是产生唐诗的文化土壤不可复制了,带着唐人气息
的诗自然也就消失了。回不到唐代,成为不了唐人,这才
是唐音不再重现的主要原因。与《千字文》《百家姓》一
样,《唐诗绝句》《唐三体诗》《唐音》《唐诗选》《千
家诗》《唐诗三百首》成为各时代最通行蒙学教材,现存
的唐诗选本的宋元刊本卷首多有“唐高祖开基图”“唐太
宗混一图”“唐地理图”“唐藩镇图”等,编者显然考虑
到读者有认知大唐的知识需求,满足这一知识需求,维持
并传承这种文化记忆,是这类唐诗选本的一大功能,也是
这类选本流行的原因。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固然需要共
同的语言与习俗,同时也需要有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以
及由此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传统。所谓盛唐之音、大唐气
象,就是这样一种文化记忆。人们喜欢唐诗,更喜欢产生
唐诗的文化土壤与文化气息,希望认识唐人的生活,了解
唐人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营造出盛唐气象。
徐君《像唐人一样生活》一书就体现了这样一种认知
心理。本书似是一部通俗版唐人生活史,对唐人衣食居行
以及习俗、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又类似于
唐人世界的百宝箱,材料充实,内容丰富。作者取材恰当
,所述事例多突出了唐代社会的特色,既可让人感受到唐
人富足、精致的贵族气息,也可使人认识到唐人世界开放
包容的风气以及形形色色的世俗味与市井气。作者是一个
学者、古典博士,却能采用网络流行语与现代化的叙述方
式讲述千年之前的事,文笔流畅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可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我们与大唐的距离以及内在精神的
联系,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旅行。
导语
关于唐朝历史文化,现有讨论多集中于国家宏观叙述或帝王个人画像,对于平民生活的描绘较为稀少,或仅仅流于表面的介绍。而真正能打动普通读者的,却是与其所处阶级及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细节,能让他们在古今相照中返观自己当下的生活,获得知识的补给与思想的启迪。
后记
说起唐代,我们会想到什么?
也许会想到广阔的疆土,想到长安洛阳的繁华;想到
李白与杜甫,想到文学艺术的昌明;想到武后与杨妃,想
到叱咤政坛的女性;想到藩镇、宦官和党争,想到政治权
谋的尔虞我诈……
这些都是唐代吸引人的地方,却并非唐代的完整面貌
。历史常常会将唐代书写成一出华丽的戏剧,演员们精心
准备,粉墨登场,将最宏大、最具戏剧性、最吸引眼球的
剧情和场景展现给观众。这些演义与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足以使观众们目不暇接,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但在另一
方面,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和故事离现实太过遥远,让人们
忘记了将心比心地体会古人的心情,忘记了古人和今人一
样也有七情六欲、柴米油盐——而这些看似繁杂琐碎的内
容,恰恰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历史学界越来越少关注帝王将相发迹变泰的
事迹,而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对古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研究
上。在视角的转移中,笔记类书、诗歌散文、碑铭墓志、
敦煌卷子、文物图画等许多过去关注很少或者接触困难的
文献资料被重新挖掘出来,成为了解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
拼图。几十年里,几代学者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将这些
零散的拼图逐渐接合到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唐人生
活的完整画卷,可惜这些成果并没有被充分地介绍到学界
以外。这本小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诸君随着前辈
学者的脚步,像拍摄舞台花絮的摄影师一样,仔细探查一
番“大唐盛世”的幕后故事。
当放下猎奇的心态,真正感受唐人的日常时,我们会
发现,唐人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他们的生活,与如今
的人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天热的时候,唐人也会上山
避暑;天冷的时候,唐人也会补水保湿;婚礼的时候,唐
人也会发红包,喝交杯酒;放假的时候,唐人也会说走就
走,出门旅游。在当下,我们常常会就许多复杂的社会问
题进行激烈辩论:如何解决官员腐败,如何处理私自复仇
,如何评价动物保护,如何面对性别差异……事实上,针
对其中的很多问题,唐人都已经进行过细致的思考和探讨
,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一点儿也不比我们浅薄,他们
选择的解决之道,有些放到今天也依然适用。在另一些领
域里,唐人面对的具体问题也许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但他
们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态度与做出选择所依据的伦理,却和
我们并无二致。这本小书叫《像唐人一样生活》,就是想
说明,对当代人来说,唐人的生活,与其说是一出奇象迭
出的戏剧,不如说是一面洞彻三世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自
己的面貌,也映照出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缘由。
当我们说起过去,总喜欢强调它与当下的不同。晚清
以后,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向传统告别,
大步迈向现代社会,启蒙者们将过去的一切总结为“封建
习俗”,加以批判;近十几年来,国力日渐强盛,我们开
始努力塑造文化自信,又倾向于将过去的一切都归纳成“
文化传统”,大力宣扬。不管是“封建习俗”也好,“文
化传统”也罢,都好像是游离在当下之外的、需要我们去
批评或接受的身外之物。然而事实是,这些看似遥远的“
封建习俗”或“文化传统”,一直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
面貌留存到了当下,留存在我们身上。过去从来不会与当
下隔绝,这正是过去的意义所在,也是传统的力量之源。
2015年夏天,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上映,引起不
小的热潮。当时担任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编辑的本
科同学彭珊珊女士命我写一篇关于唐代刺客的小文章,发
表之后反响不错,于是便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和唐代历史
有关的随笔。这些随笔大多是以当时的一些热点事件或问
题为缘起,向读者介绍唐人在面对类似处境和问题时的应
对之策。两三年下来,居然已小有规模,也受到了不少师
长学友的指导和鼓励。到了2017年夏天,任职于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硕士同学刁俊娅女士鼓励我将已有的
文章结集起来。之后一年,我又奋起余勇,陆陆续续补写
了一倍的篇幅,终于形成本书的规模。在写作过程中,澎
湃新闻的编辑彭珊珊女士和钟源先生提供了许多精彩的修
改建议,使原本稍显呆板的文字逐渐变得引人入胜;出版
过程中,责任编辑刁俊娅女士在标题的拟定、段落的划分
与具体行文方面都花费了很多心思,使这本书能够呈现现
在的精致。还要特别感谢胡晓明教授、陈引驰教授与查屏
球教授三位恩师,在百忙之中赐语鼓励,尤其是查屏球老
师的赐序,提供了更宏观的文化关照,使小书增色不少,
也使我更有勇气让它面世。
这本书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出版历经三年多,我的身份
也从博士生变成了教师。虽然过去之我已不是现在之我,
但正是过去师长的谆谆教诲,与过去结下的同学之谊,方
才成就了本书当下的面貌。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也是如此。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传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都会一直跟
随我们,也正因为如此,唐人的生活看似陈旧过时,却能
像济慈笔下那尊“不会衰老,永远秀丽”的希腊古瓮,或
者王延寿笔下那座“规矩制度,岿然独存”的鲁殿灵
书评(媒体评论)
鲁迅说遥想汉唐多少宏放。不仅唐人的精神意气
、开放自由值得现代国人学习,其生活细部也十分值
得今人品味。一草一木总关情,读这本书,多少可以
唤醒中国人心头的那一份浪漫高华,使我们弃其鄙俗
,渐近大唐。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打捞沉埋历史尘埃中富有光采的断片,心明手巧
,精细缀合成唐人生活的镶嵌画,千年之遥的日常如
在眼前。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书似是一部通俗版唐人生活史,又类似于唐人
世界的百宝箱……所述事例多突出了唐代社会的特色
,既可让人感受到唐人富足、精致的贵族气息,也可
使人认识到唐人世界开放包容的风气以及形形色色的
世俗味与市井气。
——查屏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精彩页
新开凉殿幸金舆
唐朝宫廷的消暑秘方
五代笔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过这样一则唐玄宗的逸事:一年夏天,玄宗临幸东都洛阳,当时正值酷暑。玄宗觉得热得受不了,忽然想起随行而来的姚崇甚有智计,于是命令高力士去找姚崇,观察一下他是怎么避暑的。高力士出门以后很快就回来禀报,说姚崇正穿着葛衣,骑着小马,在树荫下漫步。玄宗听了以后,立刻如法炮制,自己也去树荫下骑马,果然“顿忘繁溽”。
在树荫下骑马兜风可以让人感觉凉爽,并不算是多伟大的发现,与玄宗同时代的诗人高适就曾经写过“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这样的诗句。以玄宗的雄才伟略,居然将这种避暑方法当作高明妙策,确实可发人一笑。不过想来也可理解,玄宗早年生活虽然坎坷,但毕竟是以皇子的身份,自幼生长于深宫,自然对这些下士庶民的解暑小技巧知之甚少。
的确,在封建社会,皇帝能够掌握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虽然他们和百姓一样需要在夏天面对酷暑的侵袭,但在这些资源和权威的支持下,却可以掌握比一般士民有效得多的避暑方式。
安体之佳所,养神之胜地:郊外行宫
比如夏日出门避暑,一般百姓和士人都需要自行寻找植被繁茂的山林,如果路途遥远,还需要考虑借用寺院僧房解决住宿问题,并赶在假期结束之前回去工作。与之相比,皇帝则可以组织人力在海拔较高处建立避暑行宫,长时间留在凉快的地方办公。中国古代皇帝建立避暑行宫的传统源远流长,从秦汉时长安北面著名的甘泉宫,到清代皇帝避暑的承德避暑山庄,皆是此类。
在初唐时期,民生还未恢复,皇帝们觉得大兴土木建立行宫太过劳民伤财,于是较多利用从隋朝继承下来的九成宫作为避暑行宫。九成宫位于长安西北的渭北高原上,海拔比长安高出近五百米,四周山林茂密,凉爽宜人。唐太宗在位前期,隔几年就要带领皇亲与高官临幸九成宫,并在宫中处理政务,常常一住就是半年之久。贞观六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之时发现了一处泉眼,随行的秘书监魏徵以为祥瑞,写下一篇《九成宫醴泉铭并序》,又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亲自书丹,铭于碑上,保留到了今天,成为欧楷的经典作品。在序文中,魏徵形容夏天的九成宫“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认为论到避暑的功效,连汉代的甘泉宫也无法与之比拟。
在贞观后期,唐朝国力逐渐强盛,唐太宗也有了大兴土木的想法,他派人在陕西南部的终南山麓建造了一所翠微宫,成为唐朝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避暑行宫。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唐太宗年年到此避暑,并最终在翠微宫的含风殿中病逝。唐太宗病逝后,翠微宫逐渐荒废,后来被改建成翠微寺,成为著名的密宗寺庙。中唐诗人刘禹锡经过翠微寺时,想象当年太宗在此避暑的情景,写下一首《翠微寺有感》,诗云:“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在感叹翠微宫荒废寥落处境的同时,也是站在中唐人的立场缅怀贞观时代,感叹盛世无法重来。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