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吉光片羽(红楼梦中的珠玉之美)(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丽虹//梁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辑一 头饰
王熙凤的金丝八宝攒珠髻
宝玉的辫子
真真国的祖母绿
芳官的耳坠
龄官的金簪子
王熙凤的“攒珠勒子”
辑二 颈饰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薛宝钗的金锁
湘云的金麒麟
辑三 手饰
北静王的手串
元妃的端午节手串
南安太妃的戒指
平儿的虾须镯
金钏与玉钏
辑四 腰饰
宝玉的腰挂
贾琏的汉玉九龙珮
梅翰林们的玉绦环
柳湘莲的定情宝剑
邢岫烟的碧玉珮
辑五 杂项
贾府的压岁钱
贾母的蜡油冻佛手
宝玉的缠丝白玛瑙盘子
宝玉的扇坠
黛玉的玻璃绣球灯
史湘云的“童子乘槎”
探春的白玉磬
李纨的翡翠盘子
莺儿的络子
秦可卿的联珠帐
庆国公的旃檀香护身佛
鸳鸯的牙牌令
晴雯的鼻烟壶
妙玉的砸飑斝
莺儿的“方胜”络子
茗烟的卐字相好
石呆子的扇子
贾母的收藏悲剧
贾府的银模子
冷子兴的古董经
贾母的金玉如意
精彩页
王熙凤的金丝八宝攒珠髻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非常经典。所谓“人未到,声先至”,与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形成强烈对比。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抱头痛哭后,刚刚见过众人,“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里这样想着,就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怎么个“彩绣辉煌”?这个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头上,脖子上,身上,全部描述到位。
回头问你:她头上到底戴了什么?
啊?赶紧倒回去看: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好复杂,只觉她头上彩绣辉煌一片,看不清。
如果我说,王熙凤一出场头上仅戴了一罩一钗。你信吗?
这个头罩,就是“金丝八宝攒珠髻”。我们来拆分一下:金丝髻,金丝八宝髻,金丝八宝攒珠髻。即(金丝十八宝+攒珠)髻。
金丝髻。髻,即头髻,将头发盘在头顶或脑后,束成发结。发髻是历朝历代妇女的爱美“自留地”。先秦至明代,“堕马髻…‘飞云髻…‘鸳鸯髻”“惊鹄髻”“栖凤髻”等发式此起彼伏,数不胜数。这当中最离奇的是先秦的“高鬟望仙髻”——头发要盘得很高,最高的有九层。
哪有这么多头发?爱美女子想出来的办法是:以假发髻为壳,套于真发之上,这种假发髻后来得名日“鬏髻”。
究其道理,与女人涂口红同一理。女人嘴唇红润,说明血气旺身体好,涂口红的本意是身体健康的表白。而女人头发又密又长,说明肾功能好,不但自己身体好,还容易生养孩子,生出来的孩子先天条件也好。所以说,任何流行都是有其背后动机的。
这个假发壳呢,后来越来越讲究。到了明朝后期,社会较富裕,大富大贵人家,开始以金银丝编“鬏髻”。
明代有四大细金工艺,其中之一即“花丝工艺”,即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要经历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八种手法,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的。
制作金丝髻,工艺更为繁复。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尚且只是半成品。再经烧蓝、提亮,才出来成品。
可想而知,金丝髻不是一般女人能够拥有的。
王熙凤的髻,在金丝髻基础上更进一步,是金丝八宝攒珠髻。
八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八种宝石(或半宝石)材质,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传统纹饰,源于佛教八宝。图形依次为:轮、螺、伞、盖、花、瓶、鱼、盘。也就是说,王熙凤的金丝髻上编织有图案,图案花纹为八宝。
攒珠,就是在金丝八宝髻上,再镶嵌上珠子。在清代因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产珍珠,所以清代流行珍珠,而曹雪芹为清代人,王熙凤的金丝八宝攒珠髻上,镶嵌的应该就是珍珠。
第二十八回,薛蟠弄了张药方,配药时需要珍珠,来找王熙凤。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要珍珠为何还要来找王熙凤?因为此珍珠一定要是女人头上戴过的。王熙凤没办法,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
这么一个金丝八宝攒珠髻,单独套在头上,是要掉下来的,必须用个发钗卡住。这个发钗,就是“朝阳五凤挂珠钗”。
发卡有两种。单条的叫“簪”。越剧有个名曲叫《碧玉簪》。双条的叫“钗”。白居易《长恨歌》中,“钗留一股合一扇”,说的就是将双股的钗分开,杨贵妃自己留一股,送给唐明皇一股。
朝阳五凤挂珠钗,指钗头部位饰有五只朝阳之凤。五个凤头,凤嘴各衔着一串垂下来的珠子,一走动,五挂珠子轻轻晃动,与步摇的效果一致。
P3-6
导语
为何87版电视剧中贾宝玉疯疯癫癫后仍不忘护着玻璃绣球灯?元春赏下的端午节礼品真的是赞成“金玉良缘”吗?薛宝钗的金锁真的和通灵宝玉搭配吗?秦可卿的卧房到底暗藏哪些玄机?书中不仅一一解答了这些谜团,而且还提供了贾府必然衰落的各种证据,和红楼女子命运归宿的线索。读完此书,再读《红楼》,定有茅塞顿开之感。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这是《红楼梦》对大观园繁花耀眼、金玉满堂景象的赞叹。在纷繁耀眼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中,作者独具慧眼,挑选了珠玉、配饰这一微小的细节来重新解读,其中美妙,独具一格。
序言
陈继昌
许丽虹、梁慧合作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古珠之美》。
从一开始她们决定发表之时,就是抱持一份谦逊诚实的求
教好学之心。
原以为陈述古珠所及的美学是个小领域,仅是借助于
过往的探研累积做个初次尝试,将多年热爱古珠的所感所
悟,做了一段真情告白。她们对同好的评论非常重视,虚
心求教,以期继续帮助自己增识。没想到,《古珠之美》
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短短两个月就开始加印了。
回馈来的信息,有的说是将这本书当作历史实物注解
来读,有的说是当作文明兴衰探案集来读,有的说是当作
打捞历史沉淀之美学点滴来读……此类回响,连绵不绝。
很多人说,书中说到的有关古气候对人类的颠覆性影响,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统治者对全社会审美的影响
,以及促成统治者本身审美品位的环境因素等等,令人视
野大开,遍体舒畅。
受到鼓励,两位作者决定总结再写。这次从哪儿入手
呢?一会儿说从年代入手,一个一个朝代写下来;又感叹
,每个朝代那么多珠子要说,一本书如何穷尽?一会儿说
从地域入手,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一块一块写下来;
但也不行,有时碰到某一地的珠子,比如梁慧喜欢的巴克
特里亚,她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一本书哪概括得了?最
终,她俩的讨论达成了一致的意向,不如干脆从古典名著
《红楼梦》这本书入手。
因为,《红楼梦》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它已远远超
出一本书的概念,而成为点点滴滴的文化因子,进入了我
们的血液。如今,你要介绍一个强势女人,无须多费口舌
,一说“王熙凤”,大家都明白了。去相亲,最管用的问
语是:女方林黛玉型还是薛宝钗型?
有人会说,你们傻啊!《红楼梦》早已不是简单的一
部小说,研究《红楼梦》早就成了一门学问,叫“红学”
。红学,纵向可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
期;横向可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
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
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
等等。二百多年来,有多少人是将“红学”作为终生职业
的,各类著作汗牛充栋,你们还敢凑这个热闹?
是的。经典已经成为学问,经典已经融入生活,但我
们想再推进一步。
珠玉,也许是《红楼梦》中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但正
因为微小,容易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也容易被普通读
者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略过。两位作者说,她们读《红楼梦
》,读到某个点会猛然脑洞大开。如贾母的蜡油冻佛手,
根据脂砚斋批语推测,此物伏贾家之祸。一个不起眼的小
小古董怎会给一个百年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待作者弄清它
的来路后,便有了新的启发。读到某个场景,会醍醐灌顶
。如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一般认为就是和田玉。但两
位作者凭着她们多年来接触古珠的经验,判断出通灵宝玉
的材质,并意外挖掘出书中暗藏的有关真正作者的线索。
读到某件东西,她们也会感叹沧海桑田。林黛玉的玻璃绣
球灯,在当时的价值,岂止是今日几克拉钻石可比?
其实,珠玉虽微小,但在整部书里往往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正因为对这些珠玉缺乏了解,有些读者,甚至有
些红学家在解读时,对它们或不敏感,或不关注,或简单
粗暴对待,甚至出现错误。元妃赏赐下来的端午节节礼,
多少人为它们吵得不可开交,普遍认为是贾元春赞同“金
玉良缘”的铁证,家庭内部势力争斗由此升级。但其实,
从礼单分配到具体实物,人们的理解统统走了岔路。
两位作者想在这本书里,揭示这些珠玉的美感点、文
化点。拥有它们,真正的乐趣到底是什么?为何一个家族
富裕起来,都要走向“金玉满堂”的世界?当贾家败落,
他们失去这些,被剥夺的到底是什么?
通行本《红楼梦》共有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作者为
曹雪芹,后四十回续者或为高鹗。因前后文风有较大区别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前八十回。为了方便读者,特节选相
关原文附录其后。两位作者引用的《红楼梦》版本为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书中引用的图片,或来自各
大博物馆(院)官方网站,或为作者自己拍摄。其中,我
太太王虹也助了一臂之力。
为何要取“吉光片羽:《红楼梦》中的珠玉之美”这
个书名?两位作者解释道:书中珠玉,只有了解它们的来
路——怎么发源、怎么演变、怎么改头换面,途中遇到些
什么人、产生些什么故事,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明白它们
出现在《红楼梦》中的意义。当你明白珠玉的身世后,再
去读《红楼梦》的句子,你感受到的能量是迥然不同的,
你享受到的美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你对《红楼梦》这部
书,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会有更深的理解与
敬佩。
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文化种子。通过作者与读者
的交流互动,我们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今年春天,当两位作者问我这个题材可不可以时,我
积极鼓励她俩放开手脚去写。如今,深秋里,书已收尾,
满满的成果捧来我面前。像《古珠之美》一样,她俩要我
作序。
一篇篇看下来,为她俩的认真、钻研、细腻所感动。
也体会到写这本书时,她俩那种文思喷薄而来、笔跟不上
节奏的焦急。还有,可以想象在某些片段,她俩写着写着
就摸出一颗珠子或一枚玉,说“我们这个可以和书里的媲
美吧”。
就以当代红学研究家刘心武先生常引用的一句诗来概
括此书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7年冬于台北思素堂
内容推荐
本书将《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珠玉单独抽离出来,以古珠爱好者的视角重读《红楼梦》。不仅为古珠故事增添新的趣味,也为读者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崭新而别样的视角。讲述珠玉故事时,作者亦对《红楼梦》中不被人重视的情节进行挖掘,并提出一些有趣的新观点。《红楼梦》与古珠首度联袂,以新的视角重读经典,以新的方式品鉴古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