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如何思维(精)》是有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青年推荐阅读书十部”。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本书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20世纪有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涵盖逻辑学、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哲学、美术和宗教。他的学术著作甚丰,仅目录就达125页,主要代表作有《民主与教育》《哲学的改造》《人类本性及行为》《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追求》《艺术即经验》《人的问题》等。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到中国讲学,在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13个省市演讲数十次,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胡适曾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目录 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章 什么是思维 第二章 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三章 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 学校状况与思维训练 第五章 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第二部分 逻辑的探讨 第六章 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 第七章 系统推理:归纳和演绎 第八章 判断:对事实的解释 第九章 意义:或概念和理解 第十章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第十一章 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 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 活动和思维训练 第十三章 语言和思维工具 第十四章 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第十五章 讲课和思维训练 第十六章 一般性的结论 附录 杜威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