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基于我国实际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本书从股权激励对象所及范围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员工股权激励问题。通过严谨细致的实证检验,深刻揭示了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员工股权激励强度均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且这类关系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从研发效率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员工股权激励之于公司创新乃至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扩大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和提高员工股权激励强度均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转化为专利的能力,即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可以通过提升研发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经营绩效。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致力于员工股权激励问题研究的学者、准备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的企业管理者,以及规范企业员工股权激励实践的监管机构人员。 目录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的理论背景 112研究的实践背景 113问题的提出 12主要概念界定 121员工股权激励 122公司经营绩效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研究思路 142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5研究的改进与主要创新 第2章文献评述 21股权激励理论 22高管股权激励 221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 222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投融资行为 223高管股权激励其他文献 23员工股权激励 231员工股权激励理论 232员工股权激励实证研究 24员工持股 241员工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242员工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无相关关系 243员工持股与公司财务行为 25研究评述 第3章制度背景 3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31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起源 31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 3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 32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体情况 32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业分布情况 32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分布情况 324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具比较 33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流程 第4章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 41引言 4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研究设计 431实证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 432变量定义 433模型构建 44实证结果分析 441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相关系数矩阵 443多元回归分析 45稳健性检验 451重新界定员工股权激励范围 452内生性问题 46进一步分析 47本章小结 第5章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 51引言 5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研究设计 531实证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 532变量定义 533模型构建 54实证结果分析 541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相关系数矩阵 543多元回归分析 55稳健性检验 551重新界定员工股权激励强度 552内生性问题 56进一步分析:激励范围VS激励强度 57本章小结 第6章员工股权激励、创新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 61引言 6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研究设计 631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 632变量定义 633模型构建 64实证结果分析 641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相关系数矩阵 643多元回归分析 65稳健性检验 66进一步分析 67本章小结 第7章结语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721研究启示 722政策建议 73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31研究局限 73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图11本书的研究思路13 图12本书的研究框架结构14 图21股权激励研究脉络及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18 图31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流程46 图32一次授予分期行权型“股票期权”实施流程46 图33一次授予分期解锁型“限制性股票”实施流程47 表21高管股权激励的研究视角、主要观点及代表性文献26 表22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相关的研究视角、主要观点及代表性文献36 表31股权激励规范性文件41 表32股权激励计划年度分布42 表33股权激励计划行业分布43 表34股权激励对象平均人数44 表35股权激励工具选择统计45 表41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情况分布49 表42有关变量的定义与度量56 表4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58 表44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60 表45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61 表46产权对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影响62 表47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稳健性分析64 表48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内生性问题166 表49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内生性问题268 表410股权激励对象范围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回归数据71 表411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经营绩效:分行业回归72 表51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情况分布79 表52有关变量的定义与度量81 表5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82 表54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84 表55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85 表56产权对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86 表57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稳健性检验88 表58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内生性问题90 表59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强度与公司经营绩效92 表61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情况分布100 表62有关变量的定义与度量101 表6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3 表64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104 表65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与公司创新水平105 表66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创新水平107 表67员工股权激励范围、产权与公司创新水平110 表68员工股权激励与研发效率111 表69研发费用与公司创新水平113 表610激励范围、研发费用与公司创新水平115 表611激励强度、研发费用与公司创新水平116 表612公司创新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118
序言 起源于美国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早在20世纪20年 代就以“股票奖励计划”的形式存在。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财富》500强企业中,超过1/4企业的员工持有企 业股份超过10%。中国的员工股权激励实践起步较晚,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首次 提出,激励对象包括核心技术人员或中层管理人员。之 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核心技术人员或中层管理人 员纳入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现有文献大多将股权激励 的对象默认为公司高管,而对核心技术人员或中层管理 人员等骨干员工缺乏必要的关注。根据社会公平理论, 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将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纳 入激励范围,不仅有利于体现企业对骨干员工人力资本 的认可与尊重,而且有利于企业形成“尊重员工”的文 化氛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激发其工作的积 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契约时, 如何确定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全部授予企业高管还是 仅授予核心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抑或同时授予但 在两者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不同的契约安排会产 生怎样的经济后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但公开的相关研究文献尚付阙如。不久前,我欣喜地细 阅了杨华领博士寄送的即将付梓出版的书稿。这部论著 是他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作者借鉴 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围绕员工股权激励问 题,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①从股权激励 、高管股权激励、员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多个角度 ,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述;②基于中国上 市企业股权激励的具体实践,从股权激励对象所及范围 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员工股权激励及其相关问题;③依据 内在逻辑的理论分析,通过严谨细致的实证检验,深刻 揭示了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员工股权激励强度与上市公 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范围、 员工股权激励强度都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且这 类关系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④从研发效率的角度, 深入探讨了员工股权激励之于公司创新水平乃至公司经 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大员工股权激励范围或/ 和提高员工股权激励强度都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费用转 化为专利的能力,也就是说员工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企 业的研发效率,从而发现了员工股权激励影响公司经营 绩效的内在机理。因此,扩大股权激励范围、给予更多 员工股权激励,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融合、共建共享, 有利于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与现有文献相比,这部论著的特色与创新主要有以 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研究视角上,聚焦于股权激励契 约内部要素即股权激励对象的差异性。现有研究股权激 励的相关文献一般将股权激励看作是同质的、无差异的 治理措施,以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计划为样本选取依 据进行相关研究,却忽视了股权激励契约内部要素的差 异性及经济后果。事实上,股权激励契约内容,尤其是 激励对象范围的大小对激励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不仅如 此,现有的相关文献通常将股权激励的对象默认为企业 高管,却忽视了股权激励计划中有大约3/4的股份授予 了非高管员工的客观事实。第二,在研究内容上,着力 于员工股权激励问题的探讨,首次将之引入公司治理领 域,提供了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公司 治理和员工激励两方面的学术文献。而现有的相关文献 大都研究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却忽视了普通员工的股 权激励问题,以致有关员工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成果甚 少。第三,在理论逻辑上,着重从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和 员工股权激励强度等角度,研究员工股权激励对公司经 营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构建了员工股权激励 之于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分析框架,即股权激励(包含 员工)—研发费用—公司创新水平—公司经营绩效等, 从而有别于仅就股权激励契约要素的经济后果进行的此 类研究。这不仅对深入了解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及强度之 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大有助益,而且为有力提升 企业研发效率与创新水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探索路 径。第四,在成果创新上,首次围绕员工股权激励问题 探讨并论证员工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尝试将研 发费用(投入)与企业创新(产出)结合起来探析研发 效率,且探究员工股权激励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突破了 已有文献将研发费用几乎等同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思维定 式,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作出了有关产权理论与企业创新 关系研究的理论贡献。总之,这部论著立意深远、观点 鲜明、视角新颖、逻辑严谨、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 论可信、富有创新、文笔流畅,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学 术贡献,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当然,作为作 者的博士生导师,我的评价难免有溢美之词、过誉之嫌 。客观地说,这部论著确实尚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 相关论题仍有待于作者将来作进一步的探究。例如,尽 管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能通过提高研发效率以提升公 司创新水平,但公司创新水平是否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 必然的联系,值得再深入研究。另外,随着中国联通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员工持股及其相 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日显重要,这或许是再深入研究员工 股权激励的又一佳机。希望作者继续保持实事求是、善 思勤习的科研品质,继续发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学 术传统,继续发挥冷静理性、凝练集成的灵感睿智,因 应时代背景、扎根中国大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集腋成裘、厚积薄发,争取有更多更好的学术力作问 世!喜见这部书稿并念及论著即将问世,我甚感欣慰, 并乐意为之序! 宋常2018年1月2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导语 本书从企业与市场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内部控制的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从企业视角和市场视角研究了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选择到市场选择的历史变迁,结合我国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度背景,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选择到市场选择的政策效果以及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差异化市场选择政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