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一群相约星期二晚间读书会的师生以阅读作为交流,追求基于传播问题的跨学科阅读,感受读书生活的交流意义,沉浸于与作者的对话,达成主体间的意义分享;通过体验连接文本与现实,建构同情式理解;以诠释性阅读和参照式阅读丰富协商式理解,用问题式阅读和批判式阅读抵抗单向度理解。这群以改善人类交流为志业的师生,试图从跨学科阅读中寻找交流智慧,祈望通向“随波逐流”式的开悟状态,以超越交流的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本书为传播学科领域的阅读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目录 前言 创造我们的读书生活 作为交流的读书 夏日炉边谈话 《戏梦纽约》的跨文化价值 关于“后真相”的对话 时代的疼痛与非虚构写作 体验式阅读 重温河流般的哲思 解读《在一起孤独》的阅读者 “礼乐安天下”的文化构想 诠释性阅读 礼物交换的正义及其传播学想象 《贫困与饥荒》:权利与可行能力的方法 马克斯·韦伯的文化比较研究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保罗·利科的主体间性思想 参照式阅读 《论语》的传播智慧:一种比较视野 《乌合之众》与“群众”理解的分化 关于乡镇研究文本的阅读对比 共情的丧失如何导致恶的行为 问题式阅读 新闻伦理如何成为问题 网络社会中的意义、经验与权力 如何消解交流的无奈? 汉学家与文化中国建构的多样性:一种跨文化视角 批判式阅读 李普曼的思想困局 《亲身影响》的影响及其传播学意义 假如自然不沉默 如何讨论幸福: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反思 “随波逐流”的读书记忆 站在“交叉路口”的阅读 基于传播学实证研究的跨学科阅读 从阅读中国乡村走向民族志传播学 珞珈山的那片云 一段值得珍藏的纯粹时光 谈谈“随波逐流”读书会
导语 该文集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由该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和中心办公室主任肖劲草等老师撰写。 该书文章多基于单波老师创立的“随波逐流”读书会上分享的读书成果,总结了该读书会创建15年来的体会——通过阅读使参与者获得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分享的愉悦,蕴含着哲理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