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文小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叶鋆生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叶鋆生,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为人所知。从零星的地方史料看,推测他应是福建建瓯人,福建多出才子,建瓯更是“八闽首府”,朱熹老夫子与建瓯渊源颇深,人文荟萃极盛,叶先生长于斯,亦必有这里的河山人物之润。所以他也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眼下这册《中国人文小史》,另一本是《中国历代文学变迁的鸟瞰》。 目录 第壹章 文字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节 文字的构造与六书 第贰章 书籍 第一节 书籍的目录 第二节 书籍的部类 第三节 书籍的印刷 第叁章 书道 第一节 书体 第二节 书法 第三节 书学 第四节 书品 第五节 书人传与短评 第肆章 宋以前的绘画 第一节 画体 第二节 画法 第三节 画学 第四节 画品 第五节 画人传与短评 第伍章 宋以后的绘画 第一节 宋后绘画演进大势 第二节 宋后的画体(山水花鸟) 第陆章 文学的变迁 第一节 文学创始的时代 第二节 词藻流行的时代 第三节 理论文流行的时代 第四节 词藻与理论文的并行时代 第柒章 小说与戏曲 第一节 小说的演进 第二节 戏曲的变迁 第捌章 史学的变迁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史学 第二节 两汉及三国时代的史学 第三节 两晋及南北朝时代的史学 第四节 唐宋两代的史学 第五节 元明两代的史学 第六节 清朝一代的史学 第玖章 经学的变迁 第一节 今文学派的经书编纂说 第二节 经学传统的功劳者 第三节 汉武帝经学的采用 第四节 古文学派兴起 第五节 郑玄的今、古文学统一 第六节 南学与北学 第七节 唐太宗的经学统一 第八节 宋代经学注释的交迭 第九节 明成祖《五经大全》的敕修 第十节 清朝经学的复兴及其四变 精彩页 第壹章 文字 凡欲研究一国的事情,必先诵读其书籍,而欲诵读其书籍,尤非先知其文字不可。若对文字尚不明了,则无论任何方法,势必无从着手。所以在研究本国人文史的开始,须从文字方面来考察,便是这个道理。而求知本国的文字,第一应知其形音与义,换句话说,就是须合知其意义的各方面。但是这种研究工作非常不易,可说是最难的事。从事这种学问的人,常如张之洞所谓“终身钻研,汩没无闻,亦是一病”。要之,欲知本国文字,当从具备其大体的知识为适宜。至于详细的研究,只好让给专门学者。 我国文字在今千八百年前,后汉末叶的时候,有名学者许慎出来,他著《说文解字》十五卷,可算是我国文字学的大宗。我们读其书的序文,便可了解文字的大体。现就文字的起源与沿革及其六书构造法,分节简说如下。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我国重要的事物,多脱始于伏羲氏,文字也照样地脱始于伏羲氏。传说伏羲氏作《易》的八卦,为原始文字的创元。后来神农氏施行结绳之政,用种种的绳线,结成不同的形式,以为各种事情的符号。现在冲绳的地方,尚有这种类似事情的遗迹,诚具考究兴趣的问题。嗣后社会逐渐进化,对于世间结绳记事,觉得很不合宜,于是黄帝之臣仓颉,乃参酌鸟兽的足迹,创作文字。所谓‘‘文”是模样,但其模样独成一体;又“字”是孳乳而渐多之谓,以补文之不足,益增其形与声,所谓由合体而成的。其后颛顼、帝喾、尧舜及夏殷周三代的字形,各不相同,但后世总称为古文。迨至周室中兴的宣王时,史籀出而作大篆。又几经春秋战国之世,诸国各有其文字,参杂百出,甚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宇内,纳丞相李斯的进言,废止与秦歧异的文字,始成文字统一的大事业。这时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将史籀所作大篆的字画多者,化为简略,是为小篆。秦始以法律治国,役使事繁,对于小篆的字画,仍嫌其多,不适合事急时的需用。因有程邈之人,以简易为主,创作隶书。按隶书的命名,就是施行于徒隶之间,甚至官厅的小吏,亦得容易使用,而极称简便的文字的意义。在当时的文字已有七体:(1)大篆;(2)小篆(以使用于简册为主);(3)刻符(用竹符刻的字体);(4)虫书(模仿虫鸟形而幡书的字体);(5)摹印(施于印玺的);(6)殳书(刻在武器的);(7)隶书(皆以使用于官厅为主)。由是至汉,汉代以隶书便利认为通用文字,自不待言。迨到王莽时代,其使用的文字有六体:(1)古文(但非大篆以前的古文,乃从孔子故宅壁中所发现的古文);(2)奇文(古文而字体稍异者);(3)篆书(即小篆书);(4)左书(即隶书);(5)缪篆(即摹印);(6)鸟虫书(与前述的虫书同)。此外在汉初叶,草书已经发端。其后由隶书变化而造成楷书,是在汉魏之交,魏之钟繇等,曾被人称为其大成者。 P1-4 导语 文字、书法、绘画、小说、戏剧、史学……面对浩如烟海的史籍,作者倾其所读,将五千年历史和全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史实做系统叙述,编成简明综要的新史,以供他人阅读。阅读本书,可以了解文字的起源、书籍的印刷方法、民国白话文是怎样兴起的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等等。读过本书,你可以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更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学问。 序言 我在十年前开始研究本国史时,遂已感着极浓厚的趣 味,好似三生石上,早和它结了莫解缘一般,每于三餐睡 觉外,几全埋头在读史里面。可是“中国历史可读耶?二 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他别史、杂 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 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序言)。似此浩如烟海的史籍 ,势不能不希望有人竭其心力以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 编成简明综要的新史,以供他人的阅读。尤其能将五千年 头绪纷繁而和全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史实,为系统 叙述的著作,可谓为我学界今日最迫切的要求。顾翻破各 书局所新出版的本国文化史,不觉令人长叹一声,几乎没 有一部不是姑备门类、杂乱无序,难予读者以一整个的认 识和概念。所以不揣卑陋,看了许多古史,寻了许多史料 ,蓄意要写一部浅近而明了的文化史。然而此至难的事业 ,必学识贯通今古,有如炬的史眼,庶几方可期以大成, 浅学菲才的我,虽具着“舍大道而莫由”的宏愿,总觉力 有所不逮的呢!加之天性懒惰,历数年所辑材料,仅乃得 其一部分,迁延不敢轻率下笔。孰知“一·二八”沪战爆 发,校课随炮火而停开了,终日坐守斗室,烦闷不过,乃 重整往日所积丛残之稿,不觉盈尺,偶为学友所见,力劝 取以问世,同时自问我今所研究的结果,虽未必有价值; 倘定以完璧相期,则今后更需若干年,自己亦难逆料。语 云:“天下事过于矜慎者,往往相持而不下,历久而无成 。”因此决意先发表其已写成的一方面,定名日“中国人 文小史”。盖本书仅叙及精神方面的文化,而未说到物质 方面的文化,为求名符其实,故不敢有文化史之称。至更 要加一形容词的“小”字,则由我今所述的史实,尚不能 包举本国一切人文现象,含有俟他日补充完整的微意。 我关于编著本书的动机和经过,大略已说完,最后所 不得不申明的,就是本书的材料,除直接采自本国古史外 ,多由日本今关寿磨所著《支那人文讲话》及中山久四郎 所著《支那人文思想》等书译来,著者虽有疏通编辑之功 ,终未敢掩袭他山之美。又本书脱稿之后,承大夏文学院 长卢锡荣先生校阅一过,多所指示,特并志数言,以表感 佩。 民国二十一年双十节前五日 著者序于上海大夏大学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本书从中国的文字说起,历数书画、文学、史学、经学,以细致、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晰脉络,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了一幅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