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身世坎坷的孤女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的习俗与偏见,甘于反抗,忠于自己内心的女性精神。 本书秉承了为名著配经典译文的原则,是一本专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精品,在为读者忠实地呈现经典的前提下,语言风格简洁传神,质朴而有声有色,既符合中学生审美趣味又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这部世界文学经典在汉语的诠释下焕发出更迷人的风采。 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也是活跃在英国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大姐。她与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一起被马克思推崇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夏洛蒂·勃朗特和她姐弟们的童年生活极其艰难,充满了磨难。母亲早逝,他们仅靠父亲做牧师那点儿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但是,夏洛蒂·勃朗特还是从学识渊博的父亲那里得到了不少乐趣,读书、看报、看杂志、听故事等。这使夏洛蒂。勃朗特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豪渥斯那个孤寂的家乡,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培养兴趣,即每日面对荒野任凭想象力驰骋,编写离奇动人的故事。14岁那年,她便创作出了许多作品,有小说、诗歌和剧本等。这些习作为她后来的文学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她的代表作品有《简·爱》《雪莉》《维莱特》《教师》。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读后感
序言 一本好书可以展现不同的人生,它就像一位慈爱的老 者,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慢慢摊开,积淀他人的未来。一本 被奉为经典的好书,一定有高妙的艺术造诣,蕴含了透彻 的人生哲理,经得起时代的荡涤。青少年正处在一个认识 世界、探索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些历经时间洗礼而沉淀下 来的名著是一盏盏的明灯,指引青少年走向成功的道路。 这是一套汇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集锦。“名师推荐 新课标阅读书目”丛书精选了古今中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 文学名著,这些名著不仅深入人心,脍炙人口,而且在文 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 打败”,宣扬顽强不屈、勇敢与命运抗争精神的《老人与 海》;表达真、善、美,传播友情、责任与爱的《绿山墙 的安妮》;寓意深刻、发蒙启智的《伊索寓言》;既是科 学著作又是人性诗篇的《昆虫记》;揭示动物情感,反映 动物生命轨迹的《西顿动物故事》……从名著中汲取智慧 ,给成长以滋养,青少年必定受益终身。 阅读名著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有时会觉得枯燥,但 无论如何,如果你找到了沙漠中的那口水井,一定会收获 一朵娇艳的生命之花。最后,谨以此套书献给在提高自身 文学修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朋友们。
导语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主人公简,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歌颂了简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精神。 精彩页 第1章 那一天,看样子是无法出去散步了。早上我们在那片光秃秃的树林里漫步了一个小时,吃过午饭以后便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天上阴云密布,随即又下起了大雨,不能进行任何户外活动了。 对此,我倒是喜欢的。我从来就不喜欢远出散步,尤其是在寒冷的下午。试想,我在阴冷的薄暮时分回到家里,手脚都冻僵了,还要受到保姆贝茜的指责,又自觉体格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那样健壮,心里既难过又惭愧,那情形该多可怕啊。 上边提到的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都在客厅里,簇拥着他们的妈妈。里德太太则斜倚在炉边的沙发上,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坐在身旁,一副安享天伦之乐的样子。她允许我不必和他们坐在一起了,说是她很遗憾,只能让我独自在一旁待着。她说,要是没有亲耳从贝茜那儿听到,并且亲眼看到我确实在尽力培养一种单纯随和的性情,活泼可爱的举止,也就是更开朗、更率直、更自然些,那她真的没法让我享受到那些只配给予快乐而满足的孩子们的特权了。 “贝茜说我干了什么?”我问。 “简,我不喜欢爱吹毛求疵或者爱寻根究底的人,更何况小孩子家这样跟大人顶嘴也让人厌烦;找个地方去坐着,不会说话就别张嘴,别自讨没趣。” 客厅的隔壁是一间小小的餐室,我溜了进去。屋内有一个书架。不一会儿,我从上面拿了一本书下来,特意挑插图多的,爬上窗台,缩起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下,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拉严,使自己隐蔽起来。 右侧,绯红色窗幔的褶皱挡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明亮的玻璃窗保护着我,使我既免受十一月阴沉天气的侵扰,又不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翻书的空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只见远处一片白茫茫的云雾,近处一块湿漉漉的草地和经受风雨袭击的灌木。一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横扫过去,驱赶着倾盆大雨。 我重新低头看书,那是比尤伊克的《英国鸟类史》。文字部分我并不感兴趣,但有几页导言还可以,不过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不愿将其当作空页随手翻过,还是认真看了。书中写到了海鸟生息的地方,写到了只有海鸟栖居的“孤零零的岩石和海岬”,写到了最南端林纳斯尼斯或纳斯,写到了北角到处遍布小岛的挪威海岸。 那里,北冰洋掀起的巨大漩涡,咆哮在极地光秃荒凉的小岛四周。而大西洋的惊涛骇浪,注入了狂暴的赫布里底群岛。 书中还提到拉普兰、西伯利亚、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冰岛和格陵兰荒凉的海岸。还有“广阔无垠的北极地带和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这里犹如冰雪的储存库,像阿尔卑斯山上的层层高峰,千万个寒冬所积聚成的坚冰,光滑晶莹,包围着极地,把与日俱增的严寒汇集在一起”。 我对这些惨白色的地域,已有一定了解,但一时却觉得难以捉摸:像孩子们某些似懂非懂的念头,朦朦胧胧浮现在舾海,却出奇地生动。导言中的那些文字,与后面的插图相配,使兀立于大海波涛中的孤岩,搁浅在荒凉海岸上的破船,还有透过云缝俯视着沉船的幽灵般的月光,这些景物相映生辉,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看来画面更为重要了。 我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调弥漫在孤寂的墓地:刻有墓志铭的墓碑、一扇大门、两棵树、一抹昏暗的地平线、破败的围墙、一弯初升的新月,而此刻正是黄昏之时。 两条轮船静静地停泊在水波荡漾的海面,我认为它们仿佛是海上的幽灵鬼怪。 魔鬼从身后按住窃贼的背包,那样子太可怕了,我连忙翻了过去。 同样令人害怕的是,那个黑色怪物头上长角,独踞于岩石之上,望着远处被一大群人围着的绞架。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