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广义地来讲,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由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绘画图案和样式,有的被绘制在陶器上、有的在青铜器上、有的在砖瓦上、有的在墙壁上,其中最常见的还是在绢和纸上。
从真正独立意义的第一张帛画——马王堆帛画开始算起,中国绘画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辉煌灿烂。本书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从民间、院体、文人画体系中,挑选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绘画作品,讲述它们背后的创作过程、流传经历,以飨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师法造化夺天工/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徐小蕾 |
出版社 |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绘画,广义地来讲,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由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绘画图案和样式,有的被绘制在陶器上、有的在青铜器上、有的在砖瓦上、有的在墙壁上,其中最常见的还是在绢和纸上。 从真正独立意义的第一张帛画——马王堆帛画开始算起,中国绘画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辉煌灿烂。本书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从民间、院体、文人画体系中,挑选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绘画作品,讲述它们背后的创作过程、流传经历,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徐小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一部馆员,从事书画藏品典藏与研究。参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集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等著作的编写。现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录 中国画的雏形 来自远古的花纹 写实与想象的结合 石刻艺术的精华 活在岩壁上的艺术 顾恺之和春蚕吐丝描 帝君之作 帝王真容 咫尺有千里之趣 吴带当风 回眸一笑百媚生 古代情节性绘画的杰作 山水画的伟大时代 江山千里望无垠 风俗长卷 历史长歌 鸟语花香的世界 祥和的市井生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一代文人的心灵家园 “画中之兰亭” 文人雅士的书斋生活 青溪几度到云林 桃花坞里说迷茫 奇崛高古出新意 雅俗共赏的市民文化 没骨花乌画的集大成者 洋画家笔下的紫禁城 盛世余晖 古今中国画之间的桥梁 序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 就是这一光辉历史的见证。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 个民族独立于世、长存于世的标志。我们通过系统研究祖 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能够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 来。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 无声的文物携带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信息,是我们了解 已经消逝的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大量珍贵文物记录了不 同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科技发展,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卓 越智慧和高超技艺。 有关机构曾对北京市某区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了解只停留在知晓阶段,并不深入。对于包括中国古代 建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的小剧种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种 类,多数学生并不了解。 振兴国家,复兴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雄 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启迪和精神支撑。 鉴于此,我们推出“发现中国印记丛书”,旨在为广大青 少年读者营造一座“纸上博物馆”,生动讲述一件件文物 背后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读者 可以在这座沉淀着美和时光的“纸上博物馆”中,深入了 解中华文化的不同面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 道德精髓,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 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丛书按主题分为陶瓷、书法(上下册)、建筑、科技 、绘画、兵器、中医8本,这些主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作者说文物,讲故事,化艰深 为平易,带领读者走进文物背后的历史。相信通过阅读, 每一位青少年读者都会大开眼界,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光辉 灿烂,从中汲取优质养分,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提升精神境界。 开卷有益。我们相信,“发现中国印记丛书”将引领 青少年读者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成长为中华文明的 守护者和传承者。 编者 2019.3 导语 “发现中国印记丛书”旨在为广大青少年读者营造一座“纸上博物馆”,生动讲述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神秘的中国绘画源起于何时,就像中国历史的起源一样,令人不可琢磨,本书将为你解读…… 书评(媒体评论) 正值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 考试之际,“发现中国印记丛书”科学简明、适合家 庭亲子共读,适合辅助文科师生备考,是帮助青少年 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准备升学考试的必备宝典。 ——北京五中校长 张斌平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精髓解读给小读者们,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 化之美、自信之美——是为“发现中国印记丛书”策 划的初心。 ——丛书策划人 穆怀黎 精彩页 中国画的雏形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很快陶器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器皿。出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原始人开始给陶坯绘制花纹。再将它们烧制成彩陶。彩绘纹饰大都来自和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界形象和人们劳动时使用的工具。原始画家能够捕捉住花、鸟、鱼、虫等形象的形态特征,以写实或夸张的手法有力地表现出来,含义丰富而神秘,其天真、稚拙的画风让我们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浓郁原始气息。 彩陶上的画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各地广泛地散布着。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仰韶文化,另一种是稍晚的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 现存史前美术主要有岩洞壁画、石雕、木雕、彩陶和陶塑,其中最多见的是彩陶。彩陶,系原始先民发现天然矿物铁矿石、赭石、白瓷土等可以作为红、黑、白等色彩,充分发挥想象,在陶器表面绘上各种图案花纹而成。彩陶上的植物、动物以及几何纹样源于农、牧、渔、猎生活,图案抽象简练、生动夸张,线条流动熟练,结构严密而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显示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技巧,并且具有朴素大方的效果,传达着健康、蓬勃的情绪,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在人类艺术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在原始社会的造型艺术中,彩陶是富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当时的绘画水平,也展现了原始人类对美的理解。这些出土的彩陶虽各有各的特性和重要性,但比较而言,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仍是最为典型和主要的。 仰韶文化彩陶 最初发现彩陶是在1921年,地点在河南省渑池县城北的仰韶村,之后又陆续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发现,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分布稠密。仰韶文化彩陶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在器形种类和装饰纹样方面有较大区别,可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此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有以三角纹饰和条形纹饰间隔的黑带,盆内部绘有一组人面像和一组小鱼,人面像由正圆形的脸和顶部的三角形图案组成,小人眯合着双眼,嘴巴由两个对顶的三角形构成,腮边横出刺须。双耳边连着两条小鱼,这个人物造型似乎在描绘人在水中游泳,头从水面上露出,小鱼好奇地凑上来,画法简洁而又十分生动有趣。有人猜想此器皿可能与捕猎鱼类的生产活动或者祈求丰收的愿望有关。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 1978年,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的鹳衔鱼纹彩陶缸上绘有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具象图画。该彩绘的陶缸属于仰韶文化瓮棺葬具,此类葬具因在河南伊川等地出土较多,所以也叫“伊川缸”,主要是古人用来放置尸骨的瓮棺。陶缸壁上绘有一只白色的鹳,通身洁白,嘴里衔着一尾捕获的鱼,右侧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石斧用绳子缠绕在斧柄上,细看斧柄下端,制作匠人还用尖锐的工具画出菱形的网格,说明原始人类也非常善于运用各种不同质感的画面来传递信息。一般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白鹳可能是氏族的图腾,鱼是敌对氏族的图腾,斧子则象征着权力,整幅画面记录的可能是氏族打败了敌对氏族,该氏族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该陶缸作为葬具来纪念首领的丰功伟绩。古人为什么要在陶缸上绘制这些图案,确切的答案现在已无从得知。但人们对这些图案在美术史上的意义持相同观点:它们是中国画的雏形。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