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与空间的奇境中穿梭,体验奇遇,探索未知。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知名科幻作家创作的中短篇科幻作品。作品涵盖地外文明、人工智能、宇宙探秘、时间旅行、未来世界、生物怪兽、末世危机、星球危机、生化实验、虚拟空间等少儿感兴趣的主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探索者/少年科幻小说大奖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儒勒·凡尔纳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时间与空间的奇境中穿梭,体验奇遇,探索未知。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知名科幻作家创作的中短篇科幻作品。作品涵盖地外文明、人工智能、宇宙探秘、时间旅行、未来世界、生物怪兽、末世危机、星球危机、生化实验、虚拟空间等少儿感兴趣的主题。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位多产的优秀科幻作家、剧作家和诗人。其中,使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科幻作家的身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科幻文学流派影响颇为深远。2005年是凡尔纳的百年忌辰,法国将这一年定为“凡尔纳年”。 目录 国外篇 2889年的一天 (法)儒勒·凡尔纳/著 何锐/译 火星归来 (英)伊恩·沃森/著 梁彬/译 一跃万丈 (美)杰伊·沃克海瑟/著 何锐/译 偕外星人同游 (美)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著 罗妍莉/译 来自陶乐德的旅人 (英)伊恩·R.麦克劳德/著 程静/译 冰 (加)里奇·拉森/ 著 傅临春/译 国内篇 寻夜 韩松/著 烤肉自助星 梁清散/著 清道夫 孟槿/著 夜巡 糖匪/著 向上!向上! 提沙/著 夏日往事 王腾/著 涛声依旧 张冉/著 序言 为什么读科幻? 科幻小说是200年前出现的一种小说类型。1818年, 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弗兰肯斯坦》,这是一部科 学家怎么在实验室创造生命的传奇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 ,科学、科学家都还是新颖的东西,但文学家已经敏锐地 捕捉到这些事物,并设想了它们的未来。由于科幻小说携 带着时代的精神,因此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自玛丽·雪 莱之后,科幻作品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1902年,中国的 梁启超在他主编的《新小说》杂志上也开始发表科学小说 。他所说的科学小说,就是今天的科幻小说。 看科幻小说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类作品中的故事 多数发生在我们不熟悉的世界里:遥远的过去、被改变的 现在、还未到达的将来。因此科幻小说虚构的成分更多, 其中饱含了人类的期盼和愿望。我们希望科学带给我们一 个美好的未来,也对科学发展可能造成的种种风险怀有警 惕。因此,在建构的同时批判,又在批判的同时建构,是 科幻小说的故事核心。乌托邦描述人类的理想世界,反乌 托邦说人类想要逃离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科幻 中可以读到乌托邦,也可能读到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读多了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 ,我们的世界其实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在17世纪,天文 学家开普勒撰写了小说《梦》,在这个作品中,人类可以 通过“鬼魂”进行太空飞行。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真的 认为鬼魂是存在的,还能升空。 在今天的科幻小说里,飞向太空的方法多数是用火箭 或者飞船。这些飞行器通过喷气推进。也有的作家走得更 远,设想用引力波或者空间弯曲来飞行。飞行方法的变化 ,反映了人类科技的变化。同样,在19世纪凡尔纳的《环 游地球八十天》里,绕地球一圈要接近三个月。但今天的 科幻作品中,喷气式飞机用不了一天就能完成这次旅行。 如果改用《哆啦A梦》里的任意门,一瞬间就可以到达地球 上任何一个地方。再举一个例子。20世纪初俄国作家别利 亚耶夫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永生的小说,那时候我们还完全 不知道基因的存在。永恒的方法纯粹是表面的推测。但今 天的科幻小说中充满了以调整基因序列或修复带病基因来 抗拒衰老、延长寿命的方法。1978年作家叶永烈发表了《 小灵通漫游未来》。后来他说,没有提到电脑网络真是一 个失误。今天的小说中,微信、微博、VR(虚拟现实)等 社交方式随处可见。 有人说,变化不是我们世界的常态吗?是的。但如果 变化太快,人就无法适应。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下知识更 新速度太快,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不会 新的技能,你后面的人生之旅将怎么顺利通过呢?再举个 例子。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取代大量蓝领工作,而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使律师、金融投资专家甚至教师和医 生都统统失业。这就是快速变化给我们造成的危机。我们 必须学会预学习和预创新。而所有这些在科幻作品中都提 到过。科幻作品是未来的风向标,是适应未来的练习本。 当然,最重要的是,读科幻小说让我们思考:我们是 谁?我们将向何处去?科学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我们是 否需要这样的未来?如果不需要。我们该怎么行动?读科 幻小说还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更理解课本上的 知识。我在人大附中听过他们的科幻物理学课程。教师通 过科幻作品,真正把物理学投射到社会生活之中。“超人 有多大力气?”“蜘蛛侠的行走方式真的更快吗?”看似 天马行空,却是真实世界的物理学。我还在其他地方听到 过如何用《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分歧者》等小说分 析现实的研究。 科幻小说能够增进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家异想 天开的故事、令人深思的情节、多种多样的人物,以及无 法想象的结局,常常会令我们掩卷遐思。小时候读凡尔纳 的作品,常常会为了寻找故事中的位置去打开地图。跟随 主人公的旅行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发现、想象中的漫游。 阅读威尔斯的小说,既能让我们在大脑中构筑起四度空间 的神奇形象,也能构筑起建设公平社会的蓝图。任何一个 阅读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布拉德伯里、克拉克作品的人 ,其创造和想象的热情都会被激荡起来。和他们一样去创 新科技、去建构未来,是许多科幻迷的美好愿望。 今年夏天我在硅谷出差,听到不少这里的创业大佬爱 读科幻的故事。像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 林,像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像亚马逊 的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像脸书的发明者马克·扎克 伯格,他们从童年就开始大量阅读科幻作品。在这个队伍 中还有PayPal(贝宝)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据说他的发 明来自科幻小说《编码宝典》。特斯拉公司的埃隆·马斯 克要用自己的飞行器奔向火星的呼吁,也来自他喜欢的科 幻作品。在中国各地也有许多科技企业家大谈科幻小说的 妙处。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百度的 创始人李彦宏、360的创始人周鸿袢都是代表。他们无一例 外都喜欢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据说,雷军还让公司里 的所有员工都熟读这一作品,原因是作品中包含了高科技 企业的创业法则。 科学家对科幻的热爱,丝毫不逊色于企业家。美国航 空航天局的工程师维纳·冯·布劳恩、杰弗里·兰迪斯、 弗诺·文奇、安迪·威尔等都写过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 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卡尔·萨根等更是人尽皆知的 科幻大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也写过科幻小说。还 有人工智能专家马尔文·明斯基。中国的水利专家潘家铮 、生物学家王立铭等都写过很好的科幻小说。 收录在这套选集中的作品,是编者从过去多年阅读的 优秀科幻小说中精选的。全套一共四册,分别为《探索者 》《创造者》《勇敢者》和《倾听者》。我个人的建议, 应该从《探索者》读起。因为探索是发现之母,没有探索 就没有创新。第二本应该读《创造者》,在探索的基础上 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方法嘛!如果说探索者需要灵敏的感官 ,那么创造者需要强大的思想,需要永葆变革的心态。无 论是探索还是创造,都需要勇敢,因此第三本要去看《勇 敢者》。没有勇敢者,人类不可能走向宇宙,也不可能洞 察宇宙深处的结构和生命的最终奥秘。即便我们能在这个 宇宙中立足,也不能忘记和轻视大自然。第四本看《倾听 者》吧,这本书讲述了更加高等的生命存在。与《三体》 所讲的故事一样,人类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战战兢 兢地、小心地发现宇宙,才能保证我们自己更好地发展。 赶快打开书,开始你自己的未知世界探索之旅吧! 吴岩 导语 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物理学家李淼、果壳CEO姬十三、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联袂推荐! 本书汇集国内外科幻精品,斩获多项大奖:世界科幻小说大奖——星云奖、雨果奖、斯特金奖、轨迹奖;中国科幻小说大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引力奖。 本书题材广泛,探讨热门科幻主题:地外文明、人工智能、宇宙探秘、时间旅行、未来世界、末世危机、生化实验、虚拟空间。 很多作品都是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是基于科技的想象,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读者开脑洞。基于科研成果的硬科幻,能点燃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基于人文和社会的软科幻,激发孩子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书评(媒体评论) 《少年科幻小说大奖书系》给了孩子们一个精彩 而深刻的科幻空间,在这里他们能见到宇宙的宏大辽 阔、未来的技术变革,以及人类面对这一切而产生的 浪漫诗意。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 刘慈欣 科学之所以迷人,在于探索未知世界时,它总能 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和快乐。同样,好的科幻 小说处处都是令读者脑洞大开的惊奇。读者可以在小 说世界中自由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体会依托于 科学的无限可能。 ——物理学家、科普作家 李淼 科技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的面貌,与生活交织在 一起。只有理解这种影响,才能从容应对科技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科幻小说给孩子们提供的正是这种全新 视角,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未来。 ——果壳CEO、在行APP创始人 姬十三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好奇心就是点燃那团火 的火种。从古至今,任何伟大的发明、伟大的科学发 现,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我坚信好奇心能够改变世 界。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充满想象力的科 幻作品能帮助他们找到好奇心的种子,点燃内心的火 。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 精彩页 2889年的一天 (法)儒勒·凡尔纳/著 何锐/译 29世纪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在梦幻之中,虽然他们似乎很少这么想。对于奇迹他们己然司空见惯,再出现任何新的奇观,他们也都无动于衷。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要是他们能将当下和过去做个对比,那他们对人类如今取得的进步必将有更好的理解吧!那样的话,当他们再看现如今那些人口超过千万的城镇,宽达300英尺的街道,四季恒温、高达1000英尺的房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空中交通线,必定会觉得更加美妙了吧!然后,再去脑补一下过去的景象——靠着马匹牵引、架在轮子上的车厢在泥泞的街道上隆隆而过。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再想想旧日的铁路,你就会更加欣赏今日的气动管道了,人们在其中能以每小时1000英里的速度旅行。假如29世纪的人们不曾忘记电报这回事,他们就会对电话和传真有着更高的评价。 不可思议的是,所有这些变化基于的法则,古人早己知道,只是他们对此熟视无睹。热能,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电力,3000年前就为人所知;蒸汽,1100年前就存在。不仅如此,早在1000年前,人们就知道,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以太粒子的振动模式不同。当人们最终发现所有能量之间的亲缘关系后,居然还要再过500年,人们才能解析和描绘构成这些差异的振动模式,这委实让人震惊。最最不可思议的是,直接用一种能量来制造出其他能量,或者无须其他能量就能复制出某种能量的方法,居然始终不为人知,直到不足100年前。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因为直到公元2792年,著名的奥斯瓦尔德·尼尔才有了这个伟大发现。 他确实是全人类的大恩人啊。他的发现催生了许多其他发现,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发明家,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伟大的约瑟夫·杰克逊。正是因为杰克逊,我们才有了那些神奇的装置——新型蓄能器。它们当中,有些会吸收并凝聚太阳光线中蕴含的自由能;有些会吸收并凝聚储存在我们星球中的电能;有些可以利用来自任何源头的能量,比如瀑布、溪流、风,等等。 · 他还发明了换能器。这一发明就更加奇妙了,它能从蓄能器中提取自由能,只要在按钮上轻轻一按,就可以把能量以任何想要的形式返还到外部空间,无论是热能、光能、电能或者机械能,都没问题。 这两件装置的发明,标志着一个真正进步的时代就此开始。它们向人类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能源。要说它们的应用,那真是数不胜数。通过把夏季储存的多余热量返还到大气中,冬日的严寒得以缓解,由此带来了农业革命。通过为空中航运提供动力,它们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全靠它们,我们才得以源源不绝地产生电能,却无需电池或者发电机;制造光明,却无需借助燃烧:工业所需的全部机械能也找到了可靠的供应来源。 所有这些奇迹都是蓄能器和换能器创造的。最近它们又创造了新的奇迹,就是253号大街上气势磅礴的环球纪事报大厦,前不久刚刚投入使用。如果曼哈顿纪事报的创办人乔治·华盛顿·史密斯在今日复生,得知这栋黄金与大理石建造的殿堂属于他隔了三十代的子孙弗里茨·拿破仑·史密斯,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乔治·华盛顿·史密斯的报社代代相传,有时被家族之外的人买去,但很快又被他们重新买回。200年前,当美国的政治中心从华盛顿搬到中央城时,报社也随政府迁来此地,并更名为《环球纪事报》。不幸的是,它未能保持与这个了不起的名字相称的高水准。那些更为现代化的竞争对手的刊物四面围攻,让它长年濒于破产。20年前,它的订户列表中只剩下几十万个姓名,弗里茨·拿破仑·史密斯先生只花了点小钱就买下了它,并且开创了电话报业务。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