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婷婷,女,山西省大同市人,成都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2015年6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曾在《软科学》《消费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概述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本质:土地财政 第三章 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现状 第一节 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成因和形成机理 第一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成因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第五章 基于微观视角的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 第一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 第二节 基于条件概率模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 第六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经验 第一节 国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经验 第二节 国内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经验 第七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第一节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创新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第三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的配套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表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理论基础,揭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理论;另一方面,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测度了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水平,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措施,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理论。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本书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和结构,并测度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水平,以呈现四川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融资现状和风险水平,能够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其次,本书以公私合营模式和资产证券化两种创新性融资工具为例做了阐述和分析,强调引入市场化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最后,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和配套制度体系,有助于优化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结构,化解债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