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争论 |
分类 | |
作者 | (德)克劳塞维茨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堪称西方“孙子兵法”,本书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作者在书中论述了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一般战略的看法等。 作者简介 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9年年初调总参谋部工作,协助总参谋长沙恩霍斯从事军事改革。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的130多次战争。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其中第1至3卷为《战争论》。 目录 第一章 战争的性质 第1节 什么是战争 第2节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第3节 军事天才 第4节 战争中的危险 第5节 战争中的劳累 第6节 战争中的情报 第7节 战争中的阻力 第8节 结束语 第二章 战争理论 第1节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节 关于战争理论 第3节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4节 方法主义 第5节 批判 第6节 关于史例 第三章 战争概论 第1节 战略 第2节 战略要素 第3节 精神要素 第4节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节 军队的武德 第6节 胆量 第7节 坚忍 第8节 数量上的优势 第9节 出敌不意 第10节 诡诈 第11节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2节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3节 战略预备队 第14节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15节 兵力的配置形式——几何要素 第16节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17节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18节 紧张与平静——战争中的力学定律 第四章 战斗 第1节 引言 第2节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节 战斗概论 第4节 战斗概论(续) 第5节 战斗的意义 第6节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节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节 战斗是否需要经过双方同意 第9节 主力会战——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第10节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第11节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第12节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13节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14节 夜间战斗 序言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1780—1831),德国军 事理论家,生于小贵族家庭 ,十二岁加入步兵团充任士 官生,1793年普法战争中 ,曾参加围攻美因茨城等战 斗并升任少尉。1801年, 克劳塞维茨被送进柏林军官 学校深造,因成绩优异得到 校长沙恩霍斯特赏识。毕业 后,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公务之余,潜心研究军事 、哲学、历史和文学。 1806年,克劳塞维茨随亲 王参加奥尔施塔特会战,后 被俘,释放归国后力主改革 普鲁士军事制度,进入总参 谋部,升为少校,并担任柏 林军官学校教官,同时为王 太子(即后来的威廉四世) 讲授军事课,同年与布吕尔 伯爵之女玛丽结婚。 181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 三世与拿破仑结成同盟,克 劳塞维茨反对这次结盟,于 是辞去普鲁士军职,赴俄国 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任职 于俄参谋部。军旅生活中积 极总结与拿破仑作战的经验 ,开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 。1818年,克劳塞维茨任 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升为将 军,于此时开始《战争论》 的撰写工作。离开柏林军官 学校之后,克劳塞维茨分别 在普鲁士军队不同的部门任 职,曾担任第二炮兵监察部 总监。1831年,克劳塞维 茨因染霍乱逝世。在他死后 ,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他的 著作和大量手稿——《卡尔 ·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 ,共分十卷。 《战争论》是其中的第 一、二、三卷。克劳塞维茨 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 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 ,研究了一百三十多个典型 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 的著作。 《战争论》论述了战争 的方方面面。无论战争有多 么不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 ,认识了战争的目的,就认 清了战争的本质,因此,克 劳塞维茨给战争作了这样的 界定:“战争无非是国家政 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 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战争最显著的特点是使 用暴力。“暴力用技术和科 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 力。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 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 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 实际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 。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 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 没有精神暴力了);它是以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作 为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 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 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 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 的真正目标。”克劳塞维茨 没有从道义上论述战争,他 抛弃了道德的温情主义和道 德上的虚伪,从本体论的高 度对战争作出界定,从而赤 裸裸地揭露了战争及其本质 。 除了对战争本质的揭示 ,《战争论》还精心研究了 战争中一切因素,它的一些 主要观点及精辟分析,仍然 能够对今天的战争理论和战 争实践研究有巨大的借鉴作 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战 争论》可以说是为当代人撰 写的一部经典著作。 导语 《战争论》被誉为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战略与战事并重的军事圣典,书中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观点至尽还在影响世界。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书中所包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它是一本融会贯通的人生韬略奇书,彰显人文精神的哲学与智慧。 精彩页 第1节什么是战争 1.引言 首先我们研究战争的各个要素,其次研究战争的各个部分或环节,最后就战争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战争整体,由表及里,先局部后整体,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在研究各个部分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整体的性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在研究部分问题时必须经常考虑到整体。 2.战争的定义 这里,我们不准备马上就给战争下一个政论性的定义,还是首先谈谈战争的要素——搏斗。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假如我们把构成战争的若干个搏斗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想象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形。每一方都力图用自己的体力或者武力来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其直接目的就是打败对方,使对方丧失任何抵抗能力。 因此可以说,战争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用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装备自己以对付暴力。国际法惯例对暴力行为的限制是微乎其微的,这些限制与暴力虽然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削弱暴力的强度。什么是暴力?暴力是一种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才是目的。为了保证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对方丧失抵抗能力。所以从概念上讲,使对方丧失抵抗能力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直接目标。这个目标替代了上述目的,并把它作为不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被忽略掉了。 3.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 有些善良的人出于善良的愿望,幻想寻找一种巧妙的方法,既不必造成大量的伤亡,又能解除对立一方的武装或者打败对方,并且认为这才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尽管非常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对待战争这样的恶魔,由仁慈派生出的错误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充分使用物质暴力并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因此,不顾一切、不惜代价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如果对方软弱退缩,就必然独占优势。如果,一方迫使另一方也不得不同样采取暴力,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并且日益趋向极端,这种趋向则完全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不受其他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厌恶“残暴"这个要素而忽视了它的性质,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假如说文明民族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较野蛮民族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小得多,这也是由交战国双方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尽管战争是在某种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并且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但是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属于战争本身的要素,它们在战争发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因此,如果硬说这些因素属于战争哲学本身,那是不合情理的。 人和人之间的斗争原本就包括两种不同的要素——敌对情感和敌对意图。我们之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来作为我们战争定义的标志,是因为敌对意图带有普遍性,即使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即敌对感情没有敌对意图也是不可想象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敌对意图主要来自于情感,而在文明民族中,敌对意图则主要出于理智。但这种敌对意图的差别并不是靠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受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不是每个场合都一定存在这种差别,而是大多数场合会有这种差别。所以,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其相互之间也可能会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由此可见,倘若把文明民族之间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智行为,认为战争正在逐渐摆脱所有激情因素的影响,甚至认为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要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对实际行动进行数学演算就可以了,那是极大的错误。 近年来,有些理论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最近的几次战争纠正了它。既然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它同感情或多或少有关,但感情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甚至与文明程度的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 如果说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毁坏城市和乡村,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采用暴力,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更巧妙地应用了智慧,学会了使用比这种原始粗暴的发泄本能更加有效的暴力方法。 火药的发明、武器的不断改进已经充分证明,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阻碍或改变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仍然是消灭敌人。 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观点: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交战的每一方都迫使对方不得不像自己那样动用暴力,由此便产生了相互作用,从理论上讲,这种相互作用一定会导致极端。这就是战争的第一种相互作用和第一种极端。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