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序 第一回 孝悌勤勉求功名兼容并包定婚姻 第二回 铸学斋校书充陪读怪八股应试中举人 第三回 初到上海开阔眼界枉失盘缠急赶路程 第四回 中贡士又回绍兴点翰林拟游通口 第五回 游宁波发现新观念祭英灵轻视老经纶 第六回 叶严二前辈重视办教育陶氏俩父子帮助识广州 第七回 抗外衅谋划有担当察内政腐败终看透 第八回 见香帅知变法难赖翘楚挂桂冠叹维新原属南柯 第九回 被疑康党随他去经办学堂凭我来 第十回 主持南洋特班教诲不倦同情学生运动师表可堪 第十一回 想尽办法筹建学社忍受悲痛不断炊烟 第十二回 演说张园孑民陈词查禁《苏报》太炎人狱 第十三回 组暗杀团对付清廷创光复会策应革命 第十四回 建光复军武装斗争假编修名申请留学 第十五回 赴德国接受先进学术超负荷研修众多课程 第十六回 辛亥革命回国参战龙望虎威扭乾转坤 第十七回 出长教育白手起家制定方针辟地开天 第十八回 迎袁遇险顾及大势不辱使命促成和局 第十九回 再任总长百废待兴齐辞阁员三思而行 第二十回 二次革命直讨城项三趟留学曲走巴黎 第二十一回 创新学风改旧北大聘陈独秀搬《新青年》 第二十二回 张国焘反省参加进德会傅斯年觉悟筹组新潮社 第二十三回 系列革新北京大学获新生轮番弦歌绍兴孑民得歌颂 第二十四回 纵论天下大势盛赞神圣劳工 第二十五回 演双簧刘半农设计复一函蔡鹤卿止谤 第二十六回 公理战胜成泡影无可奈何找学生 第二十七回 民主摇篮澎湃五四运动神圣劳工汹涌六三浪潮 第二十八回 顾大局蔡孑民复职撒传单陈独秀蒙难 第二十九回 继续改革北大独领风骚必然分化领袖各奔前程 第三十回 巧解部令新创高校招女生深究学理首倡美育代宗教 第三十一回 与菊生长谈直抒胸臆听石曾严劝暂避风粤 第三十二回 写悼文感动天地帮学会克服混乱 第三十三回 拜访居里夫人畅叙科技革命请教爱因斯坦领略奇异时空 第三十四回 提倡好人政府脱离北京大学 第三十五回 故人旧事伤既往理念信仰行当前 第三十六回 支持北伐凭正义参赞新政有热情 第三十七回 意随心诚参加清党事与愿违回 归教育 第三十八回 蔡孑民乘势实践理想李石曾趁机施展抱负 第三十九回 学界动荡蒋介石出长教育梦想幻灭蔡孑民转业科研 第四十回 开园地披荆斩棘解难题曲突徙薪 第四十一回 提倡科学研究方法成立民权保障同盟 第四十二回 杨杏佛饮弹于闹市丁文江中毒在f辟壤 第四十三回 怀念故人情谊难断 安葬鲁迅思绪不绝 第四十四回 自比骏骨徙木乃作爱国诗词 第四十五回 洪荒百代史玄黄一完人
精彩页 “家兄生前乐善好施,身后少有积蓄,现今家道中落,委实可怜人家。今恳请恩师收下小侄,这是蔡元培,排行第二。” “这无难处。令兄英年早逝,方圆百里无不痛惜……” 这时王子庄见蔡元培眼眶含泪,低头不语,就走近蔡元培,十分怜恤地说:“我看这后生非等闲之辈,何愁家道无振兴之日!”说罢即引二人到了前厅。 蔡元培扫了一眼整个厅堂。他看到与屋顶相连的落地屏风像是香樟木的,赭色的油漆已斑驳脱落,屏风中的一幅中堂却是秀丽的山容水态的水墨画,但画两旁的条幅却让他费解:“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蔡元培眼尖,清楚地看到了小字提款“仰蕺山人敬书王思任句”。中堂用绢裱得很考究,就是有些年岁了。 这中堂几垂于香案。香案上有一木牌位,上刻“大贤至圣先师孔子之位”。 王子庄对蔡茗珊说:“今日正是黄道吉日,就拜了孔圣人吧!” 蔡茗珊大喜:“太感激恩师了!小侄真有福分。” 王子庄走到香案前,点燃了蜡烛,再抽出三支香在烛火上点燃,向孑L子牌位行礼后说:“先师,弟子今又接纳一学童,是山阴蔡元培。”接着他把香插到了香炉上,随即在香案前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坐下,表情严肃,目视蔡元培叔侄二人。 蔡茗珊会意,忙领蔡元培上前抽香点着。蔡元培在孔子牌位前跪下,行了三跪九叩礼后,即转到王子庄面前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此时王子庄笑着扶起蔡元培,说:“好了,好了,起来吧,礼成啦!”蔡元培被他扶起时显出乐不可支的样子。 随即,王子庄兴奋地领蔡茗珊、蔡元培到大厅门口,指着院子里的那两棵桂花树说:“你们瞧,今年的桂花开得特多,味特浓郁,想必‘仰蕺山房’又折桂有人了!” 蔡茗珊、蔡元培听了,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 “我告辞了,阿培就拜托先生!” “也好,我这就领他进学堂。” 秋日的夕阳慢慢接近地平线,余晖照着蔡母瘦弱的身子。她与刚放学回来还没进屋放下书包的蔡元坚一起出现在门口,眺望着探花桥方向。她显得有点焦虑,自语道:“不过一里多的路,怎么走得这么慢?”这是蔡元培第一次离开母亲的视线,离开她到了离家不到二里地的地方。母亲感到有点不放心了。不过也实在的,蔡元培的中饭是在学校吃的。一个棉布袋里裹着陶罐,陶罐里装着米饭,米饭里包着霉干菜烧肉。母亲在想,饭会不会变得冰凉?吃了凉饭的儿子有一口热水喝吗?她甚至想得更坏:儿子会不会在路上绊了一跤,把陶罐打得粉碎?……正在这时,她什么也不想了,满意地对蔡元坚说:“看,你哥回来了。”蔡元坚叫出声来:“哥!哥!”蔡母转身向屋里走去。 课堂上不见老师的踪影,学童们多着长衫拖着长辫,有少数几个还早早地戴上了瓜皮帽,似乎今日已有些寒意。蔡元培在座位上打开书包,拿出书本、笔砚,开始磨墨,耳边传来的是琅琅的读书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还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蔡元培知道这是同伴们在背诵《诗经》,于是也脱口背出:“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突然,王先生夹书本、持教鞭戒尺走进了教室,大声说道:“肃静!我从小班而来,你们是大班了,从今日起要为明年春天院试做准备,能不能中秀才,不在阅卷官能不能批‘诗可’,关键在于制艺,就是说要作好八股文。” 先生的话引起蔡元培的高度注意,他提起笔蘸上墨,想记些什么。其他学童,多仍保持刚才背诵诗经的状态,还有不少东倒西歪的。 王子庄大声说:“学八股文,先要讲究格式。一千多年来科举取士,都是看这种文章谁作得好。作得好上加好的,可中了秀才,再中举人,再中进士。”’ 蔡元培听到这里已瞪大了眼睛,在本上写下了几个字。其他学童,有的听着,有的发呆。 王子庄咳嗽了一下,继续讲了下去:“八股文的格式至关重要。每篇文章都有破题、承题、起讲、领题,以及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和结论这几个部分。八股应置于结论之前,领题之后。” 王子庄这一讲,讲得许多人莫名其妙了。P5-6 导语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邱恒庆著的《蔡元培的流金岁月》取章回小说的形式有别于传记、评传等学术型著作介绍蔡元培一生,通俗生动,可读性强。 序言 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时,我在北大的某些售 书处读到了关于蔡元培先生的一些资料。后来越读 越多,至其日记、书信、年谱、传记、选集、全集 和几位大家的研究专著等,甚觉如饮甘泉,如食甘 饴。于是,我也想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形式写点 什么。直至退休,奉安了上代四老,看着下代成家 立业并迎来了第三代,不觉须发全白、心力衰疲了 。一种紧迫感让我拿起秃笔写将起来。我还想变点 花样,不落恒蹊,希冀给人以阅读的乐趣。凭着自 我感觉良好,我竟写了下去。 本书所叙,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 则,求通俗易懂。为通俗性、可读性,取章回演义 形式。蔡元培阅历深远且交友广泛、无欺而有助。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社会各界各派之头头 脑脑与蔡元培相识互动者不在少数,但他无论互动 的结果如何,心中从不存欺诈的念头。《蔡元培书 信集》收有蔡元培致别人的1600多封信函以及100多 封毛泽东等人致蔡元培的信函,其中所叙,难寻假 话。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是真诚的,这也使他拥 有了一个真诚的朋友圈。蔡元培的流金岁月沉淀下 来的不仅有教育救国和科学强国的光辉思想,还有 蔡元培先生诚信、仁义、包容、奉献的道德风范, 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国家社会理想。《 蔡元培的流金岁月》用通俗的工具挖掘这一宝藏, 希冀有利于普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 作者的初心:把蔡元培从历史中呼唤出! 虽抱很超然的写作态度,但完稿后尚祈能在众 多志士仁人的相助之下,使书稿得以付梓,以此纪 念蔡元培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1868—2018)和北 京大学120周年校庆(1898—2018)。 是为自序。 邱恒庆2018年5月于上海
内容推荐 蔡元培先生身经两次世界大战,在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的主张和作为,在教育救国、科技强国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贡献,对中国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邱恒庆著的《蔡元培的流金岁月》通过蔡元培先生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以及与诸多历史人物的互动,体现了作为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蔡元培先生的高贵品质,可以让读者通过本书感受到蔡元培为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一座挖掘不完的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