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不够的红楼梦品不完的众人生
分类
作者 刘世芬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刘世芬,笔名水云媒,祖籍河北沧州,现居石家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党校教职,专栏作家。近年在《中国作家》《散文》《读者》《文学自由谈》《今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50万字,多次获各级散文奖,入选中小学课本读物。所撰写的《红楼梦》人物随笔在《燕赵都市报》开设有“至味红楼”专栏,并被多家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转载、播音、推介,深受读者喜爱。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女性,刘世芬对《红楼梦》人物的诠释优雅
、俏敏,不乏深刻,在那些水做的女子、泥做的男子
的灵魂深处,领略诸多的幽微明灭、婉转莺啼。
——著名作家、学者韩石山
鱼龙混杂的“红学家”里,又添了一位女士刘世
芬。“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她阅读红楼,揣着女性
的温情;解剖红楼,带着女性的尖锐。这让无数男性
同道的书写,变得了无意趣。
——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任芙康
刘世芬是随笔高手,在文学与学问间自由穿梭是
她的最大擅场。刘世芬品味红楼,是其在一场浩大的
盛宴中找到了最可口的一味,梦中辛酸,现实苦涩,
都在她华彩细腻的笔下淋漓尽致。
——《燕赵都市报》总编、作家刘江滨
整个世界就是一部大大的红楼梦,我们都是梦中
人。梦中人看梦中人,说不尽的滋味,道不完的风情

——美文、美食、传记作家凉月满天
后记
你我依然在“镜”中
《红楼梦》还有一个名字——“风月宝鉴”。即,一
面镜子。
镜子,在现代社会,出入可见,特别是大中城市,一
座建筑,索性就是一面庞然大“镜”。曹雪芹时代的清朝
,西洋玻璃镜已传人中国,于是,他用这个生活中最为常
见的意象,为我们反射了整个世界。
曹雪芹用镜子的两面,看到这个世界上的如蚁人群,
你、我、他,皆在其中。尽管《红楼梦》中的镜子仍具有
神异陛,它首先做了和尚、道士们的法器,然而,曹雪芹
更多的是让镜子充当了“比较”“甄别”的意象,最后才
是日常生活的用具,比如,各人随时的对镜理妆,贾宝玉
跟紫鹃要的那个“小菱花”镜……《红楼梦》中镜子的意
象,远远超过手帕、风筝、扇子、炮仗等实物,因其两面
性,加之清朝时期对玻璃尚且存留的神秘性,使得整部作
品仿佛隐含着一面“大镜子”,照出芸芸众生相。
书中镜子的“出场率”极高,从虚幻到现实,从作为
法器的镜子到作为用具的镜子,比比皆是。有几处最为重
要的“镜子”,更不应忽视。
镜子来到《红楼梦》“动静”最大的一回,就是夺走
贾瑞性命的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与太虚幻境丝丝相扣,极
具魔幻色彩。一面是风姿绰约的“脂正浓,粉正香”,一
面是“黄土陇头”的白骨骷髅。跛足道人送来的这面镜子
,“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
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
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然而,在贾瑞手上,却又“
千万不可照正面”,为何?——贾瑞内心的邪思!反反正正
,真真假假,风月宝鉴也就不仅仅是一面镜子,而是整本
书的象征,蕴含了无穷的人生寓意。
贾宝玉的房间已有了西洋玻璃镜,这也是书中描写最
为详细的镜子,而这面镜子自然也让贾宝玉将自己的内心
照得清清楚楚。于是,贾宝玉成为当时封建制度的第一个
“逆行”之人。无论是对于封建礼教的轻蔑,还是对仕途
经济的漠视,无论是对现实爱情的执着,还是对彼岸世界
的追求,都是贾宝玉强烈的自我映衬。贾宝玉特立独行,
不粉饰,不造作,始终保持赤子之心,正如镜子里的自己
,展现的正是本真的自我。
这面镜子,平时照着宝玉还不够,曹公还特意让刘姥
姥醉卧其中再次详细呈现。第41回刘姥姥进到宝玉房间,
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醉意朦胧中认成亲家母。她跟“亲家
母”说话,对方不理,才想“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罢”。
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
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可见那时的镜子已有了旋转机关,
“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这对刘姥姥该是何等罕物!
“老亲家”原本是刘姥姥在贾母面前表示亲热的称呼,此
处被刘姥姥用来称呼镜中的自己,读来意味深长。
这里的镜子,就有了自我迷失、自我探索、自我认知
的含义,有点像平时女人的化妆包里随身带着的五彩缤纷
的小镜子。我的一个女友,更是连走路、吃饭、交谈时,
都把一个小圆镜子握在手中或架在可以照到她的地方,分
分钟都要瞄上一眼。有研究表明,喜欢照镜子的人会比其
余人有着更强烈的自恋倾向,自我意识也就更加强烈。
到了第56回,在贾宝玉梦中,一枚镜子,立于甄、贾
宝玉之间,是《红楼梦》中诸多诡异神秘情节中的其中一
段,甚至令人费解。其实,甄、贾宝玉只是一个人的两面
,贾宝玉是形,甄宝玉是影。贾宝玉是躯壳,甄宝玉是魂
灵。甄、贾宝玉相逢,恰如我们揽镜自照,镜子外的自己
是肉体,镜子里的自己是灵魂。果然,当甄、贾二人在第
115回终于面对面,声息相闻,贾宝玉立即识别了甄宝玉的
“禄蠹”,此为贾宝玉的B面。而他身上更多潜伏着的正是
A面,只是平时不易示人而已。当他勘破一切,准备“悬崖
撒手”,他让自己释放了一定程度的B面:给贾府和宝钗留
下一个“贾桂”,给袭人安排好了终身去处。最最关键的
,他答应参加一直深恶痛绝的科举,为了家族,他让自己
坐进了考场,并获得第七名……当然,呈现部分的B面,是
为了回归完整的A面——此所谓每一个人交替呈现的两面了

这里的镜子,则有了警示、甄别之义。唐太宗李世民
赞赏谏议大夫魏征就用了“镜”的意象:“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这里的“铜”“古”“人”都充当了“镜子”,
用来比较、照映、甄别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第117回,宝玉失玉,复入太虚幻境,魂魄幽幽之际,
又是那送玉来的和尚“手里拿着一面镜子一照”,登时鬼
怪全无,仍是一片荒郊。和尚推他一把,遂推回人间——
此镜即为时魔时幻的风月宝鉴。可以说,又是一面镜子,
救了宝玉。
尽管曹公作“贾雨村言”,又将“甄士隐去”,我们
依然在这面巨镜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世人皆说曹雪芹无
好恶倾向,不在书中表达好恶观点,但在许多红学家看来
,那只是表面,不直接说破而已。一个作家,一件作品,
岂能没有倾向、好恶?从“镜子”的角度阅读《红楼梦》
目录
第一辑 花解语
生黛生钗千古一哀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N面凤姐
妙玉:寻得桃源岂避“秦”
第二辑 雪澌澌
贾元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贾母这个“狼外婆”
这一对闺密好蹊跷
平儿的三个失误
袭人:自有“渔郎”来问津
漫议平袭钗
第三辑 空缱绻
贾迎春:生命如“阄”
另一个探春
惜春:最早“醒”来的人
尤氏:挺住意味着一切
这个可怜的姨娘
红芸缱绻知向谁边
司棋:你是电你是风
第四辑 泣残红
李纨:寻得桃源好避秦
三生石上证尤魂
青灯黄卷处古刹闻鹃啼
你呀你呀傻大姐
人到奇处方是巧
香菱:江湖很近,幸福很远
那个喜欢贾环的丫鬟
第五辑 叩东篱
甄贾“玉”不同
取次花丛琏回首
薛蟠哭了
葫芦僧引发的蝴蝶效应
贾兰:开启贾府“4.0时代”
贾桂驾到
第六辑 乱弹红
红楼“小蹄子
“破洞”红楼
俚语红楼
来了一个陈其泰
代后记 你我依然在“镜”中
精彩页
第一辑 花解语
宝姐姐太懂得“靠拢组织”,而林妹妹偏偏渐渐脱离了组织。87版《红楼梦》第12集是把芒种祭花神和黛玉葬花两个镜头对比拍摄的,更烘托了悲剧效果:众人嬉笑在花丛,黛玉在角落里葬花;一边明媚欢笑,花团锦簇,一边冷清凄惨,呜咽悲切。一人向隅的结果就是被组织抛弃,“后果很严重”,所以“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87版连续剧,每到“你跪下,我要审你”那个镜头,我必按下“快进”,不忍卒睹。这就是脂砚斋所谓“钗黛合一”的那个情节,黛玉因在酒宴上念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佯怒而掐住黛玉的“软肋”,继而“收服”黛玉,黛玉这方还要感激涕零地为宝姐姐“数钱”。人性最不堪的一幕,偏偏发生在一个如花似玉的面孔上,我的心脏极为不适——曹公故意“欺负”一个如此善良单纯的林妹妹,让宝钗得逞,是想告诉世人:世间原有这样的笑面杀人?
面对宝钗不动声色的咄咄逼人,黛玉手中除了“爱隋”这张牌,身无长物。而那个年代恰恰没给爱情预留位置。即使在200年后的今天,爱情也经常给其他物质层面的东西让路啊!黛玉手里除了宝玉的爱情,最大的一张王牌就该是贾母——亲外婆啊。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黛玉可是亲外孙女,若落在我们自己身上,一个是女儿的女儿,一个是儿媳妹妹的女儿,亲疏自有分别,宝钗到了贾母这里已经是“几杆子”远,而黛玉眉眼身姿尽皆贾敏的影子。若论话语权,“老太太一句话的事”,王夫人再强势,哪有贾母听儿媳的份儿?尤其使人焚心的,宝玉被紫娟“试莽玉”,一下子成为“半个人”,听说林之孝家的来看他,只一个“林”字,登时犯病,“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连墙壁上一只船的模型都成为“林家来接了”……那一幕,还不足以警醒贾府上下:林妹妹就是宝玉的命啊!按说贾母每天“心肝宝贝”地喊着,也该遂了宝玉的心愿,但是到了外孙女的生死关头,为何却要这样摧残自己的亲骨肉?
200年前,贾母已是大义灭亲的典范。
其实读者大都明白,宝钗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宝玉不是她的菜!上天可以给一个女孩惊天的容貌,但不一定让她懂得爱情。如果说黛玉对宝玉是爱,宝钗对宝玉则是“需要”——家族、利益、情势的诸多需要,唯独不是爱情。宝钗的血液里就没植入“爱情”这个细胞,她从不会让自己真爱一个人,她要的只有利益,本性使然。这样一个无爱之人,即使貌若天仙也不会有人真爱她。宝玉为“肌骨莹润”“脸若银盆”的“杨妃”情态心动,实属少男“钟情”,太正常的生理反应,仅仅止于身体迷恋,这种有性无爱的性心理与爱情无关,称为性冲动更为贴切。
也奇了,宝钗那呆霸王哥哥尚且瞳得欣赏真正的美,比如薛蟠对黛玉“风流婉转”的欣赏,对柳湘莲的“爱慕”。其母薛姨妈也爱心满满。偏偏她这个“金玉其外”的女儿,却不懂何为真爱。不爱,却要与林妹妹争夺宝玉,却为何来?
设想一下,假如宝钗真的如元春选秀成功,以宝钗的才智,在宫中的表现一定会超过她这位表姐。我总是质疑,宝钗既然并非中意宝玉,为何不另辟蹊径,何必在一个大观园死磕?只能是宝黛之情刺激了她的竞争欲,她燃起妒火: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你一个姑舅表妹的小丫头,孤儿一个,算得什么!P4-5
导语
刘世芬著的《看不够的红楼梦品不完的众人生》介绍:《红楼梦》是一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之书。全书中,女人占领了正面舞台,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雨果写作《巴黎圣母院》已是19世纪初,但他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18世纪思想惊人相似——雨果借玛努的口说,“女人受尊敬的地方,神明满怀喜悦;女人受歧视的地方,祈祷上帝也徒劳。女人的嘴总是纯洁的,是流水,是阳光。女人的名字应该是讨人喜欢的、异想天开的、温馨的……有着无比温馨、无比神秘的一种魅力”,不由得令人欣慰:大师都是如此尊重女性。
序言
致那些被比较的人生
18岁时的一个暑假,我从父亲手中得到一本略带繁体
的《红楼梦》程乙本,读得有点饥不择食,但之后多年,
印象仍鲜活如初。这期间,我被生活屡屡教训,再一次次
“走进”大观园,低呼:原来我们的人生,仿如“镜子”
,竞与“比较”不离须臾。
来自爱隋、人性、人际无处不在的考验冲淡了大观园
表面上的喜感。比如第五回,宝钗住进贾府后,先前的情
势立即微妙起来:黛玉备受贾母冷爱,与宝玉也“曰则同
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可
是,现在来了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
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
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人,故深得下人之心”
。此时,黛玉面临的“威胁”显而易见:一怕宝钗分享贾
母的“怜爱”,二怕宝钗插足她和宝玉的“亲密”关系。
对于黛玉的“不忿”,宝钗“却浑然不觉”,这显然来自
旁观者,因为以宝钗的智慧和女性的敏感,对黛玉的“不
忿”岂能无视,只是装作“不觉”罢了。
这段描写很有趣,一个看似豁达守拙实则大智若愚的
女子跃然纸上。接着,宝钗扑蝶“嫁祸”黛玉,并在多种
场合利用其高情商“栽赃”黛玉,只因为全园女孩中只有
这一个堪称“对手”,这一切皆证明先前的“浑然不觉”
是多么虚伪。何况宝玉对黛玉的倾心却又那么不加掩饰,
宝玉最后对黛玉的衷情也是经过了钗、黛的比较。可以说
,人生处处皆博弈!既生瑜,何生亮?既有黛,何有钗?
金钏死后,宝钗在未来的婆婆王夫人面前出足风头,
不但“成功”劝诫王夫人免去道德负疚,更为未来的“婆
婆”雪中送炭,她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一套新衣给金钏当葬
衣,别小看这一举动,本来黛玉刚做了一套新衣,但王夫
人乃至整座大观园,哪个不忌惮黛玉的“小性儿”?莫说
张口要,吓都吓死了。假如王夫人是老板,宝钗和黛玉是
员工,老板辞退金钏导致其自杀,王老板处于焦虑之中,
这时,戏份就精彩了:宝钗巧舌如簧成功化解一场危机,
并搭上自己的一套新衣。王夫人怎能不对宝钗贴心入肺呢
?这本身就让林黛玉自惭形秽嘛。曹雪芹不动声色地就让
宝钗把黛玉“比”下去,又让黛玉成功地误会了宝钗“藏
奸”,委实令看客心酸——她倒是知道宝钗如何嫁祸于她
吗?
相较之下,黛玉落下个刻薄的名声,“孤高自许,目
无下尘”,而宝钗却处处“随分从时,行为豁达”,不仅
深得下人之心,最后竟将大观园的“总裁”和“副总裁”
(贾母和王夫人)哄得心花怒放,宝钗不“好风凭借力”
才怪呢。
整部《红楼梦》,就是一部黛、钗比较史,自从二人
前后脚进入大观园,博弈开始,众人对她们一番比较,黛
玉不是对手只好败下阵来。幸而大观园里还有一个火眼金
睛“秉公执法”的宝哥哥,唯有他识破了宝钗那些“混账
话”,在最初被宝钗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迷惑后,
始终不渝地守护着黛玉。
经常想,假如——倘若世上有这么个“假如”——只
有黛、钗其中的一人来到大观园,结局如何?没有了二者
映衬,大家也就免去了太多智力劳动,没有宝钗天天鼓动
宝玉“经世致用”,也显不出黛玉心性高洁,宝钗的“温
厚”“停机德”,黛玉的“猜忌”“咏絮才”,都失去了
彼此的参照。
《红楼梦》中的傻大姐、薛蟠、赵姨娘等,自然只能
归入愚人之列。而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则属智者。
曹雪芹对聪明人的差异作出四种区分:一日有智慧的人—
—林黛玉、贾宝玉、妙玉是也;二日聪明人,如薛宝钗、
平儿等;三日精明人,其典型是王熙凤;四日机灵鬼,乃
袭人、小红等。有智慧的人能感悟宇宙人生,心性深厚,
却易被人视为呆子傻子。薛宝钗虽很聪明,比较圆融含蓄
,但圆融之中不乏世俗,结果落入了世故的泥淖。凤姐是
聪明的典型,颇有心机,可她聪明过头,成了精明,特别
会算计。然精明过度,会危害自己。曹雪芹给她的命运诗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她的最
后下场。至于大观园中的机灵鬼,只是聪明人中较低级的
巧人。
其实,古往今来,比较无处不在。《音乐之声》中的
冯‘崔普上校本来已经情定男爵夫人,谁知活泼善良又个
性十足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出现了,硬生生地,男爵夫人被
“比”下去,“出局”已成必然。《简‘爱》也一样呀,
如果没有纯情、真挚的简·爱出现,罗切斯特如何比较出
白富美布兰尼小姐的粗俗与平庸?《法国中尉的女人》中
的家庭女教师萨拉,她救了沉船中的中尉,谁料中尉却玩
人间蒸发,从此人人视她为瘟疫。这时古生物学家查尔斯
携恋人欧内斯蒂娜来到莱姆湾,仅凭一个风雨中的侧影就
对萨拉一遇难忘,这才置富家小姐欧内斯蒂娜于不顾,一
意追逐那个一袭黑衣,长得并不好看又怪异叛逆的“坏女
人”……
《红楼梦》是一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之书。全书中,
女人占领了正面舞台,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雨果写作《
巴黎圣母院》已是19世纪初,但他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
》的18世纪思想惊人相似——雨果借玛努的口说,“女人
受尊敬的地方,神明满怀喜悦;女人受歧视的地方,祈祷
上帝也徒劳。女人的嘴总是纯洁的,是流水,是阳光。女
人的名字应该是讨人喜欢的、异想天开的、温馨的……有
着无比温馨、无比神秘的一种魅力”,不由得令人欣慰:
大师都是如此尊重女性。
前两年,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欢乐颂》中的“
安迪”被问及“恋爱宝典”时说道:女人需要扔掉三样东
西——过了时的衣服、玩心眼的姐妹、光说不做的男人。
试问,不经历比较,心得何出!
无论“操之在我”,还是“受制于人”,皆为比较之
后的欣幸或无奈。无论刚强抑或柔弱,世界就是这样残酷
,人人都在比较价值、地位、出身……这一世,被掂量,
被称重,被选择,就像唇边那颗痣一样难掩。人生如蚁,
每个窗口后面都生活着这些人:积极向上的,无聊乏味的
,游戏人生的,以及走投无路的……还好,一束光亮来自
宝哥哥,他经过数番比较,依然情定“世外仙姝寂寞林”
。若按当下逻辑,纵使宝姐姐被“调包”入洞房,他亦无
须向林妹妹担负过重的道德负载,而应心安理得地享用“
皓腕凝霜”,可他怎能敌得过灵魂深处那番蹉跎!
从“梦”中醒来,回到现实——假如有那么一个人,
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熟悉并了解你之后,
依然欣赏你,接纳你,历尽沧桑,依然能由衷地对你说:
认识你,真好……若果如此,这一路的比较,该有多值!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一直以来,我也与大多数读
者一样,始终做着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曹雪芹与高鹗的
“比较”。但2018年7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作者为张
庆善的署名文章《(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文中
郑重说明,2018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珍
藏版的作者署名已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
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细心的“红迷”
们瞬间就捕捉到这种署名格局的变化。张庆善先生是中国
红楼梦学会会长,他在文中洋洋数千言以详尽的材料说明
《红楼梦》的作者仍为曹雪芹,从前被读者高调置喙的高
鹗乃为“整理”者。这一提法在《光明日报》发表,加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众所周知的权威性,无疑已为众说纷纭的
《红楼梦》作者之争调音定调。因此,本书中凡是涉及《
红楼梦》作者之处,皆沿用此说。特此说明。
刘世芬
2018年10月
内容推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渊薮,红楼人物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史学价值更为后人流连、倚重,经久不衰。刘世芬著的《看不够的红楼梦品不完的众人生》在研究原书人物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视角切入,选取30个红楼人物,拟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笔法,灵俏的文字,引领思考,启迪人生,以期带给读者非同寻常的红楼体验。如“‘呆霸王’薛蟠:近看有点坏,远观还有点可爱”一节,文笔幽默通俗,让读者感受两面人性的同时,还不觉乏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