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挥地编写这本《西兰帕传》以时间为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文学的杰出代表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的生平事迹。全书共分五章:早年生活、梦想与现实、辉煌与阴霾、阴影中的生活、最后的时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兰帕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挥地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挥地编写这本《西兰帕传》以时间为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文学的杰出代表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的生平事迹。全书共分五章:早年生活、梦想与现实、辉煌与阴霾、阴影中的生活、最后的时光。 内容推荐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芬兰大地,谙熟民族的历史、祖国的山川、家乡的风俗,特别是贫苦农民的生活和心态。《少女西丽亚》真实地反映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其不朽的杰作。本书《西兰帕传》写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 《西兰帕传》由陈挥地编写。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早年生活 1.农民的儿子 2.童年的友谊 3.苦难中成长 4.坦佩雷中学 5.初识《牛虻》 6.走出坦佩雷 7.追梦赫尔辛基 8.与艾丽克斯相爱 9.汉克斯的婚礼 第二章 梦想与现实 1.辍学 2.黑暗中的微光 3.至亲的离去 4.仲夏日的婚礼 5.写作探索期——《生命和阳光》 6.战争!战争! 7.《神圣的贫困》和《黑里图与拉纳尔》 8.别具一格的别墅 9.财务困扰 第三章 辉煌与阴霾 1.迟到的幸福 2.回乡之旅 3.《少女西丽亚》 4.《夏夜的人们》 5.收获的季节开始了 6.菲利普结婚 7.永远的西格丽特 8.硝烟中的荣耀 第四章 阴影中的生活 1.分饰两角 2.决定戒酒 3.第二任妻子 4.小女儿出嫁 5.新的获奖者 6.重新执笔 第五章 最后的时光 1.《八月》与《人生甘苦》 2.病故 3.葬礼 附录 西兰帕生平 获奖时代背景 西兰帕年表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试读章节 1888年9月16日,芬兰南部海曼屈莱地区的老西兰帕一家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儿子的诞生。这个漂亮的小男孩有着大大的蓝眼睛,小小的脑袋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他就是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此时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绝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 老西兰帕一家都是租种土地的佃农,刚搬到这个地区时曾受到当地居民的各种刁难。大伙儿对他们夫妻俩很抵触,不仅嘲笑他们,连分给他们的土地都是最贫瘠的,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辛,难以为继。当西兰帕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事实上,当时所有芬兰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芬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她没有独立的主权,长期遭受着外来民族的统治和压迫。 芬兰曾经是瑞典王国的殖民地,在那个时候,芬兰的孩子们从小都必须要学习瑞典语一它被做为教育的一部分强制地推行下去。 1809年,瑞、俄战争爆发,瑞典战败,继而把芬兰割让给沙俄。从此,芬兰就成了沙皇的大公国。不过,这丝毫没有改善芬兰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社会两极分化明显,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富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穷人们却总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没有着落。 这种明显的贫富等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社会关系,加剧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时,芬兰的整个社会状况都令人担忧。 在西兰帕刚刚出生的时候,芬兰还是个典型的农业国。这个国家不仅严格遵守着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在农业技术上也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如此,芬兰国内的可耕种面积少得可怜,仅占全部国土面积的8%。除此之外,就是大面积的森林、湖泊和岛屿。在这种情况下,更显得粮食来之不易。 所以在芬兰,农民是一个庞大的阶层。数以千计的人们每天辛辛苦苦耕种收割、靠天吃饭。如果天气好,收成不错,大家的生活就会好过些。要是哪一年,天气恶劣,大人孩子就都要勒紧裤腰带了。 西兰帕的父母人身是自由的,不像俄国农奴制下的奴隶那样终日受到非人的折磨,但是在整个封建专制的压迫下,再加上连年的战争、遍地的饥荒,他们一家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论社会怎么变换,时代如何变迁,社会的重任总是层层压在普通民众的身上,受苦受难的只有穷苦老百姓。 因为长期吃不饱穿不暧,老西兰帕夫妇的几个孩子都先后夭折了。他们老两口每天在田地中从早忙到晚忙碌,却连维持基本的温饱都做不到。孩子们由于长期严重的营养不良,长得又瘦又小,眼窝深深地陷下去,到后来连睁眼看看这个冷酷的世界都做不到了。想到一个又一个孩子瞬间长眠于冰冷的地下,这对夫妻的心都要碎了。他们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仅剩的孩子抚养成人,让他好好看一看这世间的美好。也许真的是老天庇佑,也许是这个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殷切的爱子之情,他挣扎着活了下来。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西兰帕从懂事开始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给忙碌的父母端茶倒水,为劳碌了一天的父亲捶背,或是背起背篓和小伙伴们去捡别人地里收割剩下的作物。他们经常到很远的地方去,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一些麦穗。西兰帕把它们扎成一捆,背不动就系上绳子在地上拖着。一群人嘻嘻哈哈,边玩边朝家走。 更多的时候,他们走了很远也捡不到什么。于是,大伙就去采果子,把树上摘得光秃秃的;或者比谁爬得高、跑得快。西兰帕个子矮小,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但是,他爬树却很厉害,总是爬得又高又快。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孩子们就飞奔回家,此时父母总是在家里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着他们回去。 西兰帕六七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院子里,码得整整齐齐,几乎让人合不得烧。 村里的人都非常喜欢勤快的西兰帕,尤其是大胡子的卡尔先生。卡尔先生也是海曼屈莱的佃农,不过他一家的生活要稍微好一些。他家生了五个孩子,活下来三个——这在当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卡尔先生闲着的时候常常去打猎,西兰帕也跟着一起去。一到打猎的时候,这个小家伙总是非常的兴奋,欢快地跑来跑去。 卡尔先生尤其喜欢和别人一起去猎麋鹿。在西兰帕看来,这可是最刺激、最威风的事。森林里的麇鹿长着发达的悬蹄,行走奔跑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猎狗只要竖起耳朵一听,就狂吠着奔过去。成年的雄性麇鹿重达200公斤,不过很狡猾,不容易被逮到;比较容易猎到的是雌鹿和小鹿。通常,只要几个猎人一出马,就能满载而归。 每逢卡尔先生收获了猎物,总要分一点给西兰帕:有时候是一小只兔腿,有时候是几个鹌鹑蛋或者几条小鱼。西兰帕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食物装进随身携带的布袋,满意地拍拍。他想带回家让妈妈煎个香喷喷的肉饼,又可以改善一下全家的伙食啦!他的大眼睛眨呀眨的,仿佛已经看到肉饼在炉子上滋滋地冒着热气。 除了卡尔先生,西兰帕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伙伴,那就是汉克斯。 P2-5 序言 芬兰的骄傲 芬兰著名文学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Frans Eemil Sillanpaa,1888—1964)于1888年9月16日出生在芬兰海曼屈莱地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从小就接触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苦大众,这对他日后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兰帕从小就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_面。做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他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十分懂事,尽管家中生活十分艰辛,父母仍然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供他读书。西兰帕也非常争气,从坦佩雷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芬兰最高学府——赫尔辛基大学,就读于自然科学系,立志当一名优秀的生物学家。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在这个笼罩着五彩光芒的想象中,充满了无数殷切的希望和期盼。然而,现实总是残忍的,它轻易地击碎了梦想的光环,把生活最残忍的一面掀开给你看。 在西兰帕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因家庭日趋贫困,无奈之下被迫辍学。回乡之后,他跟一个农民的女儿结了婚。早在赫尔辛基上大学期间,他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上帝总是公平的,他关闭了你面前的这扇门,必定还会为你保留一扇窗。在那个你还未察觉到的地方,有你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与辉煌。对于西兰帕而言,结束大学生活固然是一个令人心灰意冷的转折点,但投身于文学创作却是他另一个梦想的起点。 在西兰帕创作的早期,正是芬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斗争十分激烈的时期。动荡的社会,连年的战乱,使所有的灾祸和苦难全方位地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中。西兰帕长期居住在农村,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体会深切。文学的意义就是用艺术的手法反映出真实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1919年,西兰帕发表了长篇巨著《神圣的贫困》。在这部作品中,他冷静地剖析了农民革命的真正原因,反映出芬兰贫苦农民的命运,展现了真实的历史。 时间的车轮从来都是无情的,它漠然无视一切滚滚向前,却磨灭不了灵魂的光芒。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西兰帕出版了一些重要的小说,其中的《少女西丽亚))和《夏夜的人们》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此后,他被授予赫尔辛基大学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历史定格在1939年,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西兰帕凭借《少女西丽亚》一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芬兰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西兰帕的小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色,那就是他的文字中凸显出的农民本色。他是芬兰农民的儿子,他热爱农村和农民,尤其是贫苦农民。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极为质朴的语言文字,忠实地反映了当时芬兰农民悲惨的生活。由于常年生活在乡村,他的作品常取材于真实的农民生活,具有乡土气息,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事实也正是这样——只有真正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备丰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才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令人折服。 他的现实性与体现农民生活的宗旨造就了他作品的独一无二。我们说西兰帕是革命的文学家,正因为他是芬兰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最真实的镜像。你看到的是一个纯粹的芬兰。哪怕穿越时间的长河,他也要展示一个最真实的历史给你看。 另外,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也是西兰帕小说的一大亮点。芬兰自然风光的绚丽风姿每每展现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芬兰气息,好似一幅幅静谧而又美妙的画卷,描绘出一个我们从来不曾想象到的“千湖之国”。湛蓝的湖泊、郁郁葱葱的森林、冰雪包裹的山村、质朴善良的人民和那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我们曾无数次幻想过的美丽的芬兰,缓缓盛开在他的笔下,架构起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世界。 请,开始我们的旅程吧。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以自己的特殊风格表现他的美学理想,那就是简洁、单纯、轻松、和谐和独特的表现力。 ——霍尔斯陶穆 西兰帕笔下的乡村画卷透析出一种自然纯净的美,犹如“泉水澄澈”。 ——苏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