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微生物组学是一门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新兴学科,旨在揭示人体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精准医学研究和个体化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立平等著的《微生物组学与精准医学(精)》分为两篇,共计28章。第一篇为基础与进展部分,是对近年肠道微生物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主要介绍微生物组的概念及组成特征;研究微生物组的策略、方法与数据库;微生物组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组理论和方法在中医药现代化以及粪菌移植体系中的应用。第二篇为肠道微生物组学与健康关系研究的一些典型实例,每一个实例都从一项具体的、已经发表的研究工作入手,注重介绍研究的设计思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希望能为正在或者将要从事微生物组学和精准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研究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简介 赵立平,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系埃弗里芬腾应用微生物学冠名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1989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1993~1995年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2004—2012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2005—2009年担任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6—2012年担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常务理事。The ISME Journal资深编辑,Microbiome编辑,Scientific Reports编委。2014年被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长期从事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健康研究,发现首例可以引起肥胖的人体肠道病菌,发展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肥胖症营养干预方案。在Science、PNAS、ISME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s、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应邀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大会、国际人类微生物组大会、国际糖尿病技术大会、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特邀报告。2012年6月,美国《科学》周刊对他的研究工作做过专题报道。 目录 第一篇 基础与进展 1 人体微生物组概述 1.1 人体微生物组与超级生物体 1.2 肠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3 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 1.4 肠道微生物组与疾病 1.5 小结 参考文献 2 研究微生物组与疾病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2.1 研究微生物组与疾病因果关系的策略 2.2 微生物组作为健康测量评估的新窗口 2.3 小结 参考文献 3 微生物组学数据库和工具资源 3.1 微生物组学相关研究项目 3.2 微生物组学分析策略 3.3 微生物组学数据库 3.4 微生物组学工具 3.5 小结 参考文献 4 宏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模式与疾病的精准诊疗 4.1 宏基因组SNP的识别方法 4.2 应用举例:2型糖尿病肠道宏基因组SNP模式分析及其潜在诊疗价值 4.3 宏基因组SNP模式在疾病精准诊疗中的价值展望 4.4 小结 参考文献 5 微生物组与代谢性疾病 5.1 肠道菌群与肥胖 5.2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3 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 5.4 小结 参考文献 6 微生物组与肿瘤 6.1 微生物组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6.2 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研究 6.3 肠道菌群与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 …… 第二篇 研究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