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曾鞏撰的《元本元丰类稿》介绍:《元本元丰类稿》介绍:《元丰类稿》为宋代著名文士曾巩的文集,共五十卷。此五十卷外本尚有《续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但宋室南渡后,《续稿》、《外集》皆不传,故今仅存此五十卷本。因成书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6),故名。《元丰类稿》五十卷完帙,以元大德八年丁思敬刻本为最古,今藏国家图书馆。此本卷前有清朱锡庚(少河山人)写于道光三年(一八二三)的手跋,识此为宋刻。此本先曾藏聊城杨氏海源阁,杨氏《楹书隅录》亦据朱锡庚跋文,定为宋刻。丁氏刻本皮纸印造,行宽字朗,刻字严整,加之书中侦、构、慎、惇等字皆缺末笔,故朱锡庚跋称“是本纸质薄而细润,格式疎而字体朴茂,洵南宋椠本之佳者”,并非没有道理。然傅增湘曾见之北京故宫所藏丁本,其《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记之曰:“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式宽大,版心上记字数,下记刊工名一字。前有《大德重刊元丰类稿序》,为大德八年夏五月广平程文海撰。后有大德甲辰良月东平丁思敬跋,言前邑黄斗斋尝绣梓,后以兵毁,乃致书留耕公,今再刻之云云,盖为山东东平邑刻本也。”今审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之本,与傅氏所记故宫藏本之行款字数、版式书口等完全相同,只是佚去程、丁两序,故国图此本亦当是丁思敬刻本。傅氏所谓此本“盖为山东东平邑刻本也”,恐出于误解。丁思敬虽是山东东平人,但他于大德六年来守南丰,在南丰操持刻印了此书,而不在东平。故此书之版本当著录为“元大德八年丁思敬南丰刻本”。此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之本即为此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八年丁思敬刻本,《中华再造善本》所据之本亦为此本。 目录 第一册 卷一 古詩 卷二 古詩 卷三 古詩 卷四 古詩 第二册 卷五 古詩 卷六 律詩 卷七 律詩 卷八 律詩 卷九 論議 卷十 傳序 第三册 卷十一 序 卷十二 序 卷十三 序 卷十四 序 卷十五 書 卷十六 書 第四册 卷十七 記 卷十八 記 卷十九 記 卷二十 制誥 卷二十一 制誥 卷二十二 制誥 卷二十三 制誥擬詞 第五册 卷二十四 制誥擬詞 卷二十五 制誥擬詞 卷二十六 制誥擬詞 卷二十七 表 卷二十八 表 卷二十九 疏剳子 卷三十 剳子一 第六册 卷三十一 剳子 卷三十二 剳子 卷三十三 奏狀 卷三十四 奏狀 卷三十五 奏狀 卷三十六 啟狀 卷三十七 啟狀 卷三十八 祭文 第七册 卷三十九祭文 卷四十 祭文。 卷四十一 祭文哀詞 卷四十二 誌銘 卷四十三 誌銘 卷四十四 誌銘 卷四十五 誌銘 第八册 卷四十六 誌銘 卷四十七 碑銘行狀 卷四十八 傳 卷四十九 本朝政要策 卷五十 金石錄跋尾 續附南豐先生行狀碑誌哀挽 行狀 墓誌 神道碑 哀词 挽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