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明梦余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狐周周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晚明宫廷有三桩疑案“梃击”“红丸”“移宫”,都跟狐周周著的《春明梦余录》主角朱由校有关,他是崇祯的大哥,是明朝几个奇葩皇帝之一,是个投错胎的木匠。他十七岁登基,但少年天子并没有那么好当,有时候比关外敌人更可怕的是朝堂之下的尔虞我诈,狐周周挖掘多本史料用通俗的笔法重述史料中那些耐人寻味的事件,给读者呈现深宫内外风雨飘摇的晚明,谱写关于一个生活在明代,名叫朱由校的男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狐周周,管理学硕士,超人气原创画手,明史深度中毒者。个人作品:《崇祯皇帝的天堂生活》《朝代接力跑》。微博地址:weibo./huzhouzhou
目录
推荐序
你可能想了解的晚明知识
楔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春
懒折三春一纸寒但悬双璧佩雕栏
朱门犹锁少年事紫户尚掩髫龄欢
玉树难栖云鸾恨何目王孙易东楼
春风不遂宫花意 却送腥尘染御沟
语儿休怨泉路冷还忆三宫旧时簪
一朝长歌乘鹤去年年寒泉望西山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夏
临辞忍寄生前泪 椒房殿里踏云归
万历四十八年秋
破岚本非秋风愿乌啼但掩落日晖
乘风振袖开江云难御广寒难近卿
天启元年(1621年)春
雁门霜残胡沙纵阳关再无故将军
天启元年夏
罔怨边尘锋易折敢振铁脊骂鸾车
天启元年冬
凌烟阁前辽东雪化作羌笛作楚歌
天启二年(1622年)春
吹破高池垓下风宫楼腾掷惹祝融
古来多少忠臣骨不及苍山半点松
天启五年(1625年)秋
虎骑绝岛跨云出真龙清宴困浅湖
天启六年(1626年)春
铁笔难书平胡策七劫梦谶太液枯
天启七年(1627年)春
痴问纸上舆图事引弓长赋马上诗
万里雄关亲授甲 不悔同林空许时
天启七年夏
长旌殊域驾羽林忽闻哀歌梁上吟
妄谋唐时甘露寺膏烛长明泪常新
双龙吟悲托玉笏抖鳞含璧别凡初
天启七年秋
执刃欲效武川客风拂灵幡叹月孤
狂沙幔卷驾云台辞亲忍送雨花开
天启七年冬·尾声
东风欲绝先朝事长绫悬素待客来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
明熹宗圣谕节选
附录二
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及内阁首辅
后记
周周摸鱼随笔碎碎念
序言
一些满足市井口味的传统小说或戏剧的套路是:正角
、反角、丑角各司其职,推演情节,读者无须太过脑子,
就能看得兴高采烈或义愤填膺。
奇怪的是,在很多历史领域,部分论述也有这样的模
式。人物的忠奸贤愚都预定了,剩下的只需搜集材料,罗
列附会。符合既定结论的,哪怕是传闻,也信为事实。不
符合的,哪怕一手史料有记载,也无视。甚至为刺激性起
见,一些极为荒诞的说法,都能被广为传播。
就以明代为例,它流传下来的各类奏疏、文集、笔记
里的材料不可胜数。若不加考证辨析,只是按照脸谱化的
需要拼凑组合,其作品就是市井小说的骨架外边蒙着张历
史的皮。
具体到明中后期,万历皇帝昏惰,天启皇帝痴愚,崇
祯皇帝刻薄等等这些常被误解的人设,对许多人来说是不
容置疑的。并非这样的描绘有更可靠的史料支撑,而是这
样的叙述,更能满足一些人的偏见预定。在不少人传统的
观念里,中国从来就是皇帝决定一切。出了问题.那就怪
皇帝。
所以在这种模式的叙述下,没有活生生的人,有的只
是一个个符号道具。
读者能获得心理优越的快感,他们觉得自己上去都比
这些废物强得多。
这样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感情也能连贯自然。好人带
来好结果.坏人带来恶果。对特定人物敬佩倾慕或憎恶鄙
视的感情,能一以贯之。
再有就是能让很大部分人轻轻松松地阅读,不费脑子
就能获得一种对历史的理解:国家败坏就是皇帝无能或病
态,奸臣当道。多么明了易懂。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
真正的历史却未必如此。 即便皇帝个人素质修养很高,
在历史的迷局、舆论大势的裹挟下,他们仍可能深陷泥淖
。只是这样的实话实说,就无法给读者提供优越感,倒是
给予他们有更深的无力感。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么讽刺,以正直高尚著称者,其推
行举措却可能让国家陷入更大危机;被鄙夷为卑劣小人者
,却可能稳定局势。这种相反的结果,也自然不是像上边
那种单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说法那么符合人物的预设

最关键的是,真实的历史成败因果关系往往不是一条
直线,要绕些弯,要动脑筋才能理解。这当然又是令人不
舒服的地方了。
如果说.披着学术外衣的历史叙述可能是市井小说的
内核。那么反过来,小说,也可能逼近历史真面目。
市面上的历史类小说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借着历
史的皮,编自己喜欢的故事;第二种是找几本大路货的史
书看一下,按既定人设,再丰富细节;最后一种是自己阅
读原始资料,在对比分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人
物后,再用文字刻画丰满人物。
三者都可以有杰作。但第三种,难度无疑是最大的。
文学上的素养要求不必说了,还要求作者下功夫阅读并消
化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较高的洞察力和见识水平
,从纷纭错乱的是非争议中理出头绪。
狐周周这本描写天启皇帝的小说,我看了部分节选,
就已看出是朝着第三种方向努力的。
作者不但阅读了大量原始资料,还在关键节点上,力
求言之有据,给出参考文献。对《明熹宗实录》和《天启
起居注》等一手史料的利用比起许多人云亦云的史论更广
泛深入。历来被严重脸谱化的天启和崇祯两位皇帝,不再
是舞台上的道具,作者以史实为依据,以生动的文笔还其
血肉灵魂。
对类似明代这类复杂的历史真相澄清还原,不是单靠
一两个人就能实现的。在这过程中,需要作者花费大量时
间在枯燥的资料中进行考证辨析,也需要出版方、历史界
的广泛推广。狐周周的这本小说.兼具深刻和通俗的风格
,可谓极费心血,饱含真情。在当今铺天盖地各类小说中
,自有其卓越突出之价值。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价值
也会愈加凸显,各位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杜车别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导语
狐周周著的《春明梦余录》以第一手历史资料为本,以小说结合插图漫画的形式力求再现明末最后两位皇帝(天启、崇祯)立体真实的一面。明末两位皇帝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狐周周从家国、兄弟、君臣等角度,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眼光描摹出在晚明时期,人性与感情较量下的帝皇们的求全挣扎。
后记
2016年清明,我在北京参加了某汉服社举办的活动,
祭祀历代帝王庙。
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却是首次参观这座位于
西城区的皇家庙宇。散场之后,我和友人进入正殿观摩。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时,对明代帝王庙的祭祀范围进行了扩
充,认为:“应将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
,尽宜入庙崇祀。”乾隆时期,最终确定殿中分七龛供奉
自伏羲起一百余位帝王,而明代万历皇帝、泰昌皇帝、天
启皇帝因均被列为“无道”。不在受祭祀范围内。看着隆
庆皇帝至崇祯皇帝中间空缺的牌位,我其实只是过住百年
中的过客之一,无动于衷地听着故事。
同年五一节,我同友人去昌平游玩,路过德陵时,正
逢十三陵的修复工程。早在崇祯九年,清军于喜峰口入境
,南犯明朝,席卷京畿,皇陵不同程度遭到清军铁骑践踏
,损坏最严重的就是德陵,明楼裕恩殿等建筑结构几乎不
存。这次修复也只能修出个大概,也就在那时,我对明熹
宗产生了一些别样的兴趣,他既是敌人口中的无道昏君,
同时又令敌人对他恨之入骨,这本来就是很矛盾的事。
对明熹宗这个人,天启年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有
一句十分著名的评价: “主上凡事聩聩,独兄弟夫妇间
不薄。”
聩聩,即糊涂,庸碌,无所作为。在清修的《明史》
中,对明熹宗的盖棺定论也基本类如此说: “而重以帝
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
欲不亡,何可得哉。”
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明朝的灭亡,明熹宗在位七载应
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在他登基伊始,熊廷弼受万历之命
经略辽东,稳定了自萨尔浒大战后的一派颓势,将辽沈作
为重城,逐步向北推进。铁岭、开原收复在望,而此时龙
飞弥月的皇帝,却将其调回辽东,回籍听勘,其后接任者
袁应泰的一系列错误,导致辽沈二城相继被后金夺取.辽
东局势“一片糜烂”。
后世史评以此为例,举为明熹宗识人不明的证据,却
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熊廷弼的初次下任,并非出于皇
帝的主观意愿。
明初,朱元璋废黜宰相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初
立阁臣制度,其职责不过文学侍从,其权利与前代之宰相
绝不相同,内阁阁臣的品阶很低,工作类似于高级文秘,
且并无实权。
但自明正统皇帝以后,由于继位者多幼主,对于内阁
大臣的依赖增强。万历年间,张居正虽非宰相,却已有不
亚于宰相的权力。在晚明时期,皇权已经很大程度的萎缩
,一国之主,也并非可以为所欲为,而熊廷弼的首次去职
,就是一次十分鲜明的实证。
熊廷弼为人刚愎自用,好谩骂,在朝中结怨者颇多,
借以新皇登基不久的机会,对其大肆攻讦,他屡次上疏乞
归,明熹宗屡次温旨挽留,却依然无法平息朝议,遂在顾
命大臣杨涟的劝谏下,收回尚方宝剑,勒令其回籍待罪,
导致辽东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时局愈坏。
只是细想而来,明熹宗即便有责任,也不该承担全部
责任。
要知道,明熹宗登基之时只有十五岁,没有接受过一
天储君训练,如同一张白纸,对朝中一些老臣言听计从。
不过他十分勤学,视朝日讲的频率不亚于其皇祖当年,称
不上多优秀,但也算得上中规中矩,民间成称“太平天子
”降世。
本书是笔者将传记与小说结合的一次尝试,为了最大
程度还原历史人物本貌,以编年形式,梳理各个时期的重
要事件。而文中涉及历史事件时的决策,对话基本出于当
事人亲口所言,并在注释中注明原文出处,以便读者检阅
,笔者尽量将文言做了部分白话处理,使读者可以领会人
物的意图,但相比同类型小说,语言仍然要晦涩许多,情
节难免缺乏戏剧性冲突。在此要真诚地感谢读者,愿意耐
心听我讲述这段故事。文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错误,也请读
者不吝斧正。
最后,文书无意为明熹宗平反,亦不否认他的一些劣
迹:阻塞言路、残杀忠良、宫中宴游,荒于政务以致权柄
下移,等等,只是相比传统著作来说,本书减少了这方面
的着墨,更加多是从他本人的性情与起居中寻找他从政生
涯的转变原因。至于近年来有关明熹宗的争议.笔者不倾
向其中任一说法,只想强调一点:明熹宗童年时在慈庆宫
后生活,他喜欢爬树,喜欢滑冰,喜欢玩骰子,这是他作
为一名孩童,作为人的权利,而不是“昏庸”的证据。
人如棱镜,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则会反射颜色不同的
光线,没有人可以被寥寥数语描述。即便如草木无情,草
木亦随四季变化,笔者拒绝一切标签化,脸谱化的人物形
象,只想借此机会,令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这名帝王
的一生。
在此感谢编辑,能够给予这种冷门题材面世的机会,
感谢友人西笑子为本书章回编写的长篇叙事诗,本书在写
作过程中,西笑子先生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
在我交稿前,多次进行校对工作。感谢尊敬的杜车别老师
为本书撰写序言,关于书中点到即止的袁崇焕与毛文龙诸
史事,在杜车别老师的专著《明冤》里有详细论述,建议
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张岱曾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
美婢,
书评(媒体评论)
周周一直挚爱那个时代,欣喜她终于将挚爱化为
文字。
于文字中,我们得以相逢那个时代幽深的风流,
幽深的刚强,以及幽深的悲痛。
—— 《军师联盟》编剧、作者 常江(掠水惊鸿

作者不但阅读了大量原始资料,并在在关键节点
上,力求言之有据,给出参考文献。对《明熹宗实录
》和《天启起居注》等等一手史料的利用比起许多人
云亦云的史论更深入广泛。历来被严重脸谱化的天启
和崇祯,不再是舞台上的符号道具,作者以史实为依
据,以生动的文笔还其血肉灵魂。
——知名历史作家 杜车别
(著有《明?冤——毛文龙、袁崇焕与明末中国历
史走向》《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
潜心治史,用真实可感的情节描写使历史事件重
现,以入木三分的刻画手法让历史人物重生,融政治
、军事、权谋、宫斗诸元素于一炉,行文沉稳,风格
老到,语言洗炼,是近年来不可多见的精彩历史小说

——知名历史作家 覃仕勇(著有《熬通宵也要读
完的大清史》)
自多年前认识周周以来,她就醉心于晚明史,尤
其是对崇祯朝历史,更是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崇祯时
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她如数家珍。无论是漫
画作品、文字作品以及日常话题,都与之息息相关。
《春明梦余录》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除了细腻优美
的文笔之外,更在于其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史料干
货为基础,再精心创作而成,是一部融入了心血与真
情的佳作。
——《国家人文历史》签约作者、青年作家 周渝
精彩页
“前番圣母梓宫尚未发引,昌平还有昭陵工役,莫说太子妃,即便是朕的嫔妃,也要待物力休养之后,再卜吉鸠工,这是国库的难处,太子敦孝,自会体谅,礼部素来不识大体,莫理他。”
万历皇帝难得说了一大篇话,略感气滞,额上的冷汗也冒了出来,他冲着李恩摆摆手,示意他只可再选一封来读,李恩踟蹰一番,拿起了首辅方从哲的本章:“大学士方从哲言,东宫自三十三年(1605年)辍讲经今十年,望皇上亟涣纶音,特修旷典,容臣恭择吉期……”
首辅一封干言疏,洋洋洒洒历数古今废学之大弊,又援引礼部前日所奏,除了让皇帝恢复太子的日讲与经筵,还奏请令元孙一同出阁读书。李恩惊讶地发现,皇帝没有像前两次一样打断他,而是默默听他读完.若有所思。
“方先生说,朕的元孙,多大了?”
“回皇爷,过了今年冬月,圣孙已年逾十岁了。”
万历皇帝愣了愣,忽然低头浅笑道:“日子越发不禁过了。”他吁了口气,闭上眼睛,头深陷入累叠的软枕,“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每逢三、六、九日视朝,其余日子皆至文华殿讲读,未有一日空闲,寻常孩童的欢乐,不曾受用过半分,你且问问他,十余龄小儿,身量比那书案长几寸?让他在玩得动的年纪多玩几年罢,省得日后后悔。”
李恩听到此处,大略知道群臣这回进言又是无功而返,万历的说辞,即便是他听了,尚觉荒谬,分明是厚此薄彼的托词,李恩默叹,又问道:“皇爷,那太子日讲之事……”
他将吐出一半的话儿强行咽了回去,并非慑其威严,只因那委顿于枕席间的天子,不知几时,又恹恹地昏睡过去了。
紧挨东华门的慈庆宫,是紫禁城中最直接受到夜市喧嚣波及的院落,作为太子青宫,一门之隔竟属喧场,往来杂沓,混若通衢。早有臣工上谏万历皇帝,内市与东宫相隔太近,一来有损皇室威严,二来于大内禁地安防有患。 太子朱常洛负手立于窗边,寒冷残冬,他却将窗打开半扇,只为能看一眼皎皎月华。明日既是十五望日,又是正月上元,依例太子要向皇帝上表称贺,朱常洛拿起笔又放下,反反复复,索性撂了笔,抬头去看月亮。
这是福王之国后,首次“子不在侧”的佳节,皇帝孺慕之情甚笃,下旨百官免朝,且不说贺表递上,皇帝十之有九不会看,圣上心里惦念的。期待的,只有远在洛阳那一位皇子的千里家书。即便他朱常洛的贺表写得再情真意切,也是白白惹人厌烦,倒不如知情识趣地缩在东宫里,遥祝那头父慈子孝“天涯共此时”。
太子打了个寒噤,起手将窗户关上,才人王氏捧着暖手走近前来,敛衽恭声道:“殿下,当心受风。”太子抬抬下巴,授意她起身将暖手拢在太子手中,王氏感觉他的指头好似几爪冰锥,全无生气。她看了眼桌案,又问道:“殿下的贺表写完了?”常洛笑道:“手凉,握不住笔。”王氏垂眸无言,前年太子妃薨逝后,正妃之位至今空闲,王氏因诞育元孙,万历皇帝亲旨封为才人,与太子共居慈庆宫。此时除了元孙与王氏,仍有选侍八人,皇孙两位,皇孙女三位,杂居于慈庆宫后配宫。然而惜薪司每每仍按照太子当年在景阳宫时的份例送炭,青宫一到冬日,便因炭火不足越发清冷萧瑟,白天尚能勉强熬过去,最怕夜幕一至,直叫人把心都寒透了。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