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三千里江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三千里江山》等经典佳作。全书反映了中国铁路工人参加祖国建设等社会实际情形,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 目录 第一辑 大旗 火并 霜天 月黑夜 风暴 春子姑娘 熔炉 雪花飘飘 第二辑 三千里江山 附录一 我的感受——《三千里江山》写作经过 附录二 写作自白
导语 杨朔(1913—1968),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原名杨毓瑨。《三千里江山/红色经典丛书》是最早反映中国铁路工人参加抗美援朝斗争的一部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建国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精彩页 大旗 这是一九三八年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一个侧影。斗争从七月八号起,到十月间才稍稍平息。全冀东二十二县,除了昌平、临榆,没有一处不曾卷起暴动。参加的人数约计十几万。当时的领袖是李运昌,后来他在抗日期间一直是坚持冀东游击战的司令员。 一九三八年四月,清明节前后。 北宁路上,一列客车从天津开来,离滦县不远时,停在一个小站里上水。站台十分冷清,只见一个商人模样的旅客,从三等车走下来,右肩扛着个被卷,左手提着个蓝布包袱,蹒蹒跚跚地朝站外走去。他是个矮胖子,黝黑的圆脸泛着油光,两只小眼闪射着针尖似的光芒。 路警拦住他问:“包里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 旅客赶紧放下行李,撩起青线呢长袍,蹲下身,急忙地解开包袱,满脸陪着笑说: “看吧,看吧,不过是些不值钱的湖笔,刚从天津贩来,打算到这一带小学堂做做生意。” 路警弯下腰,伸手把一封一封的笔翻了翻,又吩咐旅客打开行李卷,草草地看过一遍,这才把手一挥,昂着头走去。笔贩子耐着心性,重新把行李收拾停当,斜瞟了路警一眼,迎着一阵风沙走出车站。 风从东南吹来,漫野浮荡着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肥料的气息。几天前落过一场好雨,泥土又松又软,正是耩谷子的时候。粪早送过了,一簇一簇地堆在田里,可是奇怪,到处竟不见一个犁地的农民。庄稼人向来最怕误了节气,于今放着地不种,却集合一起,拖成长长的一条线,离车站约摸半里路,忙忙碌碌地闹什么呢?笔贩子一边寻思,一边顺着道路朝前走去,近了,才看清楚大群的农民正在修筑一条公路。他们的气色都很阴沉,不大作声,只是机械地忙着铲土,把路基垫高。公路贯穿过肥沃的田野,占去大片的麦地。麦苗已经长到七八寸高,颜色变成碧绿,每一铁锨铲下去,便被翻掘起来,连泥带土抛上路基。 笔贩子走拢近一堆人,觉得累了,把行李搁到地头上,坐到被卷上去,想要歇歇脚。离他不远,一个庄稼人坐着抽烟,臀底下垫着自己的鞋,身旁插着一张锨。这个人,看上去将近四十来岁,前额横刻着几道很深的皱纹,眼眉和胡须又粗又黑,像是刷子,鼻孔的黑毛特别长,笔尖似的伸到外边。他用两手抱着膝盖,嘴里含着烟袋,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地面,神色十分呆滞,仿佛和谁怄气。 一个塌鼻头的汉子掘着掘着土就停下手,对他劝道:“快来做活吧,殷老大,别尽自发呆,叫监工的看见,又是一顿打骂!” 殷老大叹了口怨气,却不动弹,也不说话。笔贩子从旁边瞅得明白,便从腰里掏出一支香烟,凑到殷老大身前,躬着腰说:“借光,老乡,让我点个火。” 那笔贩子把纸烟对到庄稼人的烟袋锅上,吸着了,撩起大襟蹲在旁边,拉起话来: “今年的年景不坏吧?旧年冬天缺雪,这一春雨水不断,麦子长得还满旺盛。不过这是谁家的地,糟蹋这样子,叫人看见都心痛!” 殷老大的声音带点抖颤,不觉接嘴叹道: “眼前这三亩地都是我的,祖上辛辛苦苦,留下几亩命根子,日本人说声修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给占去,口头虽说给地价,还不是骗人的话!麦子算完蛋了。再有几亩谷子,到如今还没耩下种籽,你看这日子怎么过?” 笔贩子很快地映了几映眼说:“嗳呀,谷雨都快过了,再不耩地,不就晚啦?” 殷老大耸起两道眉毛,恨恨地答道:“谁说不是晚啦!眼前这些人,哪个心里不急得像一团火?日本人可不管那一套,只顾修路,凡是村里能动的人都赶出来,从早到黑,累得要死,一个大钱也不给……” 他蓦然停住嘴,不安地干咳几声,敲净烟锅的灰,把烟袋插到脖子后,又忙着从臀下抽出鞋来,往脚上穿。笔贩子一抬眼,望见远处走来一个监工的日本人,脚上穿着马靴,两手反背在身后,横拿着一根木棍。一个庄稼人做得稍微慢点,监工的便跨上前去,大声地吆喝,又举起短棍,做出要打的手势。殷老大穿上鞋,急忙站起身,拿着铁锨走入修路的人群中,动手挖起泥来。沿着这条未完成的公路,随着无数锨铲的挥动,多少庄稼破坏成烂泥,多少田地改变了原来的形态——这是一片被蹂躏的土地。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