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精彩页 狐偃攻卫解宋围 狐偃,又名子犯、舅犯、狐子等,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舅舅,故又称舅氏。狐偃因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成为晋文公的心腹,官至上军佐。关于重耳的流亡生涯,还得从头说起。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晚年时,十分宠爱妃子骊姬。骊姬心狠手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闻讯后连忙远走他国避难。狐偃跟随重耳先后流亡到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热情接待。公元前636年,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四十三岁出逃,直到六十二岁才回到晋国,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 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纠集陈、蔡、郑、许四国军队进攻宋国。宋成公马上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闻讯后左右为难。宋襄公在他流亡期间待他很好,现在宋国有难,理应前去救援;但楚成王在他流亡的时候待他也不错,难道真的要和楚国刀兵相向吗?于是,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新提拔的将军先轸说:“楚国强横中原,觊觎霸权,早晚要与我们兵戎相见。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在诸侯中树立威望的良机,我们不能坐失良机!”“那么,又该如何去解除宋国之围呢?”文公问。狐偃说:“曹卫两国与楚国关系密切,卫国最近还同楚国结了亲。如果我们派兵去攻打曹卫,楚军必然来援救,那么,宋国之围就可以解了。” 晋文公同意了这个计策。任命先轸为元帅,出师南渡黄河,先后攻克了卫国的五鹿和卫都楚丘;然后挥师向曹,活捉了曹共公。 这时,楚军已攻打到宋都睢阳,忽然接到卫国告急的消息,楚成王便留下成得臣继续围困宋都,自己则率军前去救助卫国。半路上,楚成王又得知曹国都城已被晋军攻下,曹君已被俘虏,楚国本土受到极大威胁。情势紧急,迫于无奈,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从宋国撤出全部人马,以确保本国安全。就这样,晋文公用狐偃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地解除了宋国之围。 孔明一纸救江东 建安十五年(2lO年),周瑜病死。吴主孙权痛折股肱,扼腕不已,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曹操闻讯后,准备趁机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征西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五千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隆遭杀害。自此,曹操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即起兵三十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后,立即写信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随后,诸葛亮让使者带信回江东,信中说:“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虽然杀了马腾,但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人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给西凉的马超。 这时的马超刚刚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正放声大哭、痛骂曹贼,恰好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细看,刘备在信中建议马超率西凉兵攻打曹之右,刘备自己则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并认为此举不但能擒住曹操,报仇雪恨,而且可以兴复汉室。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表示同意,随后点兵准备起程。这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求见马超。原来,韩遂是马腾的结义兄弟,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得知马超欲报家仇,立刻表示愿意与马超联军进击曹操。P14-16 导语 “三十六计”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有心人采集群书,孔庆东主编《三十六计(精选)/品读经典》,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其中每计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序言 古人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本来说的 是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从侧面看来,我们的前辈多 么勤奋,每日读书,并不留空闲。 在一个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如何阅读, 阅读什么,成为新常态下的新课题。数千年来的文 化传统和我们的祖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就是阅读 经典图书。这套《品读经典》丛书,其旨趣、其志 向,大概就是“打通”这样一个目标。 我也经常说,只有阅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 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就像呼吸空气那样。 我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一次报告会上曾经谈 过,要读书。读好书,也只有那些有独创思想的著 作才能称为“书”,才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书”,它 应具有独特性、原创性、思想性。独特性就是与众 不同,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原创性就是“我手 写我心”;思想性就是必须加入自己个体的思考。 另外,经典书均为文史哲范围,因为这些书属 于上游书,其思想辐射至其他专业,今天我们有几 百个专业,它们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 我们要每天读点书,滋润自己的心灵。读书不 是立竿见影之事,不能立马改变生活,它是个慢功 夫。几天不读好像没什么,其实你已经落后了,而 当你水平提高了又不容易下去。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当 中,用到一点就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了。表里不一 对于国家来说是毀国家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是毁自 己前途。很多人总是发明新道理,但是我觉得旧道 理够用。 知道了之后再实践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前提,“行万里路”是“实践 ”,把知识实际地运用。孔子讲的“忠、恕、仁” 这几个概念,你能把它实践好就很不错了,懂了这 些道理你读书就很快乐。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之后, 你就会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读书最后还是为了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快活的人,让自己活在这个 世界上特别有劲。 我们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 更要读好书,读经典书。 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说,一本好的经典,“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考,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经典 ”,面对先贤的智慧,面对我们两千余年来的诸子 百家、“孔孟老庄”,“我们必须谦虚,向经典学 习”,也许这就是“品读经典”丛书出版的意义。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孔庆东主编《三十六计(精选)/品读经典》的丰富內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管理、职场乃至人生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经营决策的重要智慧源泉。 |